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奋武八年,世子妃孟氏为世子纳宗室女莱阳郡主为侧妃,魏王欣然。
  在这之后的两年时间内,魏王终将政和新法推行至大朔境内的的每一处乡县,朝廷重编户籍,规划田亩,百姓修养生息,人丁繁茂,盛世之兆已显。
  奋武十一年入夏,京都爆发时疫,圣母皇太后染疾暴毙,少帝出痘濒死,魏王为维系国祚传承,再三思虑后决意放出沉都废皇叔,然庐陵王狼子野心,入宫深夜纠结太皇太后寝宫内侍,火焚重辉殿,与置身其中的哀帝、魏王共赴九泉,自此,盛氏最后一缕血脉断尽,社稷终归赵氏。
  时年赵凤举在满朝文武的推举下登基称帝,改国号魏,开元泽民。
  第313章 番外——“褒奖”
  新朝虽是初立,但朝野民间早有预兆, 任谁对赵氏得天下都不敢妄言。一来, 民心向魏, 先王在世之时, 苦官肥民,世所未有,天下黎庶无不感念;二来,盛氏腐朽溃烂积重难返,神惠哀三皇失权,兼之宗室凋零,外戚丛生, 那天授的皇权早就摇摇欲坠, 国祚旁移, 实乃意料中事。
  只是,先王之死,过分蹊跷,哪怕魏帝登位已三年, 士林中仍有不少窃窃私语。
  毕竟, 前朝庐陵王不过一届手无缚鸡之力的残废,怎么可能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行刺魏王,而且竟让其得了手,顺带还烧死了魏帝即位的最后一块碍脚石——幼哀帝!
  这里面绝对藏着一场巨大的阴谋,而幕后黑手则隐隐指向宫中的那位最大赢家。
  闲言者最喜这种不戳破的隐晦,私下里你知我知, 偏偏不知当事者有苦说不出。
  魏王是真的死了吗?这个问题,可以跟刚从钟山连滚带爬逃出来的董首辅与定国公好好说道。
  他们当初一念之差没弄死盛元恪小儿,结果今日差点命丧其手。也不知“先王”搞什么把戏,竟把前朝余孽堂而皇之的养在身边,或许那场大火是真得把他老人家烧糊涂了,要不然怎么行事愈发荒诞!
  盛元恪十分不忿,连回到水榭时都是垂头丧脑,若非董、陆两个老匹夫欺他腿脚不便,一撩袍子撒腿就跑,他今日非得把那两个老贼的首级给拧下来,当夜壶使!
  一跛一跛的往里走,没过半刻钟,盛元恪就瞧见湖中亭,全副武装的蓑衣人迅疾起身,抓起鱼竿往身侧猛甩,结果,一杆水全溅在了他那憨傻侄儿身上。
  年初刚散角束发的小子显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乐滋滋的徒手去捡那一条巴掌大的小鱼条,嘴里还念念有词:“师祖好厉害!”
  他娘的好气呦!
  “重欢,你个死人木头,活该长成麻子脸!”
  怎么说也是当过十年皇帝的人,他娘的竟比外头那些乱臣贼子还谄媚,盛元恪不知道他那早死的皇兄要是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昏过去,但他看了这么多年还是觉得牙根痒痒,饭前好想再揍一顿!
  早该下葬在沉都的哀帝现在已经渐渐长开了,眉眼间像极了他的父皇,凭这一点,哪怕魏帝看他十分不顺眼,也还是默许其在梦园滞留,甚至碍于先王特诏,这位还可化名赵重欢在山外行走。
  “师祖……”
  重欢自幼养于姚氏膝下,耳濡目染,对权利从不热衷,他好工鸟,喜诗文,若非师祖执意带他死遁,他都想禅位于魏世子,封爵圈禁,荣华赡养,这对他而言本就是一条好出路。
  少年捧着鱼苗躲入师祖的蓑衣中,显然又被无良叔父这张牙舞爪的恫吓给吓着了。他性子软糯,连山里砍柴的樵夫都争不过,哪能招架得住叔父这样粗鲁的动作。
  蓑衣里的人瞧着这躲猫猫似的叔侄俩,忍不住放声大笑,“好了,重欢刚服了药,休要闹他。”
  “外面那些人走了吗?”
  “我都亲自出马了,哪有失手的道理,董臻那个老匹夫惜命,我稍微吓吓他,就屁滚尿流地逃走了。”
  “好,撵得好!孤保了他一条命,可惜,他太贪了……”
  盛元恪努努嘴,显然对这些事不屑搭理,他被囚在这梦园中,看着眼前这个人把天下重臣玩弄于鼓掌,恨不能天天给魏帝点蜡,要说董臻在前朝屡屡顶撞背后没有他这位好亚父的放纵,那真是鬼都不信。
  眼下不过就是瞧着魏帝那个混账磨出样子了,打算卸磨杀驴,啧,可怜那董首辅呦,还傻乎乎的坚信这父子俩真有嫌隙,真是当局者迷。
  想想朝中即将掀起的狂风暴雨,已故的“魏王”难得冒出一点心虚的感觉,他想着,这京城是不能再待下去了,索性南下往湖湘去,鹤啟一直代父尽孝,也该好好“褒奖”他。
  淮南王尚不知有人盘算他,他刚接到宫中送至的密报,纠结的脑门都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