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1 / 4)
对于种果树,那整个吉安村没有谁比张二娘一家更懂的了。这俩月正是一年里头桑树播种的最佳时节,买地种桑树的事儿却倒有了些许变动。南子娘上次已经同张正生通了口风,家里的银子攒得差不多了,看来樱子的婚事要比预想的要近。都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虽也算不得远嫁,但好歹比起阿青这种嫁给本村的那可远得多了。这不,宅子没买、日子没定呢,张二娘已经有些舍不得闺女了,同两房儿子儿媳商量了,桑葚地买了一亩,不过却是作为樱子的嫁妆。
杜大山和季桂月听说了,两口子合计,这嫁妆既展样又大方拿得出手,不久前裴家婆媳同裴华为了彩礼钱闹了一场,越是这样越是要让小妹风风光光地出嫁,于是一同紧邻着张家果园子共定下了二亩地,村长果如阿青婚礼上承诺的那般,不仅没刁难还帮了些忙,本来一亩要十两银子之数,最后以八两成交。
“田地里的事儿你们向来也有些生疏了,田里四时没有空闲的时候。芍药谢了樱桃红,不过再两月余,又是粽叶香的时候了。艾草、桑泡儿、粽子香……”杜大山是个手艺人,夫妻俩于农事上确实没有村里其他人家熟稔了,村长因此上嘱咐了两句,只是说着倒自己有些感慨起来,“行啦,既买了地就好生伺弄,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正诚、正生他们哥俩懂得多,同他们多学学。”
“是!劳您老费心!”杜大山满口答应着。
村长点了点头,又往一旁杜芊芊脸上看了一下,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背了手走了。
“村长有点儿不对劲,是咋啦?”樱子奇怪道。
“可不是说呢,有心事的样子。”季桂月也嘟囔着,可也没听说有啥事儿啊,“这次村长还真挺不错,我原也以为会被刁难一番。”
“这倒是,依我看,村长家也就村长人还可以。”樱子立即附和道。
杜芊芊听得有些头大,这俩大大咧咧、心里有啥嘴上说啥的人再不能凑到一起,不然一夯一抬的,自己唠高兴了完全没个防头。不过对村长的印象确又好了几分。
八两,对于杜大山夫妇来说算是一笔大数目了,杜大山打磨好几个月的烟杆子才能攒出来。
“小妹,你这是做什么?”看着杜芊芊放在桌上的一锭十两银子,季桂月拿起就要塞回去,“你若是这样,嫂子我可要不高兴了。”
杜芊芊将她手按住,“我又没同哥和嫂子你客气,那些个嫁妆!”说着,嘴巴俏皮朝着自己屋内努了努,大到樟木箱子小到檀香皂、桂花碱、汗巾、丝线腿带这些针头线脑都一样样添置齐了。
“总不能我出嫁,倒让哥哥和嫂子尽穷了。”
说得就连杜小芹都笑起来。
“再说了,嫂子和姐自打身体好了之后给我帮了多少的忙?现在就连妞子都学会了帮忙磨节节草,若是都计较起来,我倒是差了你们多少工钱?只怕这十两都不够呢。”
“自家人还计较这些个?”季桂月摆摆手,妞子也领着安安玩儿累了围坐在桌旁,季桂月给俩孩子喂了几口清甜的茉莉茶。
杜芊芊等的就是这句话,“正是呢!咱们一家人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者,我这一亩的桑树以后麻烦哥嫂还有姐的地方多着,嫂子这般我倒不敢开口了。”
“就你会说话,给钱的事儿偏生做出求人的样儿来,怄得人来气!”季桂月虽嗔怪着,却也知道自家小妹不是那起口不对心的作假之人,处的这些日子,名为姑嫂情同姐妹,太过谦了却也生分,拿起来中锭对着屋外的日头照了眯着眼打趣,“咱们家妹子出息了,这粗崭新的小元宝瞧着就是耐人!咱们都是托了你的福才能瞧见。”
说着宝贝地递给杜小芹,“大妹,你瞧,真个小元宝似的”。杜小芹将银锭子捧在手掌心里,笑弯了眼,“哎呦,还怪沉的。”
自打和离之后,杜小芹整个人的状态更加一日好过一日,逃脱樊笼、终得自由,眉头不再时常不自觉地皱起,唇边的笑意也明显多了起来。不过听妞子说过有几次夜里她会突然惊醒,呆呆在炕上坐一会儿就下了炕取出小心妥帖藏好的放妻书,看上好久,才复又回了炕安稳地睡下。
第517章 桑树园
杜小芹她并不识字,看那么久无非是为了再三确认才能安心,杜芊芊想着那个场景觉着心内有些酸胀,“听正生哥说,不是买种子来种,说是可能不发芽,还可能长出来是公树!倒是直接买了两三年的成苗来扦插,今年就能挂果。”
诸人于果树栽培上均是不大通的,听杜芊芊讲来十分有趣。
“那可敢情好,正生他们积年的营生了,选的苗儿必定错不了,没成想今年竟能吃到自家出的桑泡儿了!”季桂月高兴起来,“我和你们大哥成亲头一年,夏天热得分外厉害,顶着毒辣辣的日头我们俩上山摘去,渴得不行了,一人掐了片桐树叶儿,卷成个圆筒,摘满满一筒的桑泡儿,用力那么一挤,那桑泡儿的汁儿又红又紫,甜津津的正解渴。”
一亩地,虽算不得有多大,但对于庄稼人来说却是份莫大的踏实和希望,这种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写进了基因、刻进了骨子里的。话说回来,也算不得小了,形象点来比喻,比一个半篮球场还要大上一点,左右也能称得上是个小小的桑树园了。
季桂月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家伙儿的热切回应,沿着一片桑茶的叶脉都想起记忆里和桑葚果子有关的趣事儿,平淡却也不乏温馨。
玉米棒子将熟未熟之际,正是桑树叶的嫩与玉米棒子的嫩互相交叉重叠之时。嫩玉米剥下来打成浆,做成玉米面皮儿,腊肉、酸水豆腐混了葱姜剁成馅儿,外头用嫩桑叶裹上,入笼蒸,还没来等蒸透呢,桑叶与腊肉混合而成的清香和浓香就早已迫不及待透笼而出了。
桑果儿成熟的季节都会见证村里每年五月初五的庙会,祈祷风调雨顺,保佑一方平安。每村都请戏班子那是不切实际的,往往都是轮着来,附近左右几个村子的乡亲们往往都要带了些吃的赶去当年庙会所在地,有步行的、有坐了驴车的、甚或还有早一日就投奔了本村亲戚家的……台上锣鼓铿锵,吱吱呀呀地唱着,台下喊叫喧闹,不少人手里少不了随手摘来解渴解馋的酸甜桑泡儿,混合着五月里头浓郁的艾草馨香,构成了最淳朴的乡里夏日风景。
说着,说着,杜大山又噗嗤笑出来,“说起来这桑树来,我还被师傅打过一顿。”
桑树木材质坚硬,到了木匠手艺人的手里有诸般用处,桑杈、车辕、或各色家具物什,用桑木做出来的弓还有个挺雅致的名字,桑弧。那年杜大山手艺未精的承望被要求做个扁担,桑树木头质地细密而且韧性好,弹力又强,是做扁担的最好木材。于是杜大山从山上砍回了一株一人多高玩口粗细的桑树,从中间一劈两半就是扁担的毛坯了,可精细部分总也弄不好,这里修修那里磨磨,到最后扁担的毛坯愣是细成了桑弧的样子,师傅说他浪费了根好木头,拿了那根细毛坯往他小腿上硬是抽了好几下。 ↑返回顶部↑
杜大山和季桂月听说了,两口子合计,这嫁妆既展样又大方拿得出手,不久前裴家婆媳同裴华为了彩礼钱闹了一场,越是这样越是要让小妹风风光光地出嫁,于是一同紧邻着张家果园子共定下了二亩地,村长果如阿青婚礼上承诺的那般,不仅没刁难还帮了些忙,本来一亩要十两银子之数,最后以八两成交。
“田地里的事儿你们向来也有些生疏了,田里四时没有空闲的时候。芍药谢了樱桃红,不过再两月余,又是粽叶香的时候了。艾草、桑泡儿、粽子香……”杜大山是个手艺人,夫妻俩于农事上确实没有村里其他人家熟稔了,村长因此上嘱咐了两句,只是说着倒自己有些感慨起来,“行啦,既买了地就好生伺弄,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正诚、正生他们哥俩懂得多,同他们多学学。”
“是!劳您老费心!”杜大山满口答应着。
村长点了点头,又往一旁杜芊芊脸上看了一下,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背了手走了。
“村长有点儿不对劲,是咋啦?”樱子奇怪道。
“可不是说呢,有心事的样子。”季桂月也嘟囔着,可也没听说有啥事儿啊,“这次村长还真挺不错,我原也以为会被刁难一番。”
“这倒是,依我看,村长家也就村长人还可以。”樱子立即附和道。
杜芊芊听得有些头大,这俩大大咧咧、心里有啥嘴上说啥的人再不能凑到一起,不然一夯一抬的,自己唠高兴了完全没个防头。不过对村长的印象确又好了几分。
八两,对于杜大山夫妇来说算是一笔大数目了,杜大山打磨好几个月的烟杆子才能攒出来。
“小妹,你这是做什么?”看着杜芊芊放在桌上的一锭十两银子,季桂月拿起就要塞回去,“你若是这样,嫂子我可要不高兴了。”
杜芊芊将她手按住,“我又没同哥和嫂子你客气,那些个嫁妆!”说着,嘴巴俏皮朝着自己屋内努了努,大到樟木箱子小到檀香皂、桂花碱、汗巾、丝线腿带这些针头线脑都一样样添置齐了。
“总不能我出嫁,倒让哥哥和嫂子尽穷了。”
说得就连杜小芹都笑起来。
“再说了,嫂子和姐自打身体好了之后给我帮了多少的忙?现在就连妞子都学会了帮忙磨节节草,若是都计较起来,我倒是差了你们多少工钱?只怕这十两都不够呢。”
“自家人还计较这些个?”季桂月摆摆手,妞子也领着安安玩儿累了围坐在桌旁,季桂月给俩孩子喂了几口清甜的茉莉茶。
杜芊芊等的就是这句话,“正是呢!咱们一家人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者,我这一亩的桑树以后麻烦哥嫂还有姐的地方多着,嫂子这般我倒不敢开口了。”
“就你会说话,给钱的事儿偏生做出求人的样儿来,怄得人来气!”季桂月虽嗔怪着,却也知道自家小妹不是那起口不对心的作假之人,处的这些日子,名为姑嫂情同姐妹,太过谦了却也生分,拿起来中锭对着屋外的日头照了眯着眼打趣,“咱们家妹子出息了,这粗崭新的小元宝瞧着就是耐人!咱们都是托了你的福才能瞧见。”
说着宝贝地递给杜小芹,“大妹,你瞧,真个小元宝似的”。杜小芹将银锭子捧在手掌心里,笑弯了眼,“哎呦,还怪沉的。”
自打和离之后,杜小芹整个人的状态更加一日好过一日,逃脱樊笼、终得自由,眉头不再时常不自觉地皱起,唇边的笑意也明显多了起来。不过听妞子说过有几次夜里她会突然惊醒,呆呆在炕上坐一会儿就下了炕取出小心妥帖藏好的放妻书,看上好久,才复又回了炕安稳地睡下。
第517章 桑树园
杜小芹她并不识字,看那么久无非是为了再三确认才能安心,杜芊芊想着那个场景觉着心内有些酸胀,“听正生哥说,不是买种子来种,说是可能不发芽,还可能长出来是公树!倒是直接买了两三年的成苗来扦插,今年就能挂果。”
诸人于果树栽培上均是不大通的,听杜芊芊讲来十分有趣。
“那可敢情好,正生他们积年的营生了,选的苗儿必定错不了,没成想今年竟能吃到自家出的桑泡儿了!”季桂月高兴起来,“我和你们大哥成亲头一年,夏天热得分外厉害,顶着毒辣辣的日头我们俩上山摘去,渴得不行了,一人掐了片桐树叶儿,卷成个圆筒,摘满满一筒的桑泡儿,用力那么一挤,那桑泡儿的汁儿又红又紫,甜津津的正解渴。”
一亩地,虽算不得有多大,但对于庄稼人来说却是份莫大的踏实和希望,这种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写进了基因、刻进了骨子里的。话说回来,也算不得小了,形象点来比喻,比一个半篮球场还要大上一点,左右也能称得上是个小小的桑树园了。
季桂月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家伙儿的热切回应,沿着一片桑茶的叶脉都想起记忆里和桑葚果子有关的趣事儿,平淡却也不乏温馨。
玉米棒子将熟未熟之际,正是桑树叶的嫩与玉米棒子的嫩互相交叉重叠之时。嫩玉米剥下来打成浆,做成玉米面皮儿,腊肉、酸水豆腐混了葱姜剁成馅儿,外头用嫩桑叶裹上,入笼蒸,还没来等蒸透呢,桑叶与腊肉混合而成的清香和浓香就早已迫不及待透笼而出了。
桑果儿成熟的季节都会见证村里每年五月初五的庙会,祈祷风调雨顺,保佑一方平安。每村都请戏班子那是不切实际的,往往都是轮着来,附近左右几个村子的乡亲们往往都要带了些吃的赶去当年庙会所在地,有步行的、有坐了驴车的、甚或还有早一日就投奔了本村亲戚家的……台上锣鼓铿锵,吱吱呀呀地唱着,台下喊叫喧闹,不少人手里少不了随手摘来解渴解馋的酸甜桑泡儿,混合着五月里头浓郁的艾草馨香,构成了最淳朴的乡里夏日风景。
说着,说着,杜大山又噗嗤笑出来,“说起来这桑树来,我还被师傅打过一顿。”
桑树木材质坚硬,到了木匠手艺人的手里有诸般用处,桑杈、车辕、或各色家具物什,用桑木做出来的弓还有个挺雅致的名字,桑弧。那年杜大山手艺未精的承望被要求做个扁担,桑树木头质地细密而且韧性好,弹力又强,是做扁担的最好木材。于是杜大山从山上砍回了一株一人多高玩口粗细的桑树,从中间一劈两半就是扁担的毛坯了,可精细部分总也弄不好,这里修修那里磨磨,到最后扁担的毛坯愣是细成了桑弧的样子,师傅说他浪费了根好木头,拿了那根细毛坯往他小腿上硬是抽了好几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