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3 / 4)
与此同时,辽东,军帐内。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身着藕粉色齐胸襦裙的姑娘捧着诗书,对着黄昏的归鸦,一字一句清脆地念着。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首终了,她合上书页,转身望向军帐内翻阅军报的青年男子,笑道:“兄长,这首苏东坡的《蝶恋花》,展诗也学会了。”
辽东火炮营的副将许牧这才从军报中晃过神来,抬眼看向站在帐外的妹妹许展诗,温和道:
“做的不错,展诗。《东坡乐府》读完了可以试着学学《李易安集》,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更要知其含义,一项都不可落下。”
“展诗明白,展诗都听兄长的,女儿家也要知书达礼,懂些笔墨上的东西,方能登的上大雅之堂,叫旁人看得起。”
许牧颔首,以示认可:
“正是。咱们出身低贱,父亲母亲皆是普通商户,你我二人从小受的教育不如旁人,我是武将出身倒也无妨,但展诗往后若要和京城里的小姐夫人们打交道,必得懂些诗书,未免叫人笑话。”
许展诗有些疲倦地笑道:
“虽说如此,展诗终是开悟晚了些,十三岁才开始习字,哪怕日日勤学苦练,终究还是比不得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们。”
“又没让你赶上人家宋姑娘。”许牧起身,好脾气地理了理少女额间的碎发:“无须精通,略懂一二便好。”
“是,展诗明白了。”许展诗满口应下,却是悄然转身望向窗外南飞的鸿雁,愁上眉梢。
许展诗十三岁那年,兄长许牧得武举状元,初露头角,成为御前侍卫,原本住在岭南的父母连同妹妹许展诗皆一起搬入京城,住在了陛下亲赐的宅子里。
随着许牧逐渐崛起,成为陇西王岳停云的亲信,许家与朝中的纠葛越来越深。原本在府邸无忧无虑的少女许展诗也不得不开始读书习字、听教习师傅讲起礼仪来,以免失了兄长颜面、坏了家族前程。
许展诗算不上聪明,开悟也晚,最早先提起笔来来甚至一天都写不出几个大字。好在她勤奋好学,思量着要为兄长的前途做打算,所以一直坚持,三更眠、五更起,寒暑不断,从未叫过一声苦。天长日久、不断积累,也算是有所成效。
后来到了十四岁,许展诗被皇后娘娘唤进宫去,好生教习了一番。中宫娘娘说她容貌清秀,各方面也皆在上乘,最重要的是底子干净,因此有意把她引荐给陇西王岳停云,让她做来日的陇西王妃。
“陇西王与你兄长交好,出身虽不高,但好歹是皇子,与你相配,门当户对,十分和宜。”皇后娘娘是这样交代的。
许展诗并不中意陇西王岳停云,他虽相貌英俊、各项皆优,可身上的气场总让人不寒而栗。许展诗敬他、畏他,会去尽力讨好他……可嫁与岳停云并非是她自愿的选择,而仅仅是她为了兄长前途而被迫去寻的一条出路。
十四岁与岳停云初识,后来许展诗便在陇西王身边待了近四年,陪她下益州、去辽东……陇西王从没说过要娶她,也不曾赶她走。总得来讲,许展诗更像他身边的一个高等侍女,替他处理些轻活琐事,其他的关系却不曾逾越过半步。或许是因为她兄长许牧的缘故,岳停云待许展诗一直很客气,不曾冷语相向,也不曾有所怪罪。
起初许展诗只以为,是她自己愚笨丑陋,不讨陇西王喜爱。直到后来,她随陇西王回京那次,经过宋府,瞧见岳停云待宋青时的态度,许展诗才恍然觉知,岳停云只是早已心有所属了罢。
许展诗愚钝,可她的兄长许牧却最擅察言观色,宋青时本是她未来的嫂嫂,同许牧定了亲事的,却又与陇西王暗生情愫,许牧怎会不曾察觉?
许展诗也问过兄长该如何是好,她本以为兄长会生气、愤怒,可他最终只撇下一句:
“顺其自然,悉听陇西王大人安排。陇西王与宋家皆是我们许家的救命恩人,宋姑娘屈尊嫁与我亦是无奈之举,你我二人应当老实服从,改日若有机会,更该尽力报恩。”
许展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卷起帐帘,望向远处淡淡的云山,无奈苦笑。
为人臣者,服从,便是最好的出路罢。
只可惜,从十四岁,一直守到如今十八岁。她一直陪在陇西王身侧,尽心尽力,哪怕不曾生出爱慕之情,亦是付出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原本以为,纵使陇西王对她无意,最终也会看在她兄长许牧的份上娶了她,哪怕做个侍妾也好,给个不高不低的名分,让她乖乖巧巧侍奉他一辈子……可如今看来,岳停云对宋青时痴心一片,恐怕陇西王府、亦或是未来的宫中,皆是不会留给旁人余地了。
她许展诗又该何去何从呢?
许展诗就这样发了一会愣,直到门口的探子带着新来的军报打马到营帐跟前,她才恍然回过神来。
“许副将,有陇西王大人的军报。” ↑返回顶部↑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身着藕粉色齐胸襦裙的姑娘捧着诗书,对着黄昏的归鸦,一字一句清脆地念着。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首终了,她合上书页,转身望向军帐内翻阅军报的青年男子,笑道:“兄长,这首苏东坡的《蝶恋花》,展诗也学会了。”
辽东火炮营的副将许牧这才从军报中晃过神来,抬眼看向站在帐外的妹妹许展诗,温和道:
“做的不错,展诗。《东坡乐府》读完了可以试着学学《李易安集》,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更要知其含义,一项都不可落下。”
“展诗明白,展诗都听兄长的,女儿家也要知书达礼,懂些笔墨上的东西,方能登的上大雅之堂,叫旁人看得起。”
许牧颔首,以示认可:
“正是。咱们出身低贱,父亲母亲皆是普通商户,你我二人从小受的教育不如旁人,我是武将出身倒也无妨,但展诗往后若要和京城里的小姐夫人们打交道,必得懂些诗书,未免叫人笑话。”
许展诗有些疲倦地笑道:
“虽说如此,展诗终是开悟晚了些,十三岁才开始习字,哪怕日日勤学苦练,终究还是比不得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们。”
“又没让你赶上人家宋姑娘。”许牧起身,好脾气地理了理少女额间的碎发:“无须精通,略懂一二便好。”
“是,展诗明白了。”许展诗满口应下,却是悄然转身望向窗外南飞的鸿雁,愁上眉梢。
许展诗十三岁那年,兄长许牧得武举状元,初露头角,成为御前侍卫,原本住在岭南的父母连同妹妹许展诗皆一起搬入京城,住在了陛下亲赐的宅子里。
随着许牧逐渐崛起,成为陇西王岳停云的亲信,许家与朝中的纠葛越来越深。原本在府邸无忧无虑的少女许展诗也不得不开始读书习字、听教习师傅讲起礼仪来,以免失了兄长颜面、坏了家族前程。
许展诗算不上聪明,开悟也晚,最早先提起笔来来甚至一天都写不出几个大字。好在她勤奋好学,思量着要为兄长的前途做打算,所以一直坚持,三更眠、五更起,寒暑不断,从未叫过一声苦。天长日久、不断积累,也算是有所成效。
后来到了十四岁,许展诗被皇后娘娘唤进宫去,好生教习了一番。中宫娘娘说她容貌清秀,各方面也皆在上乘,最重要的是底子干净,因此有意把她引荐给陇西王岳停云,让她做来日的陇西王妃。
“陇西王与你兄长交好,出身虽不高,但好歹是皇子,与你相配,门当户对,十分和宜。”皇后娘娘是这样交代的。
许展诗并不中意陇西王岳停云,他虽相貌英俊、各项皆优,可身上的气场总让人不寒而栗。许展诗敬他、畏他,会去尽力讨好他……可嫁与岳停云并非是她自愿的选择,而仅仅是她为了兄长前途而被迫去寻的一条出路。
十四岁与岳停云初识,后来许展诗便在陇西王身边待了近四年,陪她下益州、去辽东……陇西王从没说过要娶她,也不曾赶她走。总得来讲,许展诗更像他身边的一个高等侍女,替他处理些轻活琐事,其他的关系却不曾逾越过半步。或许是因为她兄长许牧的缘故,岳停云待许展诗一直很客气,不曾冷语相向,也不曾有所怪罪。
起初许展诗只以为,是她自己愚笨丑陋,不讨陇西王喜爱。直到后来,她随陇西王回京那次,经过宋府,瞧见岳停云待宋青时的态度,许展诗才恍然觉知,岳停云只是早已心有所属了罢。
许展诗愚钝,可她的兄长许牧却最擅察言观色,宋青时本是她未来的嫂嫂,同许牧定了亲事的,却又与陇西王暗生情愫,许牧怎会不曾察觉?
许展诗也问过兄长该如何是好,她本以为兄长会生气、愤怒,可他最终只撇下一句:
“顺其自然,悉听陇西王大人安排。陇西王与宋家皆是我们许家的救命恩人,宋姑娘屈尊嫁与我亦是无奈之举,你我二人应当老实服从,改日若有机会,更该尽力报恩。”
许展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卷起帐帘,望向远处淡淡的云山,无奈苦笑。
为人臣者,服从,便是最好的出路罢。
只可惜,从十四岁,一直守到如今十八岁。她一直陪在陇西王身侧,尽心尽力,哪怕不曾生出爱慕之情,亦是付出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原本以为,纵使陇西王对她无意,最终也会看在她兄长许牧的份上娶了她,哪怕做个侍妾也好,给个不高不低的名分,让她乖乖巧巧侍奉他一辈子……可如今看来,岳停云对宋青时痴心一片,恐怕陇西王府、亦或是未来的宫中,皆是不会留给旁人余地了。
她许展诗又该何去何从呢?
许展诗就这样发了一会愣,直到门口的探子带着新来的军报打马到营帐跟前,她才恍然回过神来。
“许副将,有陇西王大人的军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