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3 / 4)
记得用app哟,最划算
第25章 背书礼物(三更)
顾玉成不知老师对自己有这般高的期望, 还在苦苦和对子做斗争。
这种对子并非《时古对类》里的“马蹄秋水,虎尾春冰”、“日月一生易过, 乾坤万古长存”等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 而是从四书五经里面选出词句来对, 考的还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譬如“君子周”可对“小人比”, 都是出自《论语》,就非常简单。但这种题目基本不会出现在科场中, 即使县试的小试也会从不同书目里挑选词句,再要求用其他书里的句子来对,从七八字的短句到长短句, 跨度大且容易出错。
顾玉成对了两天,便开始将能对上的句子分别摘抄记录下来, 攒了特别厚实的一大本。以这个本子的记录为基础, 再次精简和筛选,没几天就出了个相当完整的习题集。
他捧着习题集背诵的时候,被顾仪瞧见, 问了两句后又神色复杂地走开。
顾玉成不明所以, 见老师没有反对,便继续背诵。靠着这种精准度极高的复习方式, 比顾仪预料中更早地跨过了对句阶段, 开始诵读名家文章。
这时候就体现出老师的作用了。
顾仪不但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珍藏了许多书,挑挑拣拣给了顾玉成十来本,让他熟读即可。
“这些文章再好, 科场也不能照着抄。你每日多家诵读几遍,体会其中文脉气理,能在自己文章中发挥一二,就是有所得了。”
顾仪将书给出去,交代顾玉成不可懈怠,就驾车出城游玩去了。
顾玉成:“……”
他这个老师真的很随性了,以至于偶尔让人觉得,要不是他曾经上过十几年学,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学习方法,为了生存又自制力很强,是万万跟不上这种教学法的。
或许是因为顾仪天资聪颖,又教惯了族学里培养的学生,所以才进度这么快吧。
毕竟科举取士的淘汰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顾仪能成为二甲传胪,智商自然远超常人。
他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被老师放弃。
怀着这般强烈的学习信念,顾玉成回到家就开始翻看这十几本书,发现里面夹了三本顾仪的文集。
顾玉成:“……”
这必须得熟读并背诵!
.
顾玉成日夜苦读的时候,豆浆和豆花已经从兴隆酒楼的特产,变成了整个县城的头号小吃,并迅速在周边村镇流行开来。
特别是倒霉遇上蝗灾的宁安镇。
宁安镇与隔壁应县接壤,前阵子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小镇上空飞过后,茅屋上的草都去了一层,更别提庄稼了。
也就是黄豆太硬,才剩了不少。其余细粮粗粮,几乎被蝗虫一扫而空。
这种程度的灾害,远不到能让朝廷赈灾的地步,村民们只好勒紧裤腰带硬撑,一个个饿得面带菜色。
本以为要熬不下去,谁知县令大人派人过来,将人都集中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征用了几口石磨,将圆鼓鼓的大个儿黄豆倒进磨眼儿,就磨出了雪白的豆浆,还将豆浆点成了豆花!
热腾腾的豆花下肚,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场跪地痛哭,感谢县令大人救民于水火。小孩子不知事,端着碗还要再吃,大人们嘴里骂着,脸上的颓丧之色却一扫而空。
黄豆是粗粮,又硬得很,煮熟特别费柴火,他们家里都多多少少存着些呢!
有了这简单易学的法子,宁安镇灾情立解。谭县令一时间官声大振,连城门口收进城费的箱子,都有人特意多塞几个铜板。 ↑返回顶部↑
第25章 背书礼物(三更)
顾玉成不知老师对自己有这般高的期望, 还在苦苦和对子做斗争。
这种对子并非《时古对类》里的“马蹄秋水,虎尾春冰”、“日月一生易过, 乾坤万古长存”等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 而是从四书五经里面选出词句来对, 考的还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譬如“君子周”可对“小人比”, 都是出自《论语》,就非常简单。但这种题目基本不会出现在科场中, 即使县试的小试也会从不同书目里挑选词句,再要求用其他书里的句子来对,从七八字的短句到长短句, 跨度大且容易出错。
顾玉成对了两天,便开始将能对上的句子分别摘抄记录下来, 攒了特别厚实的一大本。以这个本子的记录为基础, 再次精简和筛选,没几天就出了个相当完整的习题集。
他捧着习题集背诵的时候,被顾仪瞧见, 问了两句后又神色复杂地走开。
顾玉成不明所以, 见老师没有反对,便继续背诵。靠着这种精准度极高的复习方式, 比顾仪预料中更早地跨过了对句阶段, 开始诵读名家文章。
这时候就体现出老师的作用了。
顾仪不但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珍藏了许多书,挑挑拣拣给了顾玉成十来本,让他熟读即可。
“这些文章再好, 科场也不能照着抄。你每日多家诵读几遍,体会其中文脉气理,能在自己文章中发挥一二,就是有所得了。”
顾仪将书给出去,交代顾玉成不可懈怠,就驾车出城游玩去了。
顾玉成:“……”
他这个老师真的很随性了,以至于偶尔让人觉得,要不是他曾经上过十几年学,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学习方法,为了生存又自制力很强,是万万跟不上这种教学法的。
或许是因为顾仪天资聪颖,又教惯了族学里培养的学生,所以才进度这么快吧。
毕竟科举取士的淘汰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顾仪能成为二甲传胪,智商自然远超常人。
他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被老师放弃。
怀着这般强烈的学习信念,顾玉成回到家就开始翻看这十几本书,发现里面夹了三本顾仪的文集。
顾玉成:“……”
这必须得熟读并背诵!
.
顾玉成日夜苦读的时候,豆浆和豆花已经从兴隆酒楼的特产,变成了整个县城的头号小吃,并迅速在周边村镇流行开来。
特别是倒霉遇上蝗灾的宁安镇。
宁安镇与隔壁应县接壤,前阵子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小镇上空飞过后,茅屋上的草都去了一层,更别提庄稼了。
也就是黄豆太硬,才剩了不少。其余细粮粗粮,几乎被蝗虫一扫而空。
这种程度的灾害,远不到能让朝廷赈灾的地步,村民们只好勒紧裤腰带硬撑,一个个饿得面带菜色。
本以为要熬不下去,谁知县令大人派人过来,将人都集中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征用了几口石磨,将圆鼓鼓的大个儿黄豆倒进磨眼儿,就磨出了雪白的豆浆,还将豆浆点成了豆花!
热腾腾的豆花下肚,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场跪地痛哭,感谢县令大人救民于水火。小孩子不知事,端着碗还要再吃,大人们嘴里骂着,脸上的颓丧之色却一扫而空。
黄豆是粗粮,又硬得很,煮熟特别费柴火,他们家里都多多少少存着些呢!
有了这简单易学的法子,宁安镇灾情立解。谭县令一时间官声大振,连城门口收进城费的箱子,都有人特意多塞几个铜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