皇后起居注 第2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祐樘也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只一面吩咐皇庄管事好生接手这些王庄,另一面很是及时地命人拟定圣旨,让朱宸濠继承了宁王之位。他倒也不是对朱宸濠放松了警惕,相反,锦衣卫最近已经察觉宁藩略有异动。他打算让朱宸濠成为宁王,给他更合理地调动手底下那帮人的身份。如此,锦衣卫才能有机会将那些暗藏多年的宁藩势力连根拔起。
  朱宸濠好不容易继承了宁王之位,自然越发雄心勃勃,暗地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了各路势力。殊不知,他的动作越多,破绽也就越多,都一一落在了锦衣卫的眼中。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陛下:这是我家娃做的《世界舆图册》。你们见过这种稀罕东西吗?我娃做的!
  诸位大臣:真聪明!真厉害!臣等惭愧啊!
  皇帝陛下:^_^,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天上地下独一份的!
  诸位大臣:是啊!臣等也是第一次见到,大开眼界啊!
  皇帝陛下:o(n_n)o
  ——————————————————————————————————————
  炫娃,是每位爹娘的爱好╮(╯▽╰)╭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系辞 28瓶;西索、团团 10瓶;之瑶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3章 北疆异动
  就在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的圣旨正快马加鞭送往江西的时候, 从北边忽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 说是有鞑靼部族趁着年关时节南下劫掠, 竟是直奔居庸关而来。
  居庸关乃是扼守京城之北最紧要的关隘,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平日里此处常年陈兵数万,防备的便是鞑靼突袭。尽管多年以来,鞑靼几乎从未突破宣府、蓟州等边镇打造的防线。但如今他们突然南下, 再如何提防都不过分。毕竟事有万一,如果因为疏忽或者轻敌令居庸关失守, 京城就将面对兵临城下的险境。
  朱祐樘接到奏报后, 神色微沉:“朕先前并未接到草原异动的奏报, 为何鞑靼竟能瞒过咱们布置在边境的探子南下?他们又为何非得冒险南下?今岁草原应当没有发生过饥荒, 咱们也开了几处互市之所交易茶马, 形势本不应该如此严峻。”
  “陛下,鞑靼人乃豺狼之性,不可用寻常之理揣度。”礼部尚书出列道。在他看来, 与那些野蛮人讲道理,本来便是没有意义的。野蛮人不知礼节,哪里能讲得通道理?与其推测他们因何而南下劫掠,倒不如尽快做出应对。
  “人的一举一动,内中必有缘由驱使,谓之‘动机’。”朱祐樘道, “不仅朕与诸位爱卿行事有动机,草原上的鞑靼以及林地里的女真人亦不例外。如今鞑靼人衣食无忧,却甘愿冒死犯边, 你们不觉得奇怪么?”
  内阁几位阁老互相对视,因徐溥告老还乡而升为首辅的刘健道:“陛下,听说犯边的部落不是别人,正是朵颜部。”
  提到“朵颜部”,在场众臣的神色都不由得微微一变。因为朵颜部从前曾经是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之一,而这朵颜三卫曾属于宁献王朱权统辖。那还是高祖时期的事,迫于数次大败,这几个部落随着首领投降,被高祖封为朵颜卫、泰宁卫以及福余卫。他们驻守的地区,就是宁献王朱权所在的大宁府。
  可没过多久,这三卫便反叛投了鞑靼新汗,随后多次随着鞑靼部落攻打国朝。直至太宗皇帝登基初期想以安抚他们为上策,他们却仍是不肯领情。太宗皇帝一怒之下三次远征草原,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饶是如此,这三卫亦是很快便卷土重来,趁着仁宣时期两位皇帝忽略北境防备,渐渐蚕食了大宁地区。到得如今,他们竟然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放牧。
  不过,因着离国朝近些,朵颜部日子过得丰足,倒也并不是年年都会闹事。有时鞑靼其他部落南下,他们也跟着过来,绝大多数时候都颇为安分守己,并不会轻易将人命填补在冒死犯边一事上。开启茶马互市后,朵颜三卫都得了不少好处,按说生活已经不错了,今年怎会突然南下劫掠呢?
  朝堂上不少老狐狸都敏锐地意识到了甚么,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回坤宁宫后,朱祐樘向张清皎和孩子们也提起了此事。朱厚照的脸色很是凝重,原本因着反应很快总是第一个说话的他,这次却迟迟没有言语。反倒是朱秀荣忧心忡忡地问:“哥哥说过,八百里加急就是最紧急的军情。爹爹,这次那朵颜部南下劫掠,是不是战况很不利?没有人拦得住?”
  “别多想,居庸关乃是天险,一直陈着重兵,绝对不会教他们轻易通过。”张清皎揉了揉女儿的双丫髻,“咱们要相信边疆的将士。就算有些风险,你爹爹也会集合朝堂重臣的聪明与智慧,共同度过这一关。”
  朱祐樘见状,为了宽慰女儿,神色也不由得略微松了松:“你娘说得很是。如今还远远不到连你这样的小姑娘都须得为此忧心的时候。”若只有朵颜一部犯边,此事定然有蹊跷;即使是朵颜三卫犯边,国朝的将士亦是无所畏惧,但即便如此,想想也觉得仍然有内情。
  他其实不愿多想,可又由不得他不多想几分。譬如朵颜部是不是想借机提出甚么要求,又譬如是不是有其他人在其中插了一手等等。数名锦衣卫已经远赴居庸关、宣府、蓟州等边镇打探消息,但一时半会这些消息很难及时传到京城来。不过,这一回打探不到消息亦是无妨,将数条线先紧紧密密地铺下去,迟早都会有收获。
  “大哥儿,你在想甚么?”张清皎早已注意到大儿子沉凝的神色。这孩子自幼外向,喜怒哀乐多半都不加掩饰。就算如今心底已经能藏得住不少事了,但在其他人看来,他仍然是个爽朗的小少年。正因如此,他难得流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令她格外在意。
  “……”朱厚照攥紧了衣袖底下的双拳,闷声道,“我只是在想,不知到甚么时候,我们才能像高祖与太宗时那样,将那些鞑靼部落打得不敢再南下。甚至像汉唐时那样,封狼居胥,像赶牛羊一样把他们赶走。”
  幼时他便憧憬霍去病与卫青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曾发出豪言壮语,想效仿他们将辽阔的北方草原都纳入国朝舆图之内,让那里成为国朝的牧场。可是随着年岁渐长,他心里越发清楚,想做到这样的壮举何其不容易。卫霍何其有幸,遇见了汉武帝;而汉武帝又何其有幸,得到了卫霍这样的不世良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