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3 / 4)
蒋兰舟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像是认真考虑。
封岩忍不住问她:“那你是想回家吗?”
蒋兰舟说:“我下午下班就过去。”
封岩挂了电话,给了蒋文忠一个交代。
当天下午,封岩去接蒋兰舟下班,回家收拾东西,搬去了御江公寓。
封岩带着蒋兰舟,一一交代家里的东西怎么使用,尤其是厨房。
蒋兰舟听得不太认真。
封岩说完就拿起车钥匙准备走。
蒋兰舟勾着他裤子上,用来穿皮带的袢带,抬眼望着他,问:“你要走吗?”
封岩神色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 兰舟的痛苦,并不只是因为父亲另组家庭,而在于爸爸一年内另娶妈妈的朋友,三年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在于她爸爸背叛否定了对她妈妈的爱。(这个情节在很多细节里铺垫过的。)
父母恩爱的时候,孩子是甘愿看着他们幸福的,即便她不是父母的中心。而父亲否定对妈妈的爱,这会让她觉得自己曾经得到的幸福都是假的,她是被抛弃的那个人,她会怀疑自己来到世界的意义。
不能从心底接受父亲重组家庭,只是本质原因下的表象,兰舟本质上还是个很大度包容的人。
当然痛苦是短暂的,兰舟会长大的,评论里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也会长大的。
至于为啥搬家之后和蒋文忠对话会恐惧。
如果你不是因为读大学、外地工作等“父母眼里的合理原因”离家,你可以想象下,跟你父母沟通搬家问题,会有多么困难,尤其当你的父母经济和社会地位远远超过你。
大多数父母,一直在混淆爱和控制占有的定义,所以当孩子想离开父母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背叛感,他们认为孩子的离开就是不爱,就是抛弃。
正因为父母的混淆,导致孩子在带着伤害的爱中长大,孩子也是矛盾的,对父母既爱又怨,这也是蒋兰舟无法早点和蒋文忠断绝关系的原因。
最怕的不是父母对你完全冷漠,最怕以爱的名义道德绑架,这样的孩子,我认识的,基本没有脱离父母掌控的,都是在委屈自己,因为他们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模式,就是“我牺牲生命和自由去爱你”,他们也就总是在自我牺牲。
不过很多孩子好一点的是,她们接受教育之后,不会反过去绑架父母,这也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致命弱点。
不过也不要只是因为“不让搬家”这种原因恨父母,假如你十岁的时候,你父母要离开,你情感上难以剥离,也会难过,愤怒,假如你手中掐着他们的经济大权,你也会粗暴不允许他们离开,因为十岁的年纪,还不足以理解到“最大的爱是包容和支持”,同样,父母从艰难年代生活过来,他们大多数人,也不理解。
这里我不敢瞎给建议,我只能说说我的经历,我会帮助培养我爸爸的爱好,让他转移注意力,不把过多精力放在我身上。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并且让他看到、理解我的独立。
有必要的时候,要直白告诉父母,离开不是不爱,我们也非常爱父母,只是需要私人空间。
温水煮青蛙,多次提,不要一次离开,次数多了,他们建立了↑意识,就慢慢能理解了。
如果父母有心脏病或者身体不好的就别乱试了……这种我也无能为力。
即便你现在用不上,假如你认为你以后可能需要独立,也可以现在开始,在爸爸妈妈面前培养他们“我的孩子以后要独立可能会离开我”的意识。
关于家庭关系这点,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孩子长大之后,会发现父母知识、意识落后,这个时候,我们有义务反向“教育”父母,温和良性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沟通的过程,也加多了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能培养和爸妈相处的耐心)
我妈很好说话,我爸就固执一点,我就是用在日常生活中,反向教育我爸,用他理解的方式,灌输年轻人的三观,现在社会也越来越开放,我爸从各方面学习新东西,这几年改变很大,他也逐渐学会了反思,性格好了之后,他的生活也幸福了很多,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脾气,有时候想发脾气,想想又忍住了,实在欣慰。
还有些观念,后面写文遇到了再分享下。
第36章 ↑返回顶部↑
封岩忍不住问她:“那你是想回家吗?”
蒋兰舟说:“我下午下班就过去。”
封岩挂了电话,给了蒋文忠一个交代。
当天下午,封岩去接蒋兰舟下班,回家收拾东西,搬去了御江公寓。
封岩带着蒋兰舟,一一交代家里的东西怎么使用,尤其是厨房。
蒋兰舟听得不太认真。
封岩说完就拿起车钥匙准备走。
蒋兰舟勾着他裤子上,用来穿皮带的袢带,抬眼望着他,问:“你要走吗?”
封岩神色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 兰舟的痛苦,并不只是因为父亲另组家庭,而在于爸爸一年内另娶妈妈的朋友,三年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在于她爸爸背叛否定了对她妈妈的爱。(这个情节在很多细节里铺垫过的。)
父母恩爱的时候,孩子是甘愿看着他们幸福的,即便她不是父母的中心。而父亲否定对妈妈的爱,这会让她觉得自己曾经得到的幸福都是假的,她是被抛弃的那个人,她会怀疑自己来到世界的意义。
不能从心底接受父亲重组家庭,只是本质原因下的表象,兰舟本质上还是个很大度包容的人。
当然痛苦是短暂的,兰舟会长大的,评论里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也会长大的。
至于为啥搬家之后和蒋文忠对话会恐惧。
如果你不是因为读大学、外地工作等“父母眼里的合理原因”离家,你可以想象下,跟你父母沟通搬家问题,会有多么困难,尤其当你的父母经济和社会地位远远超过你。
大多数父母,一直在混淆爱和控制占有的定义,所以当孩子想离开父母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背叛感,他们认为孩子的离开就是不爱,就是抛弃。
正因为父母的混淆,导致孩子在带着伤害的爱中长大,孩子也是矛盾的,对父母既爱又怨,这也是蒋兰舟无法早点和蒋文忠断绝关系的原因。
最怕的不是父母对你完全冷漠,最怕以爱的名义道德绑架,这样的孩子,我认识的,基本没有脱离父母掌控的,都是在委屈自己,因为他们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模式,就是“我牺牲生命和自由去爱你”,他们也就总是在自我牺牲。
不过很多孩子好一点的是,她们接受教育之后,不会反过去绑架父母,这也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致命弱点。
不过也不要只是因为“不让搬家”这种原因恨父母,假如你十岁的时候,你父母要离开,你情感上难以剥离,也会难过,愤怒,假如你手中掐着他们的经济大权,你也会粗暴不允许他们离开,因为十岁的年纪,还不足以理解到“最大的爱是包容和支持”,同样,父母从艰难年代生活过来,他们大多数人,也不理解。
这里我不敢瞎给建议,我只能说说我的经历,我会帮助培养我爸爸的爱好,让他转移注意力,不把过多精力放在我身上。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并且让他看到、理解我的独立。
有必要的时候,要直白告诉父母,离开不是不爱,我们也非常爱父母,只是需要私人空间。
温水煮青蛙,多次提,不要一次离开,次数多了,他们建立了↑意识,就慢慢能理解了。
如果父母有心脏病或者身体不好的就别乱试了……这种我也无能为力。
即便你现在用不上,假如你认为你以后可能需要独立,也可以现在开始,在爸爸妈妈面前培养他们“我的孩子以后要独立可能会离开我”的意识。
关于家庭关系这点,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孩子长大之后,会发现父母知识、意识落后,这个时候,我们有义务反向“教育”父母,温和良性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沟通的过程,也加多了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能培养和爸妈相处的耐心)
我妈很好说话,我爸就固执一点,我就是用在日常生活中,反向教育我爸,用他理解的方式,灌输年轻人的三观,现在社会也越来越开放,我爸从各方面学习新东西,这几年改变很大,他也逐渐学会了反思,性格好了之后,他的生活也幸福了很多,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脾气,有时候想发脾气,想想又忍住了,实在欣慰。
还有些观念,后面写文遇到了再分享下。
第36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