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57节(2 / 4)
实际上杨震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用木材生产飞机,只能是在战时面对困境,采取的不得已办法。实际上在眼下的航空工业之中,木材生产飞机实际上已经被彻底的淘汰。航空用铝已经完全替代木材,作为飞机机体的主要原材料。
全世界包括原料更加匮乏的日本人在内,用木头制造飞机的也只有苏联人。至于英国人的蚊式轰炸机,那是特殊情况之下的特殊需求。铝作为航空工业的主要原料,已经全面替代木材的使用。
尤其是在航空工业即将迈进喷气时代,木制机体已经再无任何机会翻身。想要发展现代的航空工业,航空用铝生产与使用,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而中国的航空工业,不能只停留在苏联二战时期的水平。
如果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就必须要全力进行跳跃式的追赶。一步跟不上,那就步步都有可能落后。工业的发展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大幅度的后退。这个阶段咬牙坚持下来,就是一个胜利。
更何况使用木材生产机体所需要的特制胶水,抗联自身也无法生产,全部需要依赖进口。这一点也是制约了飞机产量上升,一个相当关键的弱点。与其到时候被人家掐断脖子,还不如现在就痛下决心改进。
最关键的既然早晚都要掌握这门生产技术,那么早掌握就比晚掌握要好的多。眼下是困难一些,但并不是一点替代办法没有的情况之下。如果可以通过这些代价,将航空工业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一大步,那这个代价就是值得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保证战后航空兵的战斗力,杨震也就有些不择手段。虽说花费了大笔的资金,但也保证了这关键的两三年之内,航空兵的战斗力不出现断档和下降。只要能在这两三年之内,真正掌握航空用铝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培养出合格的航空制造人才就值得。
第2202章 那就是一群土匪
如果说杨震想方设法收集德国战斗机,倒是因为至少还有明面上的原因。但他除了战斗机之外,还不断想方设法增加容克五二运输机的数量。并苦心收集这种飞机使用备用发动机以及零部件,以保证这种飞机使用寿命的做法,可就多少有些耐人寻味了。
为了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这种飞机的数量,杨震派人甚至以成立一家主要在亚洲和南美运行的航空公司的名义,通过组建的皮包公司去美英法占领区收购。为此付出为数不菲的资金,引起很大的争议。
就算抗联组建了两个伞兵师,可眼下抗联手中性能比这款飞机优秀的多的美制运输机,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和办法,也购买到了美国部分新式运输机的图纸和技术,同时美国人也转让了c四七运输机的生产技术,干嘛还要到处搞这种老式的运输机?
直到杨震战后计划全面暂开之后,所有的人才明白杨震的用意所在。在抗联与美军携手对日空袭之下,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本本土,能够供起降要求比较高的美制运输机,起降的机场基本没有剩下几个。
日本本土的机场,一直都是美军舰载机的重点摧毁目标。包括东京几个机场在内,绝大部分的机场都被炸什么都没有剩下不说,机场上被高爆航空炸弹炸的是大坑套着小坑。而沿海的机场不仅要承受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还要不时的被美英舰队一顿舰炮轰击。
缺少工程机械的日本人忙碌一个夜晚,好不容易让机场恢复使用。第二天又被美军舰载机,给恢复成抢修前的样子。除了北海道和南千岛群岛的机场之外,整个日本本土到日本人终于熬不下去投降的时候,基本上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机场。
而且很多日本工厂都因为持续不断的空袭,被疏散到无机场的农村。这个时候野战起降性能极其优异,必要时候不需要机场,只要有一段笔直公路,就可以起降的这款德国运输机,优势就真正的显露出来。
日本人投降后的第一时间,这些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就可以起降,甚至直接可以降落在工厂旁边的容克五二运输机,全部被杨震调往日本本土。抢在美军大规模的进入日本之前,在短时间之内向朝鲜境内抗联的控制区,转运了大批的工业设备、秘密物资,以及抢到手的日本技术人员。
在完成对日运输之后,这些运输机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转为民用,承担了部分交通不便地区物资和人员的运送。以及在解放战争之中,在需要时候为部队提供野战补给。虽说运载量有限,但是这种飞机优异的野战起降性能,正是缺乏标准机场的中国最需要的。
无论是在解放大西北与大西南作战之中,还是挺进中南战场。这些可以依托公路,作为野战机场的结构坚固,可以承受低劣使用环境的运输机。承担了大量的物资补充,伤员运输的任务,保证了大军南下作战所需。
尤其是在新疆解放后,建设核试验基地的过程之中,这些容克五二运输机,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批的设备和仪器,在公路尚未抢修完成之前,都是通过这些飞机先期运抵基地的。
这些总数达到了二百余架,相当一部分修修补补一直用到六十年代末,承担了大量人员与设备运输的德国时期生产的,在其他国家早就退役完毕的老式运输机,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是在辐原广阔但却交通不便,基本上无铁路线的大西北地区,依托那些只是人工平整出来平地的简易机场,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的运输需要。在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也为保卫交通恶劣的边防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人员到活禽,从药品到邮件,从粮食到蔬菜、煤炭,只要在这种飞机的运载量之内,就没有什么没运过的。新中国成立的民航西北分公司,除了部分c四七和c四六运输机之外,几乎装备的都是这种运输机。
即便是国产新型客机大量服役,甚至已经开始出口之后。这种二战时期生产的老爷飞机也没有退出一线,而是转到支线航线以及通用航空领域继续发挥余热。在新中国空军里面,也一直保留了三十多架,专门承担西北边防运输任务。
如果不是因为长期超负荷使用,导致了机体过度老化,连续引发了两起事故,同时也实在再也找不到可以替换的零部件,最后剩余的几十架在七十年代初期,只能全部统一退役,恐怕这些老骥伏枥的飞机,还会一直服役下去不知道何时。
当然心思都放在了战后对日问题上的杨震,也没有想到这些飞机会服役那么长的时间,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如果要是能提前预知这些事情,估计他就连做梦都会笑醒的。毕竟这些飞机都是二战时期生产的,在经过战争时期高强度使用后。
甚至很多飞机身上都带着伤的情况之下,究竟还能用多长时间,即便是最权威的航空专家也不可能现在就预测出来。眼下正在忙着到处收集这种飞机的杨震,就更无法预测出来这些飞机的使用年限。
当然这些飞机能够超期服役这么长的时间,除了德国人设计和制造工艺精湛,将这种运输机设计的异常皮实,制造的相当精良之外。在整个中国服役期间,精心的维护和保养也不无关系。
杨震从多方面着手,在苦心的为自己那个最终计划做着准备。派人跟随苏军一路从东欧到德国,到处收集德军遗弃的武器装备。从战斗机到零部件,从坦克到一些机械设备,只要能搞到的都想方设法的搞到手。
这些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走遍了到处都是废墟,遍布地雷的整个苏德战场。并想方设法进入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收集德国人遗弃的武器装备,以及尽可能的从已经被盟国管制的各个工厂之中,购买一些东北建设,以及已经陆续展开的华北工业大建设所急需,美英又严禁出口的机械设备。
为了尽可能多的购买和收集到所需的物资,很多抗联人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仔细搜索每一个战场,收集每一个能用零部件,而被地雷炸死、炸伤的,因为身上穿着苏军军装,遭遇德军被打散的小股零散部队牺牲的。还有为了制止苏军暴行,而被苏军人员开枪打死打伤的。 ↑返回顶部↑
全世界包括原料更加匮乏的日本人在内,用木头制造飞机的也只有苏联人。至于英国人的蚊式轰炸机,那是特殊情况之下的特殊需求。铝作为航空工业的主要原料,已经全面替代木材的使用。
尤其是在航空工业即将迈进喷气时代,木制机体已经再无任何机会翻身。想要发展现代的航空工业,航空用铝生产与使用,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而中国的航空工业,不能只停留在苏联二战时期的水平。
如果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就必须要全力进行跳跃式的追赶。一步跟不上,那就步步都有可能落后。工业的发展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大幅度的后退。这个阶段咬牙坚持下来,就是一个胜利。
更何况使用木材生产机体所需要的特制胶水,抗联自身也无法生产,全部需要依赖进口。这一点也是制约了飞机产量上升,一个相当关键的弱点。与其到时候被人家掐断脖子,还不如现在就痛下决心改进。
最关键的既然早晚都要掌握这门生产技术,那么早掌握就比晚掌握要好的多。眼下是困难一些,但并不是一点替代办法没有的情况之下。如果可以通过这些代价,将航空工业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一大步,那这个代价就是值得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保证战后航空兵的战斗力,杨震也就有些不择手段。虽说花费了大笔的资金,但也保证了这关键的两三年之内,航空兵的战斗力不出现断档和下降。只要能在这两三年之内,真正掌握航空用铝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培养出合格的航空制造人才就值得。
第2202章 那就是一群土匪
如果说杨震想方设法收集德国战斗机,倒是因为至少还有明面上的原因。但他除了战斗机之外,还不断想方设法增加容克五二运输机的数量。并苦心收集这种飞机使用备用发动机以及零部件,以保证这种飞机使用寿命的做法,可就多少有些耐人寻味了。
为了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这种飞机的数量,杨震派人甚至以成立一家主要在亚洲和南美运行的航空公司的名义,通过组建的皮包公司去美英法占领区收购。为此付出为数不菲的资金,引起很大的争议。
就算抗联组建了两个伞兵师,可眼下抗联手中性能比这款飞机优秀的多的美制运输机,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和办法,也购买到了美国部分新式运输机的图纸和技术,同时美国人也转让了c四七运输机的生产技术,干嘛还要到处搞这种老式的运输机?
直到杨震战后计划全面暂开之后,所有的人才明白杨震的用意所在。在抗联与美军携手对日空袭之下,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本本土,能够供起降要求比较高的美制运输机,起降的机场基本没有剩下几个。
日本本土的机场,一直都是美军舰载机的重点摧毁目标。包括东京几个机场在内,绝大部分的机场都被炸什么都没有剩下不说,机场上被高爆航空炸弹炸的是大坑套着小坑。而沿海的机场不仅要承受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还要不时的被美英舰队一顿舰炮轰击。
缺少工程机械的日本人忙碌一个夜晚,好不容易让机场恢复使用。第二天又被美军舰载机,给恢复成抢修前的样子。除了北海道和南千岛群岛的机场之外,整个日本本土到日本人终于熬不下去投降的时候,基本上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机场。
而且很多日本工厂都因为持续不断的空袭,被疏散到无机场的农村。这个时候野战起降性能极其优异,必要时候不需要机场,只要有一段笔直公路,就可以起降的这款德国运输机,优势就真正的显露出来。
日本人投降后的第一时间,这些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就可以起降,甚至直接可以降落在工厂旁边的容克五二运输机,全部被杨震调往日本本土。抢在美军大规模的进入日本之前,在短时间之内向朝鲜境内抗联的控制区,转运了大批的工业设备、秘密物资,以及抢到手的日本技术人员。
在完成对日运输之后,这些运输机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转为民用,承担了部分交通不便地区物资和人员的运送。以及在解放战争之中,在需要时候为部队提供野战补给。虽说运载量有限,但是这种飞机优异的野战起降性能,正是缺乏标准机场的中国最需要的。
无论是在解放大西北与大西南作战之中,还是挺进中南战场。这些可以依托公路,作为野战机场的结构坚固,可以承受低劣使用环境的运输机。承担了大量的物资补充,伤员运输的任务,保证了大军南下作战所需。
尤其是在新疆解放后,建设核试验基地的过程之中,这些容克五二运输机,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批的设备和仪器,在公路尚未抢修完成之前,都是通过这些飞机先期运抵基地的。
这些总数达到了二百余架,相当一部分修修补补一直用到六十年代末,承担了大量人员与设备运输的德国时期生产的,在其他国家早就退役完毕的老式运输机,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是在辐原广阔但却交通不便,基本上无铁路线的大西北地区,依托那些只是人工平整出来平地的简易机场,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的运输需要。在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也为保卫交通恶劣的边防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人员到活禽,从药品到邮件,从粮食到蔬菜、煤炭,只要在这种飞机的运载量之内,就没有什么没运过的。新中国成立的民航西北分公司,除了部分c四七和c四六运输机之外,几乎装备的都是这种运输机。
即便是国产新型客机大量服役,甚至已经开始出口之后。这种二战时期生产的老爷飞机也没有退出一线,而是转到支线航线以及通用航空领域继续发挥余热。在新中国空军里面,也一直保留了三十多架,专门承担西北边防运输任务。
如果不是因为长期超负荷使用,导致了机体过度老化,连续引发了两起事故,同时也实在再也找不到可以替换的零部件,最后剩余的几十架在七十年代初期,只能全部统一退役,恐怕这些老骥伏枥的飞机,还会一直服役下去不知道何时。
当然心思都放在了战后对日问题上的杨震,也没有想到这些飞机会服役那么长的时间,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如果要是能提前预知这些事情,估计他就连做梦都会笑醒的。毕竟这些飞机都是二战时期生产的,在经过战争时期高强度使用后。
甚至很多飞机身上都带着伤的情况之下,究竟还能用多长时间,即便是最权威的航空专家也不可能现在就预测出来。眼下正在忙着到处收集这种飞机的杨震,就更无法预测出来这些飞机的使用年限。
当然这些飞机能够超期服役这么长的时间,除了德国人设计和制造工艺精湛,将这种运输机设计的异常皮实,制造的相当精良之外。在整个中国服役期间,精心的维护和保养也不无关系。
杨震从多方面着手,在苦心的为自己那个最终计划做着准备。派人跟随苏军一路从东欧到德国,到处收集德军遗弃的武器装备。从战斗机到零部件,从坦克到一些机械设备,只要能搞到的都想方设法的搞到手。
这些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走遍了到处都是废墟,遍布地雷的整个苏德战场。并想方设法进入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收集德国人遗弃的武器装备,以及尽可能的从已经被盟国管制的各个工厂之中,购买一些东北建设,以及已经陆续展开的华北工业大建设所急需,美英又严禁出口的机械设备。
为了尽可能多的购买和收集到所需的物资,很多抗联人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仔细搜索每一个战场,收集每一个能用零部件,而被地雷炸死、炸伤的,因为身上穿着苏军军装,遭遇德军被打散的小股零散部队牺牲的。还有为了制止苏军暴行,而被苏军人员开枪打死打伤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