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 / 4)
第23章
嘉宁十一年秋十月,因入夏以来雨水稀少,汴河淤堵严重。汴京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唯有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天下大半的财赋、百货都是通过汴水运到汴京的,可以说汴京城内百万人口都仰赖这一渠水。
所以皇帝对此次汴水淤堵十分重视,下旨发京畿辅郡三十余县民夫清淤,李维既然权知开封府,对此次工程自然责无旁贷,他已经连续几天亲临清淤现场督导了。
太夫人担心儿子吃不好,薛盈每天要给李维准备携带的餐食。今日她做的是肉瓜齑。肉瓜齑本是道路菜,密封入坛后,可以久存不败。滋味咸鲜,与稻米饭是绝配。
薛盈将鸡脯肉切成丝儿,清水冲洗后捞出沥干,放入蛋清、生粉调制的糊中,起锅加入菜籽油炒熟后盛出。
接下来将酱瓜洗净,与笋干、虾米、分别也切成丝,锅内下香油,放入葱姜,先炸一下煸出香味,随后下入酱瓜、冬笋、虾米和炒熟的鸡丝,出锅前刚入适量的胡椒粉、盐,再勾少许芡,肉瓜齑便做好了。
陈娘子笑问:“饭菜是有了,但我们做什么羹呢?”
薛盈沉吟片刻道:“如今天气越来越冷,阿郎又长期在外走动,不如我们做金丝肚羹吧,暖胃又驱寒。”
“好。”猪肚最怕有异味,陈娘子用盐碱反复搓洗干净,又用清水仔细清洗,入锅煮熟后,立刀切成细丝,再在沸水中汆一下捞出。同时将生姜切丝、芫荽切断备用。
那一厢薛盈已经起锅烧旺火,加入适量的猪骨汤,然后下肚丝、姜丝、酱油、盐、胡椒粉和黄酒。等汤沸后,用醋兑生粉勾流水芡,再淋上香油,金丝肚羹便做好了。
为了防止时间长了芫荽变色,薛盈将它另装在小碟子里,李维喝羹的时候自己放就行。
这时郑良恰巧过来取餐了,他这几天一直贴身服侍李维,来回奔波也十分辛苦。薛盈笑对他道:“今天的菜我做得多,您也一块儿吃好了。”
李维正在城郊与都水监贺冰商议汴河疏浚的事。贺冰沉吟道:“汴河船只重载吃水四尺,是以国朝初期规定汴水深度必须在六尺以上。而现在入京河水的深度只有二尺,部分淤堵严重的地方连二尺都不到,船只根本无法行进啊。”
李维皱眉道:“我记得先帝时,汴水是两年一疏浚,看目前这形势,两年一浚是不行了。回头我奏请陛下,还是一年一疏浚吧。”
“学士说的是。”贺冰随口应道:“不过疏浚固然必要,但解不了一时之急,还是要寻找水源泄水,双管齐下才会管用。”
李维眼睛一亮:“说的是,京师内外有八大水口,若能泄水入汴,自然能省不少事,只是要小心疏导,切勿令河水决堤。”
贺冰叹息一声道:“其实先帝时,翰林学士承旨张绍提议导洛水入汴河,这是治标之法,能够有效清理泥沙,实乃一本万利,只可惜……”
李维亦沉默了,他一向仰慕张绍的风骨,可惜先帝去世后不久,张绍亦故去。因今上年幼,太皇太后垂帘,旧党重新得势,而导洛入汴一事亦再无人提起。
正在这时,郑良提了一个汤茶盒子走过来,李维的心情才没那么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午饭到了。
掀开食盒一看,原来今日的菜肴是肉瓜齑,自己很久没吃过这道菜了。鸡肉纯白、虾米淡红、葱丝嫩黄、酱瓜晶莹,看上去就非常有食欲,李维招呼贺冰道:“安道还没来得及用午餐吧,不如一起吃?”
贺冰一大早起来跟着李维一起巡查地势,早就饥肠辘辘,当下也不推辞,拿出自己携带的胡饼笑道:“如此便叨扰学士了。”
那肉瓜齑刚一入口便有鲜味袭来,鸡丝爽滑肉嫩,虾米干鲜提味,酱瓜清脆解腻,最妙的是笋干,特别有嚼劲,由于充分吸收了虾米和鸡肉的鲜味,变得甘美异常,每一口都是无上的享受。
贺冰不由赞道:“这肉瓜齑做得真好,色泽淡雅,味道冲和,与丰乐楼的瓜齑相比也毫不逊色。”
李维笑了笑,打开另一个食盒,里面盛着满满的香米饭,薛盈特地将肉瓜齑做的味重了一点,配米饭吃正合适。
不知不觉间,半盒肉瓜齑已经吃完了,李维觉得有些口渴,便打开了另一个食盒,原来是金丝肚羹。李维口味轻淡,平时吃饭不喜多放香油,可今天又累又饿,那股香味混着水气钻入鼻孔,他肚中的馋虫又被勾了起来。
薛盈贴心地把芫荽放在一旁的小碟里,李维随口问贺冰:“安道吃不吃芫荽?”
贺冰随即道:“芫荽当然要放,这是提味增鲜的。”
李维将芫荽洒入汤中,青碧的芫荽配上金色的肚丝,看上去更加诱人了。
贺冰此时也顾不上客气,忙舀了一勺羹送入口中,因为保温得当,那羹入口还很烫,是自己期待的又酸又辣的味道,当真刺激又爽口,还带着猪骨汤特有的醇鲜。肚丝软韧弹牙,却没有一点腥气。他沿着汴河了大半天,秋风吹到身上,四肢都冻麻了,喝了几口金丝肚羹后,肠胃渐渐暖了起来,手脚也没那么冰凉了。
那一厢李维也一言不发默默喝羹,渐渐地,他额头冒出了细汗。 ↑返回顶部↑
嘉宁十一年秋十月,因入夏以来雨水稀少,汴河淤堵严重。汴京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唯有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天下大半的财赋、百货都是通过汴水运到汴京的,可以说汴京城内百万人口都仰赖这一渠水。
所以皇帝对此次汴水淤堵十分重视,下旨发京畿辅郡三十余县民夫清淤,李维既然权知开封府,对此次工程自然责无旁贷,他已经连续几天亲临清淤现场督导了。
太夫人担心儿子吃不好,薛盈每天要给李维准备携带的餐食。今日她做的是肉瓜齑。肉瓜齑本是道路菜,密封入坛后,可以久存不败。滋味咸鲜,与稻米饭是绝配。
薛盈将鸡脯肉切成丝儿,清水冲洗后捞出沥干,放入蛋清、生粉调制的糊中,起锅加入菜籽油炒熟后盛出。
接下来将酱瓜洗净,与笋干、虾米、分别也切成丝,锅内下香油,放入葱姜,先炸一下煸出香味,随后下入酱瓜、冬笋、虾米和炒熟的鸡丝,出锅前刚入适量的胡椒粉、盐,再勾少许芡,肉瓜齑便做好了。
陈娘子笑问:“饭菜是有了,但我们做什么羹呢?”
薛盈沉吟片刻道:“如今天气越来越冷,阿郎又长期在外走动,不如我们做金丝肚羹吧,暖胃又驱寒。”
“好。”猪肚最怕有异味,陈娘子用盐碱反复搓洗干净,又用清水仔细清洗,入锅煮熟后,立刀切成细丝,再在沸水中汆一下捞出。同时将生姜切丝、芫荽切断备用。
那一厢薛盈已经起锅烧旺火,加入适量的猪骨汤,然后下肚丝、姜丝、酱油、盐、胡椒粉和黄酒。等汤沸后,用醋兑生粉勾流水芡,再淋上香油,金丝肚羹便做好了。
为了防止时间长了芫荽变色,薛盈将它另装在小碟子里,李维喝羹的时候自己放就行。
这时郑良恰巧过来取餐了,他这几天一直贴身服侍李维,来回奔波也十分辛苦。薛盈笑对他道:“今天的菜我做得多,您也一块儿吃好了。”
李维正在城郊与都水监贺冰商议汴河疏浚的事。贺冰沉吟道:“汴河船只重载吃水四尺,是以国朝初期规定汴水深度必须在六尺以上。而现在入京河水的深度只有二尺,部分淤堵严重的地方连二尺都不到,船只根本无法行进啊。”
李维皱眉道:“我记得先帝时,汴水是两年一疏浚,看目前这形势,两年一浚是不行了。回头我奏请陛下,还是一年一疏浚吧。”
“学士说的是。”贺冰随口应道:“不过疏浚固然必要,但解不了一时之急,还是要寻找水源泄水,双管齐下才会管用。”
李维眼睛一亮:“说的是,京师内外有八大水口,若能泄水入汴,自然能省不少事,只是要小心疏导,切勿令河水决堤。”
贺冰叹息一声道:“其实先帝时,翰林学士承旨张绍提议导洛水入汴河,这是治标之法,能够有效清理泥沙,实乃一本万利,只可惜……”
李维亦沉默了,他一向仰慕张绍的风骨,可惜先帝去世后不久,张绍亦故去。因今上年幼,太皇太后垂帘,旧党重新得势,而导洛入汴一事亦再无人提起。
正在这时,郑良提了一个汤茶盒子走过来,李维的心情才没那么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午饭到了。
掀开食盒一看,原来今日的菜肴是肉瓜齑,自己很久没吃过这道菜了。鸡肉纯白、虾米淡红、葱丝嫩黄、酱瓜晶莹,看上去就非常有食欲,李维招呼贺冰道:“安道还没来得及用午餐吧,不如一起吃?”
贺冰一大早起来跟着李维一起巡查地势,早就饥肠辘辘,当下也不推辞,拿出自己携带的胡饼笑道:“如此便叨扰学士了。”
那肉瓜齑刚一入口便有鲜味袭来,鸡丝爽滑肉嫩,虾米干鲜提味,酱瓜清脆解腻,最妙的是笋干,特别有嚼劲,由于充分吸收了虾米和鸡肉的鲜味,变得甘美异常,每一口都是无上的享受。
贺冰不由赞道:“这肉瓜齑做得真好,色泽淡雅,味道冲和,与丰乐楼的瓜齑相比也毫不逊色。”
李维笑了笑,打开另一个食盒,里面盛着满满的香米饭,薛盈特地将肉瓜齑做的味重了一点,配米饭吃正合适。
不知不觉间,半盒肉瓜齑已经吃完了,李维觉得有些口渴,便打开了另一个食盒,原来是金丝肚羹。李维口味轻淡,平时吃饭不喜多放香油,可今天又累又饿,那股香味混着水气钻入鼻孔,他肚中的馋虫又被勾了起来。
薛盈贴心地把芫荽放在一旁的小碟里,李维随口问贺冰:“安道吃不吃芫荽?”
贺冰随即道:“芫荽当然要放,这是提味增鲜的。”
李维将芫荽洒入汤中,青碧的芫荽配上金色的肚丝,看上去更加诱人了。
贺冰此时也顾不上客气,忙舀了一勺羹送入口中,因为保温得当,那羹入口还很烫,是自己期待的又酸又辣的味道,当真刺激又爽口,还带着猪骨汤特有的醇鲜。肚丝软韧弹牙,却没有一点腥气。他沿着汴河了大半天,秋风吹到身上,四肢都冻麻了,喝了几口金丝肚羹后,肠胃渐渐暖了起来,手脚也没那么冰凉了。
那一厢李维也一言不发默默喝羹,渐渐地,他额头冒出了细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