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我们女主的阿玛抱起明雅,惊喜的问“阿玛的小宝贝告诉阿玛认识多少字了?”
  “哥哥会的,明雅差不多都会,阿玛,你帮明雅裁成一个个小块,然后像书本一样装以来,这样明雅学得会更快的”明雅撒娇着说。
  “好好,阿玛给你做”
  “我们也要给妹妹做”三位哥哥不落人后的喊着,“都做都做”鄂拜哈哈大笑应着,齐佳氏含笑看着父慈子孝,兄妹和乐,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鄂拜从儿女做认字卡片的过程中启发,如果人人都这样认字,大清幼童识字的更多,而且朝廷做主发印认字卡片,也是一项文治上的大功劳。
  而后几个月明雅又是这自家的三位哥哥弄出了拼音,经过阿玛的完善,现代小学生识字卡片完成了。
  鄂拜知道这是一项政绩,而且不仅能升官,还能让康熙赏识。明雅无意中说出要卖给外面的人让鄂拜想到这也是给国库创收了。
  三藩之战过去几年,朝廷正是要用钱,谁又会嫌钱多呢?但是不能有自己出面交给皇上,也不能独揽功劳,便在翰林院时不时的拿出卡片,翻翻弄弄,赢得翰林院多人注意,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鄂拜连升2级,成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在从四品的官职上,鄂拜明显感到了多方的照顾。
  翰林院自古就是汉人之地,满人入关后,读圣贤书的满人更少。鄂拜这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说认字卡片知识在前人的功劳上整理,拼音就是创下了传世的功劳。
  在康熙治下,有如此读书人,更是满人,很符合皇帝教化万民的心理。鄂拜赶上了好时代啊,康熙26年,从四品位置待了还不到一年的鄂拜,出京在云南就任正四品省守巡道员,兼任大理府知府,
  就这样,鄂拜带着全家开始了在云南大理的3年知府生涯,而明雅则是在云南开了名满天下的云记胭脂铺子,
  鄂尔泰则成了13岁的秀才,鄂尔山成了11岁的童生,鄂尔奇走的武举之路,西林觉罗三俊才渐渐扬名天下。
  年少成名明雅起初担心文武全才,西林觉罗府会不会惹人眼热,把自己的担忧和自己额娘说了。
  齐佳氏心喜于自己女儿的敏锐,又告诉明雅,西林觉罗氏本就以军功起家,现在自家三哥不过是回归祖宗道路,阿玛开心还来不及呢,更何况自家的情况和钮祜禄氏,瓜尔佳氏等差得远呢,不得不说只有深入才能更了解啊,以前凭着自己对康熙朝的认识有些错误啊,以后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告诉自己阿玛和额娘,做个乖女儿。
  临行前,已经是庄亲王侧福晋的西林觉罗敏敏带着庄亲王府上唯一的小阿哥前来送行,已经3岁的小阿哥扬阿松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明雅不吝啬的给了午夜灵液,带着姑姑给的宫里的嬷嬷踏上了去云南的路途。
  ☆、第4章 云南生活
  在明雅与京城的通信过程中,有意提及嫡枝姑姑的儿子,西林觉罗敏敏时不时的关心雅尔江阿和扬丹两兄弟的生活,比如做几件衣服,教导扬阿松一起启蒙。
  庄亲王嫡福晋察哈尔博尔济吉特氏也怜悯兄弟俩,借着和简亲王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关系,交往中也提着关心的话。
  谁都知道庄亲王嫡福晋无子,扬阿松记记在嫡母名下,不过是和西林觉罗氏一起抚养,这位福晋对所有孩子都很喜欢,怜悯失母的孩子再正常不过了。
  鄂尔泰三兄弟也保持着和2位姑姑儿子们的联系,寄些云南特有的玩具,吃食之类。
  鄂拜因任职过程中碰到了抢劫的山匪,开始注意儿子们的武艺,不仅在诗书上有话题,平时练武强身的联系更符合雅尔江阿等的性子。
  刚上任的鄂拜忙着理清关系,拜访上级,访查下级;三兄弟则是忙着读书练武;齐佳氏开展着夫人外交,打理府上的铺子,管理府上大小事务。
  明雅则是过着水生火热的生活,和二个从慈宁宫出来的秦嬷嬷和李嬷嬷严格学着规矩,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幸亏明雅有些30岁的灵魂,能坚持下来,不过明雅真心佩服故事的清朝秀女,果然不能小看古人的心性智慧,从学规矩更加坚定了嫁入人口家庭的决心,可惜被康师傅的金口一指给破坏的一干二净。
  在云南的第2年,鄂拜的知府生涯已经渐入家境,省守巡道员有呈送密折的权利,在明雅灵液和空间水果的滋养下,全家人变得身体健康,耳聪目明。
  鄂拜在密折上不进写着自己平时的政策措施,有时候写些一家人的生活,几个儿子书读得好不好啦,漂亮女儿又送了个自己绣的荷包了,女儿又做了个好吃的菜,三儿子武艺又强了,以后更好的报效大清和皇上啊,大儿子准备考秀才了,才13岁不知道能不能顺利考取了,二儿子在算术上有很好的天赋,考不中可以经营自家的商铺了,等等。
  而康熙帝初看到这些密折有些稀奇,后来也被鄂拜一家温馨的家庭生活所吸引,三子一女据是优秀,看到鄂拜说二儿子考不中经商,则是认为鄂拜纯粹在炫耀儿子出众。
  简在帝心的鄂拜3年任期满后,接到了回京任职从三品太仆寺卿的任命,掌管国家马政,负责饲养、训练马匹的相关事物,在皇帝出巡时为皇帝驾车。
  在打噶尔丹的重要时期,让鄂拜掌管战马这样重要的物资,为皇帝驾车,这是康熙对鄂拜的信任。
  有心人已经关注到西林觉罗鄂拜,不过还没起拉拢之心,在明雅指婚雍贝勒侧福晋后,大阿哥党后悔莫急,这岂不是便宜了太子一党。
  事实证明最终得益的是四爷这位雍正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