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汜胜农书(五)(1 / 3)
李孟羲本以为马骨只起到在给种子上药衣的时候,起到只是附着剂的作用,可是,本着对先贤学问的尊重,李孟羲在看到溲种法最后一点时,最后一句提到,用马骨牛骨等粉末可以提升作物的抗旱能力。
李孟羲奇怪极了。
这到底,是不是微量元素的作用呢。
只有等以后试试了。
继续翻页,再后,区田法。
区田法大致是合理密植,自汉之后,方有地垄的概念。
一垄一垄,就是种地时,把麦子种一行一行的。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法,田间有明显的水道,这样,用水浇灌庄稼之时,水就自动顺着垄从第头流到地尾。
只此一法,让浇水变得有效率的多了。
若无田埂,水浇之后,只会漫开不远,得挑着水桶,一点一点的浇。
区田法,田中有埂,一桶水,从田这头,水顺着地,可以流到田那头。
效率提升何止十倍。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所谓的粪气,李孟羲猜测,指的是光照,庄稼种植的密了,会遮挡光线,反而影响庄稼生长。
所以,中原地区,种植方式,经历了密植,到稀植,再到合理密植,稠密得当。
在汉时,种植方式已发展到合理密植的程度。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
此处,涉及到很专业的田地分垄知识。
以一亩为标准,一亩地,长十八丈,宽四丈八尺,至于书中所写的横垄纵垄,李孟羲觉得,横竖都行。
想及前世,麦子一垄一垄的,从地这头到地那头,一垄到底。
这样,施肥浇水,也方便的很。
“尺直横凿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在地中,横凿为沟,沟倒是无所谓,沟挖出之后,把两边的土,堆成土垄。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
一处田沟,种麦子两行。
此处,不一定。
如果是三辕耧车,能种三行。
合理密植,要点便在于此。 ↑返回顶部↑
李孟羲奇怪极了。
这到底,是不是微量元素的作用呢。
只有等以后试试了。
继续翻页,再后,区田法。
区田法大致是合理密植,自汉之后,方有地垄的概念。
一垄一垄,就是种地时,把麦子种一行一行的。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法,田间有明显的水道,这样,用水浇灌庄稼之时,水就自动顺着垄从第头流到地尾。
只此一法,让浇水变得有效率的多了。
若无田埂,水浇之后,只会漫开不远,得挑着水桶,一点一点的浇。
区田法,田中有埂,一桶水,从田这头,水顺着地,可以流到田那头。
效率提升何止十倍。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所谓的粪气,李孟羲猜测,指的是光照,庄稼种植的密了,会遮挡光线,反而影响庄稼生长。
所以,中原地区,种植方式,经历了密植,到稀植,再到合理密植,稠密得当。
在汉时,种植方式已发展到合理密植的程度。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
此处,涉及到很专业的田地分垄知识。
以一亩为标准,一亩地,长十八丈,宽四丈八尺,至于书中所写的横垄纵垄,李孟羲觉得,横竖都行。
想及前世,麦子一垄一垄的,从地这头到地那头,一垄到底。
这样,施肥浇水,也方便的很。
“尺直横凿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在地中,横凿为沟,沟倒是无所谓,沟挖出之后,把两边的土,堆成土垄。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
一处田沟,种麦子两行。
此处,不一定。
如果是三辕耧车,能种三行。
合理密植,要点便在于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