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国]_106(2 / 3)
李睦一晃神:“你说什么?你要偷袭曹操?曹袁之争……胜负难论……”
兵出许昌,乍一听似是奇险绝妙之计,实则用处寥寥。曹操定都许昌,就是要以此为支点将来南下荆州,如今江东军已然进驻江夏,与刘表比邻而居,再要许昌,除了徒增曹操之敌,为袁绍做了嫁衣之外,又有何用?
她再不知兵事战术,也知道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且不说一路的粮草补给如何保障,不提曹操以许昌为都,其城池坚固,重兵几何,只要曹军之中有一二谋断果决之人回过神来,只需以驻守在皖城以北的兵马从后兜抄,就能轻易令这八百骑兵变作一支孤军。纵然打进了许昌,没有后援,也会被慢慢蚕食拖垮。更何况,她心里清楚曹袁之战虽然目前看来实力悬殊,但最终的赢家将是曹操。
可偏偏又不能直说!这种时候,谁能凭她一句话就相信曹操会在兵力和粮草供给都远不如袁绍的情况下赢得官渡之战?
只能说一句胜负难论。
周瑜心里当然也清楚曹操会胜。袁绍尾大不掉,现在更有袁术入境,据他混在袁术亲随中送其到青州的细作回报,袁绍三子尚与长子袁谭相互争锋,为抗衡袁谭的长子地位,欲借袁术手中传国玉玺为立,如今袁绍虽然兵锋如虹,但萧蔷之祸,只在朝夕。
即便他真的攻破许昌,也扭转不了这个结果。
而李睦能在徐州就想到用袁术做人情,还在特意追上来要他撤军前留下伏兵,现在能看出袁绍的败象也不足为奇。
但周瑜却是想要趁着官渡之战的机会,让曹操伤得狠一点,连同他将来携百万之众引军南下的气焰也一并打掉。
只不过,他深知李睦对各地局势看得极为透彻清楚,思虑敏锐,料敌算断,更是时时有出人意料的准确。他的布局用意一旦和盘托出,只怕会令她看出些端倪来。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有些犹豫。
☆、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绍年幼,名望远不及曹操,纵然能劫得天子,也没有足够的威望执掌朝政,若是强行要学曹操独揽大权,则无异于将所有江东子弟架于火上。”李睦见周瑜露出迟疑之色,也不顾吴太夫人和孙绍就在身侧,急切地扯住他衣袖,好像这样就能阻止他出兵许昌的打算。
威望与名声,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孙绍今年不过七岁,这个娃娃主公若不是李睦和周瑜都摆明了力挺,根本就无法坐稳主位,更别提涉足朝政。朝中那帮士族出身的公卿大夫,可是连曹操的帐都不买,时时刻刻有人想着跳反。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袁绍的挑衅,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他实在是退不起。
这样的许昌,现在的江东如何能沾手!
漫天阳光经过湖面的反射在李睦眼中落下一片细碎的金芒,湛湛生辉,长眉微蹙,如湖心涟漪,周瑜原来想好的借口一时之间都变成了一片空白。
“袭许昌,只是要令袁绍觉得曹军后方生乱,支撑不了多久,从而不遗余力地全力进攻,曹操就算最终能胜,也是元气大伤之后的惨胜。”目光微微闪了闪,他权衡了一下措辞,顺着李睦对官渡之战的判断往下说,小心翼翼地避免透出曹操此战定胜的意思来。
看着李睦的眉头渐渐松开,如释重负般绽出个笑容,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官渡之后,无论是曹袁两家胜负如何,胜者都将挟威南下,以图荆州地。两者相比,我宁可曹操得胜。曹操势弱,骤然大胜之下必心生骄狂,欲挟官渡余威而匆忙南下,不谙水战却远涉江湖……”
所以能被他在赤壁一把火烧得满面焦黑!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就算后世那一部流传极广,几乎泼了周瑜一身污水的演义也无法抹杀的赫赫战绩。力挽狂澜,莫过于此。
李睦眼中发亮,看着周瑜的眼神几近热烈。这一战之后,天下格局将定。而她不会像历史上的孙权那样借荆州于刘备,既然早知官渡之战的结局,预先筹谋,江东大可借曹操之势夺下荆州,成就南北对抗之势。
穿越至今,历史的进程虽然多少确实因她发生了偏移,但这些变化对于天下四战,烽火不息的局面而言,就好像沧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术暂且逃得一命,除了江东拥孙绍继位,历史依旧按照它自己的进程滚滚向前。
先是出于自保,随后再立足江东,李睦一路走来从来就没有重写历史的野心,她只要周瑜不像历史上英年早逝,只要太史慈得酬壮志,只要此生顺遂,不经乱世飘摇,颠簸流离,如此而已。但如今历史的拐口就呈现在她面前,一念之间,一个决断,就能将历史的走向彻底扭转!
纵非她所求,她却不能不激动!
“如此一来,曹操事先得知那支骑兵会出现在许昌附近,纵然会在城外布下重兵防守,但若是我们从许昌城门口转向往邺城,应该也没那么惹眼了……”对于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争成什么样,李睦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只隐约记得郭嘉遗计留书,曹操围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虑的辽东公孙斩了送人头示好。至于这两人是怎么跑到辽东去的,她已然没印象了。
但现在多了个袁术,袁绍死后必然会发生变数,若是那时候有一支江东兵马在邺城附近,那这个变数或许还能为他们所用。
当然,前提是这支兵马的主将不但要有绝对的决断和应变,更需要极为准确的形势预判能力。
李睦没去想细节,只是完全本着江东现在底子薄,袁绍则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她劫富济贫也好,趁火打劫也好,能捞则捞一把,哪怕只救回几个袁氏麾下的谋士将领,也是好的。
殊不知她这趁火打劫,趁机捞便宜的打算却令周瑜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点这支骑兵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等袁绍官渡战败身死之后,等邺城内袁氏兄弟反目时,救下袁绍的一线血脉,从而从背后牵制曹操。 ↑返回顶部↑
兵出许昌,乍一听似是奇险绝妙之计,实则用处寥寥。曹操定都许昌,就是要以此为支点将来南下荆州,如今江东军已然进驻江夏,与刘表比邻而居,再要许昌,除了徒增曹操之敌,为袁绍做了嫁衣之外,又有何用?
她再不知兵事战术,也知道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且不说一路的粮草补给如何保障,不提曹操以许昌为都,其城池坚固,重兵几何,只要曹军之中有一二谋断果决之人回过神来,只需以驻守在皖城以北的兵马从后兜抄,就能轻易令这八百骑兵变作一支孤军。纵然打进了许昌,没有后援,也会被慢慢蚕食拖垮。更何况,她心里清楚曹袁之战虽然目前看来实力悬殊,但最终的赢家将是曹操。
可偏偏又不能直说!这种时候,谁能凭她一句话就相信曹操会在兵力和粮草供给都远不如袁绍的情况下赢得官渡之战?
只能说一句胜负难论。
周瑜心里当然也清楚曹操会胜。袁绍尾大不掉,现在更有袁术入境,据他混在袁术亲随中送其到青州的细作回报,袁绍三子尚与长子袁谭相互争锋,为抗衡袁谭的长子地位,欲借袁术手中传国玉玺为立,如今袁绍虽然兵锋如虹,但萧蔷之祸,只在朝夕。
即便他真的攻破许昌,也扭转不了这个结果。
而李睦能在徐州就想到用袁术做人情,还在特意追上来要他撤军前留下伏兵,现在能看出袁绍的败象也不足为奇。
但周瑜却是想要趁着官渡之战的机会,让曹操伤得狠一点,连同他将来携百万之众引军南下的气焰也一并打掉。
只不过,他深知李睦对各地局势看得极为透彻清楚,思虑敏锐,料敌算断,更是时时有出人意料的准确。他的布局用意一旦和盘托出,只怕会令她看出些端倪来。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有些犹豫。
☆、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绍年幼,名望远不及曹操,纵然能劫得天子,也没有足够的威望执掌朝政,若是强行要学曹操独揽大权,则无异于将所有江东子弟架于火上。”李睦见周瑜露出迟疑之色,也不顾吴太夫人和孙绍就在身侧,急切地扯住他衣袖,好像这样就能阻止他出兵许昌的打算。
威望与名声,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孙绍今年不过七岁,这个娃娃主公若不是李睦和周瑜都摆明了力挺,根本就无法坐稳主位,更别提涉足朝政。朝中那帮士族出身的公卿大夫,可是连曹操的帐都不买,时时刻刻有人想着跳反。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袁绍的挑衅,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他实在是退不起。
这样的许昌,现在的江东如何能沾手!
漫天阳光经过湖面的反射在李睦眼中落下一片细碎的金芒,湛湛生辉,长眉微蹙,如湖心涟漪,周瑜原来想好的借口一时之间都变成了一片空白。
“袭许昌,只是要令袁绍觉得曹军后方生乱,支撑不了多久,从而不遗余力地全力进攻,曹操就算最终能胜,也是元气大伤之后的惨胜。”目光微微闪了闪,他权衡了一下措辞,顺着李睦对官渡之战的判断往下说,小心翼翼地避免透出曹操此战定胜的意思来。
看着李睦的眉头渐渐松开,如释重负般绽出个笑容,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官渡之后,无论是曹袁两家胜负如何,胜者都将挟威南下,以图荆州地。两者相比,我宁可曹操得胜。曹操势弱,骤然大胜之下必心生骄狂,欲挟官渡余威而匆忙南下,不谙水战却远涉江湖……”
所以能被他在赤壁一把火烧得满面焦黑!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就算后世那一部流传极广,几乎泼了周瑜一身污水的演义也无法抹杀的赫赫战绩。力挽狂澜,莫过于此。
李睦眼中发亮,看着周瑜的眼神几近热烈。这一战之后,天下格局将定。而她不会像历史上的孙权那样借荆州于刘备,既然早知官渡之战的结局,预先筹谋,江东大可借曹操之势夺下荆州,成就南北对抗之势。
穿越至今,历史的进程虽然多少确实因她发生了偏移,但这些变化对于天下四战,烽火不息的局面而言,就好像沧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术暂且逃得一命,除了江东拥孙绍继位,历史依旧按照它自己的进程滚滚向前。
先是出于自保,随后再立足江东,李睦一路走来从来就没有重写历史的野心,她只要周瑜不像历史上英年早逝,只要太史慈得酬壮志,只要此生顺遂,不经乱世飘摇,颠簸流离,如此而已。但如今历史的拐口就呈现在她面前,一念之间,一个决断,就能将历史的走向彻底扭转!
纵非她所求,她却不能不激动!
“如此一来,曹操事先得知那支骑兵会出现在许昌附近,纵然会在城外布下重兵防守,但若是我们从许昌城门口转向往邺城,应该也没那么惹眼了……”对于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争成什么样,李睦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只隐约记得郭嘉遗计留书,曹操围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虑的辽东公孙斩了送人头示好。至于这两人是怎么跑到辽东去的,她已然没印象了。
但现在多了个袁术,袁绍死后必然会发生变数,若是那时候有一支江东兵马在邺城附近,那这个变数或许还能为他们所用。
当然,前提是这支兵马的主将不但要有绝对的决断和应变,更需要极为准确的形势预判能力。
李睦没去想细节,只是完全本着江东现在底子薄,袁绍则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她劫富济贫也好,趁火打劫也好,能捞则捞一把,哪怕只救回几个袁氏麾下的谋士将领,也是好的。
殊不知她这趁火打劫,趁机捞便宜的打算却令周瑜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点这支骑兵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等袁绍官渡战败身死之后,等邺城内袁氏兄弟反目时,救下袁绍的一线血脉,从而从背后牵制曹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