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2 / 4)
早期的办法,是一个执政官带兵出击,另一个留守家中;或者一个指挥骑兵,一个指挥步兵。最可笑的是按日轮流指挥,结果当然一塌糊涂。
于是,独裁官产生了。
按照规定,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有权任命独裁官。除了无权改变政体,独裁官享有绝对的权力。在他行使这一特权期间,执政官和其他高级长官都必须停止活动,或者听命于独裁官,所以叫独裁。
当然,既然叫独裁官,那就只有一个人。
为此,罗马人规定,独裁官可以有二十四个肩扛法西斯的刀斧手做开路先锋。这是执政官的两倍。意思也很清楚:集两个执政官的权力于一人。
不难看出,这样的独裁官很容易就会变成国王。然而要保住一个政体,有时就得做出有违这种政体理念的事情,只不过必须小心翼翼,并加以限制。
因此,独裁官的任期只有六个月。
这样看,苏拉成为无任期独裁官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虽然三年后他就辞去职务隐居乡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苏拉破了例,势必后继有人。
现在轮到恺撒。
恺撒是亚历山大的崇拜者,业绩和魅力却丝毫都不逊于亚历山大。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他是目光敏锐的政治家,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口才一流的演说家,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孟德斯鸠曾经这样评价恺撒:无论率领哪支军队,他都是胜利者;无论生在哪个国家,他都是领导者。
当然,恺撒也有毛病。
他虚荣。为了掩盖秃顶,会长年戴一顶桂冠。他好色。他的生活放荡不羁,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他骄傲。他在公元前47年前往小亚细亚平叛时,写给元老院的捷报居然只有单数第一人称的三个拉丁文词语:veni,vidi,vici,意思是:我到了,我见了,我胜了。
然而,尽管恺撒备受争议,有两点却毋庸置疑:他不是伪君子,也不是胆小鬼。公元前49年1月1日,被政敌庞培操控的元老院下令收回他的兵权,继而又宣布他为人民公敌,恺撒却在十天后就到了卢比孔河。
这是山南高卢行省与罗马本土的界河。身为行省总督的恺撒一旦过河,依法就要被视为造反。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恺撒义无反顾地下令渡河。他对战士们说:骰子已经掷下去了,向诸神等待的地方前进吧!
结果,恺撒长驱直入进了罗马。反对派首领庞培则是先逃到希腊,后逃到埃及,最后在埃及被托勒密十三世杀死。庞培的头颅送到亚历山大港时,恺撒哭了。
庞培被杀,是在公元前48年9月28日。三年多以后,即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也被杀死在元老院庞培的立像下,距离他五十八岁生日只差四个月。
谋杀恺撒的,是所谓共和派。
共和派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恺撒已经成为帝王。除了前面说过的那些头衔,他还拥有众多特权。他甚至开创了一个先例:在货币上刻印自己的侧面头像。虽然仅仅出现在银币上,但已经足以让人心生警惕。
更让共和派担心的是,恺撒还要远征帕提亚(也就是拦住了班超使者甘英一行的国家)。以恺撒之英勇善战,胜利几乎是必然的。那时,恐怕谁都挡不住他称帝。元老院甚至会以推举他为王的方式,来预祝他的凯旋。
何况恺撒本人虽然拒绝王者称号和冠冕,却并不讳言对共和制度的不满。毕竟,拥有十八个行省的罗马实际上已是帝国,旧的制度岂能适应!
因此,恺撒总有一天会跨过另一条卢比孔河,即从共和走向帝制。这是当时许多人的共识。
也因此,要保卫共和,就必须刺杀恺撒。
刺杀是在元老院会议开始之前进行的。十四个共和派议员一拥而上,手持短剑刺向恺撒,寡不敌众的恺撒则倒在了血泊中。为了死得有尊严,他用披风裹住了全身。
恺撒死了,共和保住了吗?
没有。
让共和派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高呼“暴君死了”、“我们自由了”等口号走上街头时,没有得到市民们的任何反应。相反,当恺撒的遗体火化时,市民们却用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潮水般涌向刺杀者的宅邸。
保卫共和的英雄,居然成了过街老鼠。
历史的进程更具戏剧性。
公元前43年11月28日,刺杀集团的要犯名单被当局公布。他们的精神领袖西塞罗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行刺,也在12月7日被杀。这位罗马一流评论家的脑袋和手都被砍下来在广场上示众,舌头上还钉了钉子。 ↑返回顶部↑
于是,独裁官产生了。
按照规定,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有权任命独裁官。除了无权改变政体,独裁官享有绝对的权力。在他行使这一特权期间,执政官和其他高级长官都必须停止活动,或者听命于独裁官,所以叫独裁。
当然,既然叫独裁官,那就只有一个人。
为此,罗马人规定,独裁官可以有二十四个肩扛法西斯的刀斧手做开路先锋。这是执政官的两倍。意思也很清楚:集两个执政官的权力于一人。
不难看出,这样的独裁官很容易就会变成国王。然而要保住一个政体,有时就得做出有违这种政体理念的事情,只不过必须小心翼翼,并加以限制。
因此,独裁官的任期只有六个月。
这样看,苏拉成为无任期独裁官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虽然三年后他就辞去职务隐居乡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苏拉破了例,势必后继有人。
现在轮到恺撒。
恺撒是亚历山大的崇拜者,业绩和魅力却丝毫都不逊于亚历山大。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他是目光敏锐的政治家,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口才一流的演说家,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孟德斯鸠曾经这样评价恺撒:无论率领哪支军队,他都是胜利者;无论生在哪个国家,他都是领导者。
当然,恺撒也有毛病。
他虚荣。为了掩盖秃顶,会长年戴一顶桂冠。他好色。他的生活放荡不羁,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他骄傲。他在公元前47年前往小亚细亚平叛时,写给元老院的捷报居然只有单数第一人称的三个拉丁文词语:veni,vidi,vici,意思是:我到了,我见了,我胜了。
然而,尽管恺撒备受争议,有两点却毋庸置疑:他不是伪君子,也不是胆小鬼。公元前49年1月1日,被政敌庞培操控的元老院下令收回他的兵权,继而又宣布他为人民公敌,恺撒却在十天后就到了卢比孔河。
这是山南高卢行省与罗马本土的界河。身为行省总督的恺撒一旦过河,依法就要被视为造反。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恺撒义无反顾地下令渡河。他对战士们说:骰子已经掷下去了,向诸神等待的地方前进吧!
结果,恺撒长驱直入进了罗马。反对派首领庞培则是先逃到希腊,后逃到埃及,最后在埃及被托勒密十三世杀死。庞培的头颅送到亚历山大港时,恺撒哭了。
庞培被杀,是在公元前48年9月28日。三年多以后,即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也被杀死在元老院庞培的立像下,距离他五十八岁生日只差四个月。
谋杀恺撒的,是所谓共和派。
共和派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恺撒已经成为帝王。除了前面说过的那些头衔,他还拥有众多特权。他甚至开创了一个先例:在货币上刻印自己的侧面头像。虽然仅仅出现在银币上,但已经足以让人心生警惕。
更让共和派担心的是,恺撒还要远征帕提亚(也就是拦住了班超使者甘英一行的国家)。以恺撒之英勇善战,胜利几乎是必然的。那时,恐怕谁都挡不住他称帝。元老院甚至会以推举他为王的方式,来预祝他的凯旋。
何况恺撒本人虽然拒绝王者称号和冠冕,却并不讳言对共和制度的不满。毕竟,拥有十八个行省的罗马实际上已是帝国,旧的制度岂能适应!
因此,恺撒总有一天会跨过另一条卢比孔河,即从共和走向帝制。这是当时许多人的共识。
也因此,要保卫共和,就必须刺杀恺撒。
刺杀是在元老院会议开始之前进行的。十四个共和派议员一拥而上,手持短剑刺向恺撒,寡不敌众的恺撒则倒在了血泊中。为了死得有尊严,他用披风裹住了全身。
恺撒死了,共和保住了吗?
没有。
让共和派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高呼“暴君死了”、“我们自由了”等口号走上街头时,没有得到市民们的任何反应。相反,当恺撒的遗体火化时,市民们却用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潮水般涌向刺杀者的宅邸。
保卫共和的英雄,居然成了过街老鼠。
历史的进程更具戏剧性。
公元前43年11月28日,刺杀集团的要犯名单被当局公布。他们的精神领袖西塞罗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行刺,也在12月7日被杀。这位罗马一流评论家的脑袋和手都被砍下来在广场上示众,舌头上还钉了钉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