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3 / 4)
“另外,从朕的私库中给元嘉挑一些好东西过去,告诉元嘉,有委屈不要忍者,除了关乎国事的大事,无论是谁,朕都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是,老奴记下了,这就亲自给元嘉郡主送过去。”胡喜试探道。看着天和帝点头默认的样子,胡喜心中对于天和帝对于二人的态度更明白了几分。
当然比起去燕王那,他还是更喜欢这位去元嘉郡主那里。
沈皎看着自己面前一堆的赏赐,再加上胡喜向她传递的天和帝的话,以及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置,心中一暖。
送走了胡喜之后,沈皎不由一笑,单看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分,就能看出天和帝已经做出了决断。
现在平衡的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随后第二日在朝上,天和帝便将推行土芋的重任交给了太子一方的人,并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太子。而燕王却是被架空了,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此外,更耐人寻味的是,天和帝更是将元嘉郡主从原本的中书舍人的位置提升为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的官位。元嘉郡主立下如此大功,升官原本就在预料之中,从六品到五品他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这若不是此人是元嘉郡主,直接封爵也是可能的,毕竟这土芋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是利国利民之物。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陛下居然没有让元嘉郡主继续留在身边,或者前去工部,而是选择完全不相干的大理寺,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是众人不知的是,这是沈皎自己的打算。
第318章 律法
紫宸宫中
“说说吧, 怎么会选择大理寺这个地方, 你可不是你三哥一样喜欢典刑之事的人。”天和帝温声问道。
对于三哥沈长映, 沈皎知道, 这位是真的沉迷典刑破案之事, 当然, 她对于这方面并没有兴趣,她有兴趣的是别得地方。
“当然不是,我所在意的地方是我大齐的律例,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在大理寺能够更了解律例的具体运用了。”在大齐, 大理寺有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力,当然这个最高是在皇权之下的最高。大理寺掌刑狱案件的审理, 与刑部和都察院共称三法司。后两者一个负责审核, 一个负责监督, 真正地审理案件,运用法律还是在大理寺中进行。
“你想要修法?”天和帝皱眉问道。
“倒也不是非要修法。”沈皎摇头道:“我只是想要知道大齐律究竟有多少是落到了实处,有多少是荒废的,有多少是正确合理的, 又有多少是不正确需要废除的?”
“我认为法律应该与时俱进,调整不合理的地方, 规范出现的新问题,这才是法律能够逐渐完善的过程。另外,我大齐虽然也向唐朝的《唐律疏议》一样, 有修订成册的法典,但是这些律法却并没有普及到百姓, 正所谓知法才能守法,只有百姓守法才能够安定和谐,所以律法的普及对于百姓,对于大齐来说都极为重要。”
“可是让百姓知道律法又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大齐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让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去知法懂法,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虽然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是施行得当,定然会有这么一天。”沈皎说道。
天和帝听到沈皎的话,便知道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不由笑着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不过是三个,第一,之前我们创办了学堂,不应当只是让百姓明白礼义廉耻,比起礼义廉耻,让百姓懂法,宣讲大齐律我想应该不难。”有了学堂,她的很多想法都可以顺利地进行,毕竟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这就是当初为什么她排除万难,也要在大齐建立学堂的原因。
“第二,便是利用戏曲的作用了。”沈皎笑着道:“这和当初我们废除那些迷信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多排练这方面的戏曲,让百姓在娱乐中认识律法,懂得做什么会触犯律法,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知道违反律法的后果,相信百姓每当心中升起歹念的侍候,都会有所顾忌。律法的作用,比起审判,我认为更多的给人以警告。”
、
“当然,除了戏曲之外,还可以让人编制一些脍炙人口的民谣,让百姓传颂,相信这样会更方便和直接一些。”
“第三,也是最后,就需要个地方官府在这方面的大力扶持工作了,让官员多下到地方,和百姓交流,为百姓解答律法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可以倾听百姓对于律法的呼声和想法,以便促进律法的改进和完善。相信有了官府的出面,百姓对于律法的了解会更加放在心上。”
“当然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沈皎看着天和帝思索的神情,继续进言道:“以前的朝代,就算是想要实现这件事也无法,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去宣讲律法,但是现在不同。皇舅舅筹建了学堂,就应当将学堂的作用发挥到及至,不然岂不是一种浪费?”
“将这些想法拟个奏本给朕,朕会和朝臣商议后在做决定。”天和帝点头道。律法的明确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朝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毕竟罪犯的减少才是盛世清明的写照。
沈皎知道天和帝对于她的这个建议是愿意考虑了,连忙高兴地应是。
“有件事,朕希望你能清楚,修律不是这么好修的,你要多听多看多学,再将大齐的律法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去修律,不然在这之前,你想都不要想。”天和帝警告道。 ↑返回顶部↑
“是,老奴记下了,这就亲自给元嘉郡主送过去。”胡喜试探道。看着天和帝点头默认的样子,胡喜心中对于天和帝对于二人的态度更明白了几分。
当然比起去燕王那,他还是更喜欢这位去元嘉郡主那里。
沈皎看着自己面前一堆的赏赐,再加上胡喜向她传递的天和帝的话,以及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置,心中一暖。
送走了胡喜之后,沈皎不由一笑,单看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分,就能看出天和帝已经做出了决断。
现在平衡的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随后第二日在朝上,天和帝便将推行土芋的重任交给了太子一方的人,并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太子。而燕王却是被架空了,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此外,更耐人寻味的是,天和帝更是将元嘉郡主从原本的中书舍人的位置提升为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的官位。元嘉郡主立下如此大功,升官原本就在预料之中,从六品到五品他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这若不是此人是元嘉郡主,直接封爵也是可能的,毕竟这土芋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是利国利民之物。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陛下居然没有让元嘉郡主继续留在身边,或者前去工部,而是选择完全不相干的大理寺,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是众人不知的是,这是沈皎自己的打算。
第318章 律法
紫宸宫中
“说说吧, 怎么会选择大理寺这个地方, 你可不是你三哥一样喜欢典刑之事的人。”天和帝温声问道。
对于三哥沈长映, 沈皎知道, 这位是真的沉迷典刑破案之事, 当然, 她对于这方面并没有兴趣,她有兴趣的是别得地方。
“当然不是,我所在意的地方是我大齐的律例,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在大理寺能够更了解律例的具体运用了。”在大齐, 大理寺有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力,当然这个最高是在皇权之下的最高。大理寺掌刑狱案件的审理, 与刑部和都察院共称三法司。后两者一个负责审核, 一个负责监督, 真正地审理案件,运用法律还是在大理寺中进行。
“你想要修法?”天和帝皱眉问道。
“倒也不是非要修法。”沈皎摇头道:“我只是想要知道大齐律究竟有多少是落到了实处,有多少是荒废的,有多少是正确合理的, 又有多少是不正确需要废除的?”
“我认为法律应该与时俱进,调整不合理的地方, 规范出现的新问题,这才是法律能够逐渐完善的过程。另外,我大齐虽然也向唐朝的《唐律疏议》一样, 有修订成册的法典,但是这些律法却并没有普及到百姓, 正所谓知法才能守法,只有百姓守法才能够安定和谐,所以律法的普及对于百姓,对于大齐来说都极为重要。”
“可是让百姓知道律法又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大齐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让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去知法懂法,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虽然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是施行得当,定然会有这么一天。”沈皎说道。
天和帝听到沈皎的话,便知道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不由笑着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不过是三个,第一,之前我们创办了学堂,不应当只是让百姓明白礼义廉耻,比起礼义廉耻,让百姓懂法,宣讲大齐律我想应该不难。”有了学堂,她的很多想法都可以顺利地进行,毕竟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这就是当初为什么她排除万难,也要在大齐建立学堂的原因。
“第二,便是利用戏曲的作用了。”沈皎笑着道:“这和当初我们废除那些迷信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多排练这方面的戏曲,让百姓在娱乐中认识律法,懂得做什么会触犯律法,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知道违反律法的后果,相信百姓每当心中升起歹念的侍候,都会有所顾忌。律法的作用,比起审判,我认为更多的给人以警告。”
、
“当然,除了戏曲之外,还可以让人编制一些脍炙人口的民谣,让百姓传颂,相信这样会更方便和直接一些。”
“第三,也是最后,就需要个地方官府在这方面的大力扶持工作了,让官员多下到地方,和百姓交流,为百姓解答律法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可以倾听百姓对于律法的呼声和想法,以便促进律法的改进和完善。相信有了官府的出面,百姓对于律法的了解会更加放在心上。”
“当然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沈皎看着天和帝思索的神情,继续进言道:“以前的朝代,就算是想要实现这件事也无法,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去宣讲律法,但是现在不同。皇舅舅筹建了学堂,就应当将学堂的作用发挥到及至,不然岂不是一种浪费?”
“将这些想法拟个奏本给朕,朕会和朝臣商议后在做决定。”天和帝点头道。律法的明确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朝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毕竟罪犯的减少才是盛世清明的写照。
沈皎知道天和帝对于她的这个建议是愿意考虑了,连忙高兴地应是。
“有件事,朕希望你能清楚,修律不是这么好修的,你要多听多看多学,再将大齐的律法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去修律,不然在这之前,你想都不要想。”天和帝警告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