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一只手捂着嘴巴,不想发出声音来,她不想被别人看到这狼狈的模样。
  半响过去,心情才算略微恢复过来些。
  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说的话,“素月,以后如果你受伤流血了,就摸摸奶奶给你的小玉坠,它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这么想着就扶着桌子站起身来,苦笑一声,用另一只手摸了摸自己颈间系着的小玉坠,垂眸想若是爸和奶还在就好了。
  却是忘了另一只手上也沾染了斑驳的血丝,浑然不知这玉坠上也染上了丝丝血迹。
  又抬眼努力想把眼泪噎回去,踮着脚尖回到房间拿了布来擦了擦手,又抹了点碘酒疼的她手抖了好几下,咬牙硬挺着。
  默默叹了口气,拉开了窗帘看向窗外,黑漆漆的一片就好像在预示她的未来一般。
  没有一丝丝的光亮。
  妈妈和继父都是干部,住的是家里传下来的小洋楼,一百多平的房子,被分割成六个房间,一个小客厅,一个厕所,一个厨房。
  其中一个是崔景夫妇的房间,另外四个房间则是他们几个孩子的,多出来的那个就成了家里的书房。
  在这个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二三十平米的小房子的年代中,已经算是条件很不错的了。
  当然有利也有弊,夫妻两个都是干部,当然有人心生嫉妒。
  这不,也不知谁向领导提起来的,身为党和国家的中坚干部力量,自然应该响应组织的号召,以身作则。
  没错,这话是没错。
  知青下乡以后,不说生活水平没法跟城里比,单单劳作这一方面,都能难倒一群人。
  而且,这下乡了,尤其是女孩子有可能一辈子就留在乡下嫁人生子了。
  毕竟,五六十年代下乡的那一波知青到现在除了少数几个人,几乎都没人回来。
  不过,今年回来的知青比往年要多了,让知青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回来的多了,自然还要派人去补上。
  这不,今年的上山下乡又开始了。
  上面指定崔景和继父孙呈夫妇家里要出一个孩子去下乡,毕竟是干部要以身作则。
  本来平静的家里也开始折腾起来了,在城里呆的好好的,谁愿意去乡下呢?
  一生下来就拥有城镇户口的孙家三个孩子和陈素月,本来凭借着家里的关系,会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还能有额外的生活票据发放。
  不用想也知道,这日子定然会舒舒服服的。
  而在这个年代,也就是七十年代以劳动光荣,人民淳朴著称。
  基本上各地都是合作社,人人都是起早贪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年头干到年尾,只为了能多拿到点公分,让一家老小能吃好喝好就是最大的梦想了。
  甚至有的家庭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饱饭,日日都是一天两顿,再多喝水,好省点粮食,给家里的孩子们吃。
  幸运的是,陈素月从出生到现在,她还没有因为衣食而担忧过,毕竟她的生父是烈士,国家每个月都有给补助,父亲也留下来很多财务。
  继父家的大儿子,也就是她的继兄孙由已经有工作了,也能帮衬着家里了。
  可以说,孙家的孩子们都是没有受过苦的,陈素月虽然不是亲生的,却也在孙家长大,继父对她说不上好,却也说不上不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