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制片人_64(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E.T.》的火爆是用眼睛就能看到的,在电影市场最大的北美地区都能造成万人空巷的效果,可想而知它能有多赚钱。
  哪怕斯皮尔伯格对这部电影有信心,觉得票房会很好,他也没敢想过会这么好。
  就是那种家长对孩子说“加油,努把力,一定能考上一本线的”,结果一不小心努力过头,考了个全国状元的不可思议。
  短短一个月内,四周的时间,ET就打破了全美的票房历史记录,狂澜3亿票房,成就了自电影诞生以来好莱坞的最高票房,登上了冠军宝座。卖出了除美国以外的19个国家的播放版权,录像带和VCD碟片也翻译成了多种语言,顺利销往全球的各个国家。顺便的,微软的和中国合作的VCD机,也得以推广到了这些国家,成了最炙手可热的新兴科技产品。
  同年,电脑市场上流行的能录像带播放的电脑,都已经换成了有光驱可播放VCD的台式电脑。
  微软创始人之一的萨巴蒂诺,再一次在美国红了一把。
  不是因为此前不太被看好的VCD机,迅速取代了录像带市场;也不是因为萨巴蒂诺引进的11区漫画,如今已经风靡全美的中学;更不是因为他用一千两百万(预算是一千五百万,但最后实际只用了一千两百万)得到了三亿的天价利润……而是他居然把据说最封闭、最难搞、很少与外界交流的中国市场给攻克了!
  想想看吧,中国有多少人?!上个世纪欧洲各国为什么要打中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广袤的市场和资源!那可是《马克。波罗游记》中,引得欧洲人找了几个世纪,心心念念的古老的东方!
  虽然后来中国像所有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一样,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一些,但它毕竟还是中国啊!艰难打赢了一战和二战的中国啊!
  也许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还局限在贫穷与落后这两个单词里,但在真正有发展眼光的上位者的思想上,中国可是一块处处是商机的处女地。奈何中国秉承的古老传统,让这些商人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与之进行贸易,是行业里公认的最难融入的地方。
  但如今萨巴蒂诺却看上去很轻易的,就悄无声息的攻克了,简直不可思议!
  进入中国市场的《E.T.》和微软系统软件,还有合资的VCD机,全部都深深的烙印上了“勒森布拉制造”的名字。有一有二,就会有三有四,微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勒森布拉的不败神话还在继续,甚至更上了一层。
  在电影下映,并且过了院线保护期后,全球各地的电视台也开始了都想要买写下ET播放版权的激烈竞争。米高梅给国外电视台的价格还算合理,对待国内却十分的吝啬,只肯一次又一次的签首播、次播合同,却坚决不卖全版权,让不少电视行业的大佬都颇有微词,但也没辙,只能跟着微软划下的规矩来。
  米高梅内部对此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的,总有些短视的人,觉得这样让他们少赚了钱。不过,嘛,都不用萨巴蒂诺出手,米高梅的CEO雨果就能收拾的他们哭爹喊娘,再不敢质疑。
  这些威廉都不太关心,因为他此时正在忙联美搬迁的事情。
  给好莱坞的巨头搬家,是个十分庞大的工作量,比剧组迁移还要麻烦至少百倍。哪怕是日薄西山的巨头联美也一样,仅仅是在会议上通过“搬迁”这一决定,就足足耗了一个多月。
  有早已经站在萨巴蒂诺这边的高层,提前得到消息后,在会议上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同意。
  自然也有冥顽不灵,不想离开洛杉矶的保守派。
  保守派的理由有很多,好比:
  ——“这里是联美四大创始人卓别林、壁克馥、范朋克、格里菲斯建立联美的地方!”
  ——“据我所知,联美建立初期只是一间不算大的工作室,连摄影棚都需要租用其他巨头的。如果我查的资料没有错的话,那间联美诞生的工作室,就在米高梅后来被卖了的摄影棚旁边,具体的地址是……”
  ——“洛杉矶是好莱坞电影的中心,离开洛杉矶就像是被发配到了乡下。”
  ——“你有本事把这话站在时代广场上再说一遍,看纽约客会不会打死你。”大城市歧视小城镇这样的毛病,在美国也不是没有,而纽约客……除了曼哈顿区以外的地区全歧视。
  ——“巨头哪有随便搬来搬去的!”
  ——“目前来说,除了派拉蒙、米高梅和联美以外,已经没有巨头在洛杉矶设立总部了,大家都搬走了。”
  ——“最大牌的影星、最好的摄影设备、最全的院线发行……这些都在洛杉矶!”
  ——“你家电影在洛杉矶拍?纽约的摄影基地刚建不久,更新、更先进。”
  ——“我们的员工都是洛杉矶人。”
  ——“你们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全美各州、甚至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能去纽约工作,并且不用自己租昂贵的公寓、每天花几个小时挤地铁,他们会更高兴。PS:实在是不想走的员工,还可以留在米高梅工作,或者被解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