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出书版) 第23节(2 / 4)
“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了。”顾红星说,“我之前已经和档案室的大姐说了,希望她能腾一个档案架给我,专门存放这些案件的物证。”
冯凯暗地里给顾红星的超前意识竖了竖大拇指。
办公室的灯光全靠房顶的两盏日光灯来支撑,十分昏暗。指纹卡的拍摄工作倒是进展得很顺利,很快就能拍出基本上可以说明拼接道理的照片。但是立体足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拍摄,石膏模型和鞋子的拍摄,都会被阴影影响到磨损痕迹的判断。
“不行明天一早再拍?”冯凯说,“这光线实在是不行啊。”
“明天一早拍摄也是一样的,无论怎么放,都会有影子,有影子就会影响细微痕迹的呈现。”顾红星忙得一头汗。他一会儿拿来台灯,一会儿让冯凯做助手打着手电筒。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打光,对侧总会有影子的出现。
“你不能再浪费胶卷了。”冯凯说,“要不,足迹这一块,还是拿着实物去吧。”
顾红星又变换了几次光源的角度,还是不能达到完美的拍摄效果,于是只能作罢,说:“好吧,也不早了,等把照片洗出来,也就快天亮了。”
为了让顾红星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提高,冯凯在他洗照片的时候,主动当他的助手。在现代,胶卷相机早已经淘汰了,只是陶亮小的时候还对胶卷相机有一丝印象。但那个时候,也是自己的父母把拍摄完的胶卷送去冲洗店来进行冲洗。对于一张底片如何变成一张照片,陶亮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顾红星受过训练,对洗照片这件事胸有成竹。他配好显影药水和定影药水,确定好温度,按照步骤先显影,再定影,最后用清水把胶片冲洗干净,就可以看到胶片上那一枚枚小小的指纹了。
接着,把底片晾干,用灯光在底片上方照射,下面放上相纸,相纸涂布感光剂,曝光后,相纸再行冲洗,一张张黑白照片就显影出来了。
顾红星把黑白照片一张张夹起来,晾干,一张张原始的指纹照片,和最后被他拼接起来的完整指纹照片就出现在了相纸上。顾红星又按照顺序,把相纸编好顺序,又把拼接起来的完整指纹照片中,拼接的各个部分对应的号码给编了出来,这样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不知不觉中,天都已经亮了,两个人丝毫没有睡意。冯凯并不是变勤快了,主要是对冲洗照片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过了一晚上。而顾红星则不存在什么新鲜感,支撑着他熬夜的,就是为了明天能够完美汇报证据,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顾红星制作好的照片集,有编号、有标识,看起来和现代的ppt演示似乎区别已经不大了。顾红星忙来忙去、不知疲倦地工作了一晚上,冯凯也帮不上太多的忙。冯凯看着他还能把照片集弄得这么细致,由衷地佩服他的不怕麻烦。要是自己,怎么也做不到。
“要是我能有个翻拍架,就能把鞋子拍出来了。”顾红星看着照片集,觉得有些美中不足,说,“可惜,太贵了。”
“什么翻拍架?那么神?”冯凯好奇道。
顾红星拿出一本图册,里面都是一些刑侦技术用品,他翻到翻拍架那一页,指了指,说:“我不是之前和你说过吗?看起来,并不复杂,就是上面一个可以固定相机的架子,下面一个灯箱。物证放在灯箱上面的毛玻璃上,因为底部四周都有光,就没有阴影了。”
冯凯看着图,陷入了沉思。
“走吧,差不多到上班时间了。”顾红星收好照片集和石膏模型,说,“尽早让犯罪分子服法吧。”
两人并肩来到了公安局的预审科,科长廉风很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廉风很年轻,三十岁出头,一个精神小伙。
“真不好意思让你们跑一趟。”廉科长说,“对于指纹、足迹这些东西,我以前还真是没有接触过。毕竟犯罪分子翻供了,但我相信你们并没有刑讯逼供,所以希望你们能让我理解这案子里的证据体系。”
这一次,顾红星虽然准备了照片集,但是并没有像上一次找局长那样,准备了台词。所以在刚开始解说为什么指纹可以进行个体识别、留下指纹的科学道理的时候,顾红星还是有些结巴。不过,不管他怎么结巴,冯凯也没办法帮助他,只能靠他自己克服了。
等顾红星说到什么是斗形纹、什么是箕形纹、什么是弓形纹的时候,已经讲到了他最拿手的地方,慢慢地,他也不紧张、不结巴了。
“从箕形纹箕头的方向,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左右手,再从接触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是哪根指头。”顾红星对着照片说,“你看,从我们模拟的动作,也可以分析出这是哪根手指头。”
廉科长一边听,一边做笔记。
“同样,我们找到一些残缺指纹,就会损失很多特征点,不能孤立地进行比对。”顾红星说,“所以,我就把分析出来的同一根指头的残缺指纹归类。比如,1号图就是指纹的顶部,2号图是根部。把重合的部分取掉,不一样的部分,就可以拼接成一枚完整的指纹了。”
“可是,那是你先入为主这是一个人的指纹。”廉科长一下看到了点子上,说,“如果是不同人、同一根手指头,被你拼在一起的话呢?”
“这,”顾红星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说,“可是,如果是不同人的手指拼起来的指纹,恰好和嫌疑人的指纹一模一样,这也太巧合了吧?”
“万一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廉科长说。
“那你这是在吹毛求疵啊。”冯凯插话道。
“不是吹毛求疵,是人命关天。”廉科长说。 ↑返回顶部↑
冯凯暗地里给顾红星的超前意识竖了竖大拇指。
办公室的灯光全靠房顶的两盏日光灯来支撑,十分昏暗。指纹卡的拍摄工作倒是进展得很顺利,很快就能拍出基本上可以说明拼接道理的照片。但是立体足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拍摄,石膏模型和鞋子的拍摄,都会被阴影影响到磨损痕迹的判断。
“不行明天一早再拍?”冯凯说,“这光线实在是不行啊。”
“明天一早拍摄也是一样的,无论怎么放,都会有影子,有影子就会影响细微痕迹的呈现。”顾红星忙得一头汗。他一会儿拿来台灯,一会儿让冯凯做助手打着手电筒。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打光,对侧总会有影子的出现。
“你不能再浪费胶卷了。”冯凯说,“要不,足迹这一块,还是拿着实物去吧。”
顾红星又变换了几次光源的角度,还是不能达到完美的拍摄效果,于是只能作罢,说:“好吧,也不早了,等把照片洗出来,也就快天亮了。”
为了让顾红星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提高,冯凯在他洗照片的时候,主动当他的助手。在现代,胶卷相机早已经淘汰了,只是陶亮小的时候还对胶卷相机有一丝印象。但那个时候,也是自己的父母把拍摄完的胶卷送去冲洗店来进行冲洗。对于一张底片如何变成一张照片,陶亮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顾红星受过训练,对洗照片这件事胸有成竹。他配好显影药水和定影药水,确定好温度,按照步骤先显影,再定影,最后用清水把胶片冲洗干净,就可以看到胶片上那一枚枚小小的指纹了。
接着,把底片晾干,用灯光在底片上方照射,下面放上相纸,相纸涂布感光剂,曝光后,相纸再行冲洗,一张张黑白照片就显影出来了。
顾红星把黑白照片一张张夹起来,晾干,一张张原始的指纹照片,和最后被他拼接起来的完整指纹照片就出现在了相纸上。顾红星又按照顺序,把相纸编好顺序,又把拼接起来的完整指纹照片中,拼接的各个部分对应的号码给编了出来,这样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不知不觉中,天都已经亮了,两个人丝毫没有睡意。冯凯并不是变勤快了,主要是对冲洗照片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过了一晚上。而顾红星则不存在什么新鲜感,支撑着他熬夜的,就是为了明天能够完美汇报证据,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顾红星制作好的照片集,有编号、有标识,看起来和现代的ppt演示似乎区别已经不大了。顾红星忙来忙去、不知疲倦地工作了一晚上,冯凯也帮不上太多的忙。冯凯看着他还能把照片集弄得这么细致,由衷地佩服他的不怕麻烦。要是自己,怎么也做不到。
“要是我能有个翻拍架,就能把鞋子拍出来了。”顾红星看着照片集,觉得有些美中不足,说,“可惜,太贵了。”
“什么翻拍架?那么神?”冯凯好奇道。
顾红星拿出一本图册,里面都是一些刑侦技术用品,他翻到翻拍架那一页,指了指,说:“我不是之前和你说过吗?看起来,并不复杂,就是上面一个可以固定相机的架子,下面一个灯箱。物证放在灯箱上面的毛玻璃上,因为底部四周都有光,就没有阴影了。”
冯凯看着图,陷入了沉思。
“走吧,差不多到上班时间了。”顾红星收好照片集和石膏模型,说,“尽早让犯罪分子服法吧。”
两人并肩来到了公安局的预审科,科长廉风很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廉风很年轻,三十岁出头,一个精神小伙。
“真不好意思让你们跑一趟。”廉科长说,“对于指纹、足迹这些东西,我以前还真是没有接触过。毕竟犯罪分子翻供了,但我相信你们并没有刑讯逼供,所以希望你们能让我理解这案子里的证据体系。”
这一次,顾红星虽然准备了照片集,但是并没有像上一次找局长那样,准备了台词。所以在刚开始解说为什么指纹可以进行个体识别、留下指纹的科学道理的时候,顾红星还是有些结巴。不过,不管他怎么结巴,冯凯也没办法帮助他,只能靠他自己克服了。
等顾红星说到什么是斗形纹、什么是箕形纹、什么是弓形纹的时候,已经讲到了他最拿手的地方,慢慢地,他也不紧张、不结巴了。
“从箕形纹箕头的方向,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左右手,再从接触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是哪根指头。”顾红星对着照片说,“你看,从我们模拟的动作,也可以分析出这是哪根手指头。”
廉科长一边听,一边做笔记。
“同样,我们找到一些残缺指纹,就会损失很多特征点,不能孤立地进行比对。”顾红星说,“所以,我就把分析出来的同一根指头的残缺指纹归类。比如,1号图就是指纹的顶部,2号图是根部。把重合的部分取掉,不一样的部分,就可以拼接成一枚完整的指纹了。”
“可是,那是你先入为主这是一个人的指纹。”廉科长一下看到了点子上,说,“如果是不同人、同一根手指头,被你拼在一起的话呢?”
“这,”顾红星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说,“可是,如果是不同人的手指拼起来的指纹,恰好和嫌疑人的指纹一模一样,这也太巧合了吧?”
“万一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廉科长说。
“那你这是在吹毛求疵啊。”冯凯插话道。
“不是吹毛求疵,是人命关天。”廉科长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