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2 / 4)
他们都很清楚,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对周大小姐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年轻的杜修远身形修长,容貌俊秀。周太傅忽然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但很快,他又摇头了。
不妥,不妥。
—
程寻这段时日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对连娟参加科举这样的大事也有耳闻。
女子参加科举,意味着女子也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对于提高女子地位而言,绝对是一桩好事。
她也在晚膳后同苏凌说起这件事,她感叹道:“这个姑娘了不得,是女子科举第一人。”
苏凌瞥她一眼:“要说第一人,应该是你才对。”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如果没有你参加博学宏词科的先例,恐怕也不会有女人想到考科举。”
更重要的是,没有女人敢。是呦呦之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后在瑶光殿上被人拆穿身份时,他们抓着考试资格的漏洞。此事天下皆知,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唔。”程寻转念一想,好像可能大概也许是这样。毕竟在《易钗记》里,没有女子考科举这样的大事。《易钗记》里的提高女子地位,寥寥几句,异常简练。真实行起来的话,并不算容易。
程寻期望那位叫连娟的姑娘,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证明女子不比男子差,也能打响第一枪。
—
在众人的观望中,连娟先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这算是大周第一个女秀才。人人都只当她会一鼓作气,在接下来的秋试里中举,再接着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可惜她在秋试中落榜了。
不过她已经有了秀才的身份,就表示着她有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官不跪,且每月可以领到米面和金银补贴,普通人并不能欺侮到她。
——这是对她自己而言。
对大周来说,连娟一事影响不小。它正式表明女子可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渐渐的,有更多的女子或主动,或被动拿起了书本。——能光耀门楣的,不止是男子。
连娟对自己的考试失利似乎也不失望,她声称打算刻苦攻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绥阳县令亲自将每个秀才应得的金银米面送到她家中。
不过连娟神情淡淡的,只简单道了谢,倒是她的老父亲神情激动。
绥阳令回县衙后随口问起连娟的情况:“本官以前也没问过,这连秀才家中是什么情况?一个女人,读书能这么厉害?绥阳县内,也有人花费心思教养女儿吗?本官去连家,看他们不像是肯花钱教养女儿的……”
一旁的黄师爷道:“大人,这一点小人知道。说起连秀才,还得从她父亲说起。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潜心读书,可惜直到三十多岁上,才过了童生试,连秀才都不曾考中。他灰了心,就想着生个儿子好好教导……”
绥阳令皱眉:“本官记得,连老爷子没有儿子?”
黄师爷缓缓点头:“可不是?连老爷子的夫人姓常,连生了三个女儿,又不肯让丈夫纳小。大人猜一猜,她后来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绥阳令也好奇。
“常氏生的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就是这连秀才了。连秀才以前的名字,可不叫连娟,叫连卷。读书破万卷的卷。”黄师爷脸上带些神秘,“大人有所不知,连秀才生下来,常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买通了产婆,说自己生下的是个儿子。”
“哦,还有这样的事?”绥阳令更惊了。
“可不,大人,您今年才来,这事儿当年可大了。”黄师爷看他感兴趣,说的更加起劲儿,“照顾小孩儿自有乳母丫鬟,连老爷子没亲手带孩子,也不可能真扒开衣裳瞧瞧,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就一门心思好好教导,为此还请了好几个厉害夫子呢。这连娟倒也争气,确实聪明,素有神童之称。可惜,到底是给她爹知道,她是个假男人了。”
绥阳令沉吟:“竟是这样……”
“连老爷子当时差点没气死,叫着要打死他们母女。连秀才挡在常氏跟前,说什么儿子能做的,她也能做。听说连老爷子直接就问‘儿子考科举光耀门楣,你也能考?’唉,没想到还真让她成了。”黄师爷轻轻叹一口气,“事发没多久,常氏就没了。后来连秀才改了名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读书……” ↑返回顶部↑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年轻的杜修远身形修长,容貌俊秀。周太傅忽然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但很快,他又摇头了。
不妥,不妥。
—
程寻这段时日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对连娟参加科举这样的大事也有耳闻。
女子参加科举,意味着女子也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对于提高女子地位而言,绝对是一桩好事。
她也在晚膳后同苏凌说起这件事,她感叹道:“这个姑娘了不得,是女子科举第一人。”
苏凌瞥她一眼:“要说第一人,应该是你才对。”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如果没有你参加博学宏词科的先例,恐怕也不会有女人想到考科举。”
更重要的是,没有女人敢。是呦呦之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后在瑶光殿上被人拆穿身份时,他们抓着考试资格的漏洞。此事天下皆知,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唔。”程寻转念一想,好像可能大概也许是这样。毕竟在《易钗记》里,没有女子考科举这样的大事。《易钗记》里的提高女子地位,寥寥几句,异常简练。真实行起来的话,并不算容易。
程寻期望那位叫连娟的姑娘,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证明女子不比男子差,也能打响第一枪。
—
在众人的观望中,连娟先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这算是大周第一个女秀才。人人都只当她会一鼓作气,在接下来的秋试里中举,再接着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可惜她在秋试中落榜了。
不过她已经有了秀才的身份,就表示着她有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官不跪,且每月可以领到米面和金银补贴,普通人并不能欺侮到她。
——这是对她自己而言。
对大周来说,连娟一事影响不小。它正式表明女子可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渐渐的,有更多的女子或主动,或被动拿起了书本。——能光耀门楣的,不止是男子。
连娟对自己的考试失利似乎也不失望,她声称打算刻苦攻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绥阳县令亲自将每个秀才应得的金银米面送到她家中。
不过连娟神情淡淡的,只简单道了谢,倒是她的老父亲神情激动。
绥阳令回县衙后随口问起连娟的情况:“本官以前也没问过,这连秀才家中是什么情况?一个女人,读书能这么厉害?绥阳县内,也有人花费心思教养女儿吗?本官去连家,看他们不像是肯花钱教养女儿的……”
一旁的黄师爷道:“大人,这一点小人知道。说起连秀才,还得从她父亲说起。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潜心读书,可惜直到三十多岁上,才过了童生试,连秀才都不曾考中。他灰了心,就想着生个儿子好好教导……”
绥阳令皱眉:“本官记得,连老爷子没有儿子?”
黄师爷缓缓点头:“可不是?连老爷子的夫人姓常,连生了三个女儿,又不肯让丈夫纳小。大人猜一猜,她后来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绥阳令也好奇。
“常氏生的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就是这连秀才了。连秀才以前的名字,可不叫连娟,叫连卷。读书破万卷的卷。”黄师爷脸上带些神秘,“大人有所不知,连秀才生下来,常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买通了产婆,说自己生下的是个儿子。”
“哦,还有这样的事?”绥阳令更惊了。
“可不,大人,您今年才来,这事儿当年可大了。”黄师爷看他感兴趣,说的更加起劲儿,“照顾小孩儿自有乳母丫鬟,连老爷子没亲手带孩子,也不可能真扒开衣裳瞧瞧,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就一门心思好好教导,为此还请了好几个厉害夫子呢。这连娟倒也争气,确实聪明,素有神童之称。可惜,到底是给她爹知道,她是个假男人了。”
绥阳令沉吟:“竟是这样……”
“连老爷子当时差点没气死,叫着要打死他们母女。连秀才挡在常氏跟前,说什么儿子能做的,她也能做。听说连老爷子直接就问‘儿子考科举光耀门楣,你也能考?’唉,没想到还真让她成了。”黄师爷轻轻叹一口气,“事发没多久,常氏就没了。后来连秀才改了名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读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