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对照组重启人生 第31节(3 / 4)
刘克恭坐下后,两名学生打扮的男生从后面跟了过来。
刘克恭:“温同志,他们是我的学生,在电话里听了你的方案,但只听了个大概,就想跟着我过来。”
两名学生都很有礼貌,丝毫没有见温可昕在饭店工作,就看不起她的意思,反而做了自我介绍后,兴致勃勃看着温可昕。
“同志,你的想法比我们的好很多。”
“是啊,我们一直在学校里,没有机会接触生活,实在应该像你学习,你能详细跟我们再讲讲吗?”
温可昕点点头,她经过几天的了解,想了好几个方案出来,今天提前约了刘克恭,就是为了仔细讨论一下推广种植苏芡的问题。
“我觉得苏芡作为经济作物来推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大众了解它,最好不管在县城还是乡下,都公开售卖,而且功效跟优点也都在报纸上宣传宣传。”
刘克恭赞同的点点头,“嗯,你让小张编辑写的新闻版块我看了,我觉得这两天就可以放出去。”
“但咱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水坝两村,在宣传后,我建议农协会出面,先提供一批资金购买种子,先把这批种子借给乡民。”
“借?”刘克恭诧异,“其实第一批可以免费送出去,只要宣传开了,以后就好办很多。”
其中一名学生也道:“我想你也看了,我们之前已经在外坝村一个小组里进行过小范围宣传,只是要么没有认真种,要么就是不接受。”
“问题就是出在这个‘送’上面。”温可昕直接摇摇头。
“这样的话,会让乡民养成一种惰性,他们知道种子是送的,就不说少部分懒散不种的了,万一有人心思多,干脆留在家里自己磨成粉,私下售卖牟利怎么办?而且送的东西,会让人觉得并不值钱,心理上就不会看重,哪怕大队宣传再多,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有个大公无私的心。”
温可昕喝了口水,继续道:“相反,如果说借,可以避免掉有私心的人跟懒惰的人,而且还能吸引来真正想要为国家办事,积极努力上进的村民。”
刘克恭听完,眼睛亮了,“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唉,说起来还是我太久没有下基层了,不了解老百姓的心理。那我们要不要提出奖励措施。”
“要提。”温可昕点头,“但却不能一开始就提。”
“奖励可以有,但要有要求,第一批我们可以放宽,只要种植,国家来回收时,可以价格稍高来回收,但后面的,就要定下质量要求。”
刘克恭听完不住的赞叹,“确实,你是对的温同志,我之前对基层了解不到位,你一语中的,点醒了我。”
“除此之外,供销社、国营饭店这些地方,都可以提前进购苏芡来进行制作售卖,为以后的市场打开铺路。”温可昕接着道。
两名学生干脆拿出纸笔,在旁边写写画画,“老师,这个问题交给我们来办就行。”
“对,我们正好也多锻炼锻炼。”
刘克恭欣慰的点点头,温可昕说着,将自己写的几张稿纸连同档案袋递了过去。
“等苏芡种植真正发展起来了,后续的工作也不能落下,不过那就是以后的事儿了,到时候再说也不迟。刘会长,我这里有我写的推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你看一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咱们再聊。”
第30章
温可昕提交给农协会的策划书很快被刘克恭交了上去,经过研讨组的研究考虑,温可昕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了。
首先第一步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大河日报》特意给这次经济农作物推广提供了专门的版块,小张编辑跟农协会的专家做对接,进行访谈跟作物优点介绍。
另外,报纸也被送到了水坝两村,由生产大队每天在村头喇叭里广播宣传。
刘克恭的学生之一去了南方潢城市,已政府农协会名义,跟当地农民收购了一批苏芡,运回来以后分别送到了供销社和国营饭店。
温可昕特意提出建议,在菜单上加了个季节特供栏目。
‘胡桃苏芡粥’‘山药芡实糕’‘苦瓜苏芡炒河粉’ ↑返回顶部↑
刘克恭:“温同志,他们是我的学生,在电话里听了你的方案,但只听了个大概,就想跟着我过来。”
两名学生都很有礼貌,丝毫没有见温可昕在饭店工作,就看不起她的意思,反而做了自我介绍后,兴致勃勃看着温可昕。
“同志,你的想法比我们的好很多。”
“是啊,我们一直在学校里,没有机会接触生活,实在应该像你学习,你能详细跟我们再讲讲吗?”
温可昕点点头,她经过几天的了解,想了好几个方案出来,今天提前约了刘克恭,就是为了仔细讨论一下推广种植苏芡的问题。
“我觉得苏芡作为经济作物来推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大众了解它,最好不管在县城还是乡下,都公开售卖,而且功效跟优点也都在报纸上宣传宣传。”
刘克恭赞同的点点头,“嗯,你让小张编辑写的新闻版块我看了,我觉得这两天就可以放出去。”
“但咱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水坝两村,在宣传后,我建议农协会出面,先提供一批资金购买种子,先把这批种子借给乡民。”
“借?”刘克恭诧异,“其实第一批可以免费送出去,只要宣传开了,以后就好办很多。”
其中一名学生也道:“我想你也看了,我们之前已经在外坝村一个小组里进行过小范围宣传,只是要么没有认真种,要么就是不接受。”
“问题就是出在这个‘送’上面。”温可昕直接摇摇头。
“这样的话,会让乡民养成一种惰性,他们知道种子是送的,就不说少部分懒散不种的了,万一有人心思多,干脆留在家里自己磨成粉,私下售卖牟利怎么办?而且送的东西,会让人觉得并不值钱,心理上就不会看重,哪怕大队宣传再多,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有个大公无私的心。”
温可昕喝了口水,继续道:“相反,如果说借,可以避免掉有私心的人跟懒惰的人,而且还能吸引来真正想要为国家办事,积极努力上进的村民。”
刘克恭听完,眼睛亮了,“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唉,说起来还是我太久没有下基层了,不了解老百姓的心理。那我们要不要提出奖励措施。”
“要提。”温可昕点头,“但却不能一开始就提。”
“奖励可以有,但要有要求,第一批我们可以放宽,只要种植,国家来回收时,可以价格稍高来回收,但后面的,就要定下质量要求。”
刘克恭听完不住的赞叹,“确实,你是对的温同志,我之前对基层了解不到位,你一语中的,点醒了我。”
“除此之外,供销社、国营饭店这些地方,都可以提前进购苏芡来进行制作售卖,为以后的市场打开铺路。”温可昕接着道。
两名学生干脆拿出纸笔,在旁边写写画画,“老师,这个问题交给我们来办就行。”
“对,我们正好也多锻炼锻炼。”
刘克恭欣慰的点点头,温可昕说着,将自己写的几张稿纸连同档案袋递了过去。
“等苏芡种植真正发展起来了,后续的工作也不能落下,不过那就是以后的事儿了,到时候再说也不迟。刘会长,我这里有我写的推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你看一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咱们再聊。”
第30章
温可昕提交给农协会的策划书很快被刘克恭交了上去,经过研讨组的研究考虑,温可昕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了。
首先第一步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大河日报》特意给这次经济农作物推广提供了专门的版块,小张编辑跟农协会的专家做对接,进行访谈跟作物优点介绍。
另外,报纸也被送到了水坝两村,由生产大队每天在村头喇叭里广播宣传。
刘克恭的学生之一去了南方潢城市,已政府农协会名义,跟当地农民收购了一批苏芡,运回来以后分别送到了供销社和国营饭店。
温可昕特意提出建议,在菜单上加了个季节特供栏目。
‘胡桃苏芡粥’‘山药芡实糕’‘苦瓜苏芡炒河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