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239.统筹术(2 / 3)
柴文道想了想:“家母乃小大师座下护法,曾得小大师手卷一副,多年钻研,这才领略其中精髓一二。这法子家母命名为物理学,前些日子刚教会下官。”
邓侍郎的眼珠子瞪得如牛眼大,张口结舌地道:“你,你说什么?!”
那个座下护法什么的,不是你们叔侄俩瞎编出来给你娘扬名的吗?难不成竟是真的?!还有那手卷,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过?!
一大堆问题被邓侍郎抛了出来,柴文道耐心地一一对他解释,重点说明之所以以前没有说手卷的事情,是因为家母也不曾弄清楚手卷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就算是现在也不敢说完全弄懂了。
邓侍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你可曾见过那手卷?”
柴文道叹息道:“见过,我们全家都见过。可实不相瞒,那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只有家母方能看到上面的字。而且据家母所说,和时下的字也不太相同,着实费了她不少功夫。有些说法太过匪夷所思,家母也是经过实际论证之后方敢相信。如这吃水线一法,就是家母验证过确认无误之后,方传授我们的。”
邓侍郎愣愣地坐在桌边,许久方道:“原来这世上,竟真有鬼神之事。贤良夫人何其有幸,你们兄弟何其有幸!”
柴文道点头:“大人所言极是,此生有家母在侧,实在是我兄弟二人天大的幸事!”
又对他拜托道:“手卷之事,还请大人勿要外传,以免扰了家母的清净。”
邓侍郎急忙应了:“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怪不得贤良夫人不喜交际,原来是在家苦心钻研,倒是我辈读书人之楷模。对了,这让商家运石头的主意,也是那手卷上写的?”
柴文道笑:“家母说算学之中有一分支,名统筹学。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之中,便是统筹术。下官想的这个主意,也不过就是统筹之术罢了。”
“妙,精妙,大大地精妙啊!”邓侍郎感叹道,“这倒是个实用的学问,定要好好传下去。”
柴文道:“那是自然,以后我柴家子孙,定要好好学的,总不好白白浪费了家母的机缘。”
邓侍郎羡慕死了,怎么自家亲娘就没遇到个落单的小和尚救一救呢?那这统筹术也好,物理也好,岂不就是他邓家之学了?唉,天底下就一个小大师,还已经走了。要不让自家夫人闺女儿媳妇啥的,也别只藏在家里了,去外头走一走做些善事?说不准就碰到另一个落难的神仙了呢?
邓侍郎感叹着走了,回去之后便将这两次与柴文道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写成了报告,快船送往了京城吕相之处。
送完了之后才想起来,他还是忘了一件事情,柴家叔侄把那个皇家拽进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他弄不懂,吕相却猜出来个大概。
筑堤这种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个小小的知州就把这事办成了,偌大的名声揽到名下,恐怕并不单单是件好事。岂不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鹤立鸡群,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就算是那群鸡比你矮些,一只一口,也能啄你个半死。可若是将皇家也拉进来,把这筑堤的天大的名头让出大半去,这鹤周围,就等于罩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罩子,任你再啄,也只会疼了自己的嘴。
若真的按照他说的法子,这筑堤的费用便大大降低了,别说整个大夏朝一年盐务收入的一半了,只钱唐一处的盐务收入,就够用的了。
吕相当机立断,直接拿了邓侍郎的报告和几位阁老商量去了。几位阁老迅速把握住了其中的核心,一起商量了一个主意,又一块儿找正贞帝谈判去了。
正贞帝这才知道,敢情柴伐北这么折腾,其实就是为了给他叔父柴文道讨要筑堤的银子。这家伙摆明了耍无赖,名和利,你们得给我一样。不但得给我,还得给皇上。
正贞帝有些欣慰,没白心疼这小子;又有些生气,怪这小子太能折腾,还把自己也绕了进去;还有些心疼,这孩子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才想出来这么个主意,从几个老狐狸的嘴里掏食,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君臣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钱唐一州之地一年的税赋和盐务银子,尽数归钱唐一州筑堤之用,只是这盐务上的银子,却是不能再分出去的了。还有那个晒盐的法子,你得负责教会了盐务官员才成。
柴伐北干脆自己回京了一趟,如数答应了以上的条件,但还是要了几个国子监的监生名额。
华相奇怪地问:“你看中了几个文人?”要不你要国子监监生名额做什么啊?
柴伐北嬉皮笑脸:“哎呦,华相您就答应了吧,不过就是您老人家抬抬手的事儿。喏,这是我孝敬您的。”
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把折扇去,上书四个大字:大公无私。
连正贞帝都笑得不行,指着华相道:“这四个字一送,你就是不答应都不成了。”
华相哭笑不得地看着折扇上的字:“这四个字,送给吕相才合适,臣受之有愧啊!”
“有,有,都有。” ↑返回顶部↑
邓侍郎的眼珠子瞪得如牛眼大,张口结舌地道:“你,你说什么?!”
那个座下护法什么的,不是你们叔侄俩瞎编出来给你娘扬名的吗?难不成竟是真的?!还有那手卷,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过?!
一大堆问题被邓侍郎抛了出来,柴文道耐心地一一对他解释,重点说明之所以以前没有说手卷的事情,是因为家母也不曾弄清楚手卷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就算是现在也不敢说完全弄懂了。
邓侍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你可曾见过那手卷?”
柴文道叹息道:“见过,我们全家都见过。可实不相瞒,那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只有家母方能看到上面的字。而且据家母所说,和时下的字也不太相同,着实费了她不少功夫。有些说法太过匪夷所思,家母也是经过实际论证之后方敢相信。如这吃水线一法,就是家母验证过确认无误之后,方传授我们的。”
邓侍郎愣愣地坐在桌边,许久方道:“原来这世上,竟真有鬼神之事。贤良夫人何其有幸,你们兄弟何其有幸!”
柴文道点头:“大人所言极是,此生有家母在侧,实在是我兄弟二人天大的幸事!”
又对他拜托道:“手卷之事,还请大人勿要外传,以免扰了家母的清净。”
邓侍郎急忙应了:“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怪不得贤良夫人不喜交际,原来是在家苦心钻研,倒是我辈读书人之楷模。对了,这让商家运石头的主意,也是那手卷上写的?”
柴文道笑:“家母说算学之中有一分支,名统筹学。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之中,便是统筹术。下官想的这个主意,也不过就是统筹之术罢了。”
“妙,精妙,大大地精妙啊!”邓侍郎感叹道,“这倒是个实用的学问,定要好好传下去。”
柴文道:“那是自然,以后我柴家子孙,定要好好学的,总不好白白浪费了家母的机缘。”
邓侍郎羡慕死了,怎么自家亲娘就没遇到个落单的小和尚救一救呢?那这统筹术也好,物理也好,岂不就是他邓家之学了?唉,天底下就一个小大师,还已经走了。要不让自家夫人闺女儿媳妇啥的,也别只藏在家里了,去外头走一走做些善事?说不准就碰到另一个落难的神仙了呢?
邓侍郎感叹着走了,回去之后便将这两次与柴文道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写成了报告,快船送往了京城吕相之处。
送完了之后才想起来,他还是忘了一件事情,柴家叔侄把那个皇家拽进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他弄不懂,吕相却猜出来个大概。
筑堤这种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个小小的知州就把这事办成了,偌大的名声揽到名下,恐怕并不单单是件好事。岂不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鹤立鸡群,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就算是那群鸡比你矮些,一只一口,也能啄你个半死。可若是将皇家也拉进来,把这筑堤的天大的名头让出大半去,这鹤周围,就等于罩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罩子,任你再啄,也只会疼了自己的嘴。
若真的按照他说的法子,这筑堤的费用便大大降低了,别说整个大夏朝一年盐务收入的一半了,只钱唐一处的盐务收入,就够用的了。
吕相当机立断,直接拿了邓侍郎的报告和几位阁老商量去了。几位阁老迅速把握住了其中的核心,一起商量了一个主意,又一块儿找正贞帝谈判去了。
正贞帝这才知道,敢情柴伐北这么折腾,其实就是为了给他叔父柴文道讨要筑堤的银子。这家伙摆明了耍无赖,名和利,你们得给我一样。不但得给我,还得给皇上。
正贞帝有些欣慰,没白心疼这小子;又有些生气,怪这小子太能折腾,还把自己也绕了进去;还有些心疼,这孩子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才想出来这么个主意,从几个老狐狸的嘴里掏食,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君臣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钱唐一州之地一年的税赋和盐务银子,尽数归钱唐一州筑堤之用,只是这盐务上的银子,却是不能再分出去的了。还有那个晒盐的法子,你得负责教会了盐务官员才成。
柴伐北干脆自己回京了一趟,如数答应了以上的条件,但还是要了几个国子监的监生名额。
华相奇怪地问:“你看中了几个文人?”要不你要国子监监生名额做什么啊?
柴伐北嬉皮笑脸:“哎呦,华相您就答应了吧,不过就是您老人家抬抬手的事儿。喏,这是我孝敬您的。”
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把折扇去,上书四个大字:大公无私。
连正贞帝都笑得不行,指着华相道:“这四个字一送,你就是不答应都不成了。”
华相哭笑不得地看着折扇上的字:“这四个字,送给吕相才合适,臣受之有愧啊!”
“有,有,都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