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营书肆日常 第94节(2 / 4)
每次考试,大家都要拜一拜秦老板,求秦老板放他们一马,不要在考场相遇了!
晚饭结束,才是七点半,高姗匆匆忙忙收拾好碗筷,洗了个手,拿纸和笔坐在茶几前,准备记笔记。
爸爸把音量调大:“你先看呗,记笔记会错过精彩内容的,重播再记。”
“哦。”
八点,节目直播准时开始。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解读一段历史,品味一段往事。欢迎来到大型古物博览直播节目《旧物新知》,我是央视主持人……”
前面几分钟,都是节目的介绍,参与嘉宾的介绍,那头衔一个比一个大,那头发一个比一个白。
介绍完画的背景,进入主题后,由古画专家胡山来先发言:“据传,这幅画一共画有两份,现在找的这一幅是宫里的,被后来陶代的那位姓赵的商人收藏,还带进了墓里。”
“我们现在看到它颜色经久不退,一个原因是在墓里保存的很好,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虞朝宫廷对画作的保护做得很好,其中有许多防腐、防虫、火、潮的技法是断代的,有了它,我们就能重新接连上。”
“师悭,虞朝人,十二岁入宫为天子作画,多为写意,实际上流传下来的也是写意,这一幅是截止目前唯一的工笔重彩,还加入了光影明暗,画得很透亮,雨后初晴嘛……”
“对于古画,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背景,时代背景,是虞文帝时期。还有它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师悭要画这幅画?是因为当时秦王要准备离开京城,跟随秦东篱前往东望州,回秦东篱老家,这样的、离别的情景下,锦贵妃想要留一个念想。”
主持人:“就是合影留念。”
胡山:“对,儿子又要走了,拍个照片。”
“所以为什么师悭用的是工笔,用重彩,这幅画它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某种炫技或是艺术的表达,而是为了让一位母亲可以睹物思人,这个当然是越像越好……所以画的重点,其实是在卫竞身上的,他的神态,他和秦东篱的互动,是这幅画中的灵魂所在。”
主持人很懂观众的好奇心,也把电视机前高姗的疑惑调侃式地问了出来:“这么说,画上都是他们真实的样貌,不是加了美颜的!”
“我不敢保证绝对,但一定是我们已知当中最接近的,大家可以通过光影细节看出来的其实,贵妃的手很白很亮,很有肉感,再看看秦东篱,秦老板的手,一看就是要粗糙一些,没有染指甲,也没有留指甲,历史上,她是开书肆的,同时自己也会上手干活,那就是劳动人民的手。”
主持人指向左边:“我发现最粗糙的手就是这一双,当时还是太子的惠帝,对不对。”
“惠帝是真的种地的,还会育良种,后面还有很多他在务农的画,那些都是写意了,神态上其实能看得出来很贴近……”
待胡山老教授从古画的领域对师悭和画进行了科普与解读,但今天的重头戏,是对于画中内容的解读。
主持人把话题引向画中的几个人,孟常徵拿起了话筒:
“这一幅宫廷画可以讨论的方面有很多,我拿到画的第一反应啊,就是给里头的主要人物对号入座,两位皇帝——也可以说三位,中青幼三代,文、惠、景都在左边;右边双秦,代表自然书肆,也可以加上秦王府图书馆,现在也是秦王府博物馆了;一个武将世家,锦贵妃吴令卿,东南总督府的吴家,还有这里头的皇子,全是出自东南一脉。”
胡山:“毕竟是在锦花殿里画的。”
主持人问:“这是怎么对的号,入的座呢?画上有题字,但不会把他们的姓名加上去,卫竞老师和卫意很好区分,看秦老板和谁挨得近,那两个小子呢?史书上说,小吴妃生了一对双胞胎。”
“喔——”说到靠秦东篱区分卫竞卫意的时候,全场都发出磕到了的齁甜笑声。
孟常徵:“《新虞书》文帝卷,有记载。‘雨后,贵妃召悭画于殿,文帝、太子入,携洛王左、康王右,画毕,双秦东去。’史书的文字向来以简洁凝练为主,翻译是不能按照原文去直接翻译的,这里面从贵妃召师悭到锦花殿,到双秦东去,其实已经把画中的主要角色都写进去了,甚至还很贴心的告诉大家,两个大胖小子,哪边是哥哥,哪边是弟弟。”
“一直以来,这只是存在于史书里的一句话,这一幅《锦花殿暮春雨后小聚图》的现世,是对《新虞书》的一个作证……”
高姗跟着念:“双秦?就秦王和秦东篱了?”
他们的课本中,没有这些引用,课外科普果然比上课有趣。
几乎是同步的,主持人也抛出了这一问题:“胡山老师说了,秦王和秦老板是画中的主角,所以对他们两个,我还想问一下。为什么《新虞书》里面,直接就用双秦来概括秦王卫竞和秦东篱,不觉得这严肃感会降低吗?”
胡山笑呵呵地接话:“是像现在网上说的cp名吧哈哈哈哈,很不正规的样子。” ↑返回顶部↑
晚饭结束,才是七点半,高姗匆匆忙忙收拾好碗筷,洗了个手,拿纸和笔坐在茶几前,准备记笔记。
爸爸把音量调大:“你先看呗,记笔记会错过精彩内容的,重播再记。”
“哦。”
八点,节目直播准时开始。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解读一段历史,品味一段往事。欢迎来到大型古物博览直播节目《旧物新知》,我是央视主持人……”
前面几分钟,都是节目的介绍,参与嘉宾的介绍,那头衔一个比一个大,那头发一个比一个白。
介绍完画的背景,进入主题后,由古画专家胡山来先发言:“据传,这幅画一共画有两份,现在找的这一幅是宫里的,被后来陶代的那位姓赵的商人收藏,还带进了墓里。”
“我们现在看到它颜色经久不退,一个原因是在墓里保存的很好,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虞朝宫廷对画作的保护做得很好,其中有许多防腐、防虫、火、潮的技法是断代的,有了它,我们就能重新接连上。”
“师悭,虞朝人,十二岁入宫为天子作画,多为写意,实际上流传下来的也是写意,这一幅是截止目前唯一的工笔重彩,还加入了光影明暗,画得很透亮,雨后初晴嘛……”
“对于古画,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背景,时代背景,是虞文帝时期。还有它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师悭要画这幅画?是因为当时秦王要准备离开京城,跟随秦东篱前往东望州,回秦东篱老家,这样的、离别的情景下,锦贵妃想要留一个念想。”
主持人:“就是合影留念。”
胡山:“对,儿子又要走了,拍个照片。”
“所以为什么师悭用的是工笔,用重彩,这幅画它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某种炫技或是艺术的表达,而是为了让一位母亲可以睹物思人,这个当然是越像越好……所以画的重点,其实是在卫竞身上的,他的神态,他和秦东篱的互动,是这幅画中的灵魂所在。”
主持人很懂观众的好奇心,也把电视机前高姗的疑惑调侃式地问了出来:“这么说,画上都是他们真实的样貌,不是加了美颜的!”
“我不敢保证绝对,但一定是我们已知当中最接近的,大家可以通过光影细节看出来的其实,贵妃的手很白很亮,很有肉感,再看看秦东篱,秦老板的手,一看就是要粗糙一些,没有染指甲,也没有留指甲,历史上,她是开书肆的,同时自己也会上手干活,那就是劳动人民的手。”
主持人指向左边:“我发现最粗糙的手就是这一双,当时还是太子的惠帝,对不对。”
“惠帝是真的种地的,还会育良种,后面还有很多他在务农的画,那些都是写意了,神态上其实能看得出来很贴近……”
待胡山老教授从古画的领域对师悭和画进行了科普与解读,但今天的重头戏,是对于画中内容的解读。
主持人把话题引向画中的几个人,孟常徵拿起了话筒:
“这一幅宫廷画可以讨论的方面有很多,我拿到画的第一反应啊,就是给里头的主要人物对号入座,两位皇帝——也可以说三位,中青幼三代,文、惠、景都在左边;右边双秦,代表自然书肆,也可以加上秦王府图书馆,现在也是秦王府博物馆了;一个武将世家,锦贵妃吴令卿,东南总督府的吴家,还有这里头的皇子,全是出自东南一脉。”
胡山:“毕竟是在锦花殿里画的。”
主持人问:“这是怎么对的号,入的座呢?画上有题字,但不会把他们的姓名加上去,卫竞老师和卫意很好区分,看秦老板和谁挨得近,那两个小子呢?史书上说,小吴妃生了一对双胞胎。”
“喔——”说到靠秦东篱区分卫竞卫意的时候,全场都发出磕到了的齁甜笑声。
孟常徵:“《新虞书》文帝卷,有记载。‘雨后,贵妃召悭画于殿,文帝、太子入,携洛王左、康王右,画毕,双秦东去。’史书的文字向来以简洁凝练为主,翻译是不能按照原文去直接翻译的,这里面从贵妃召师悭到锦花殿,到双秦东去,其实已经把画中的主要角色都写进去了,甚至还很贴心的告诉大家,两个大胖小子,哪边是哥哥,哪边是弟弟。”
“一直以来,这只是存在于史书里的一句话,这一幅《锦花殿暮春雨后小聚图》的现世,是对《新虞书》的一个作证……”
高姗跟着念:“双秦?就秦王和秦东篱了?”
他们的课本中,没有这些引用,课外科普果然比上课有趣。
几乎是同步的,主持人也抛出了这一问题:“胡山老师说了,秦王和秦老板是画中的主角,所以对他们两个,我还想问一下。为什么《新虞书》里面,直接就用双秦来概括秦王卫竞和秦东篱,不觉得这严肃感会降低吗?”
胡山笑呵呵地接话:“是像现在网上说的cp名吧哈哈哈哈,很不正规的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