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3 / 4)
现在看来,能够完美驾驶各式战斗飞行器的苏滢并不懂得如何操作穿梭机,因为苏徽睁开眼后,发现自己来到的是陌生的时空。
他所在不惹人注目的小巷子里,观察了一下周围,从远处几座地标性建筑判断出他应该是在北京。可问题是,这个北京,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一个。
从建筑的风格来看,这里很像是夏朝。然而既不像是长业年间,也不是端和年间,城内道路比起过去拓宽了不少,人潮与车马来来往往的间隙,苏徽观察到地面看起来还挺新,相当平整,应当是新修的路。
此外更古怪的是路旁的建筑。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夏朝,不少民居都是土墙、茅草顶,北京城里的情况或许稍微好一点,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房顶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瓦、围墙都是平整的砖块。甚至还有不少二层、三层的阁楼。
来往行人的衣着水平也能反映出来这个时代的物质水平不算差,而且偶尔还能从清一色的黄种人面孔中看见高鼻深目的欧罗巴人、肤色略黑的东南亚土著。有路人看见了苏徽,却只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这非常不应当。因为苏徽在进穿梭器时没有更换夏朝的服饰,现在身上穿着的是他在二十三世纪的日常衣服。
在历经了几次古典文化复兴运动之后的二十三世纪,不少人都会以在房间内拜访一些古董、古字画为荣,学生也会学习不少古诗词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节庆的时候会换上传统的服饰,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带着古典元素的衣装——苏徽现在的衣服,就是在二十三世纪被称为复古风的时装,存在交领的设计的衬衫、相对宽松的长裤、外罩一件仿照古代褙子式样的风衣。
也许,这身衣服在古人眼里看起来并不奇怪?
不对,还是很奇怪啊。可为什么没有人对他投以看怪物的眼神?
苏徽一边急匆匆的把披散着的头发束好,一边从巷子里走出,然后发现——整条街的人,衣着都很奇怪。
有些是他所熟悉的传统夏朝服饰,有些人则穿着西洋人的衣裳招摇过市,还有些人的服装……怎么说呢,挺中西结合的,既是夏朝的款式,又采用了西式的剪裁方法,还糅合了奇奇怪怪的元素。
这,到底是哪?
有一张薄纸晃晃悠悠的被风吹到了苏徽的脚边,他捡起来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一张报纸。纸上印着皇帝陛下的最新政策、科考的相关事宜、以及官员的八卦。报纸的角落里苏徽看到了一个日期——端和三十六年。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成功逆天改命的阿禾
让小苏先去见见她,抄个作业,再带着攻略回来见正在艰苦奋斗的青年阿禾
第255章 、(六十七)
端和三十六年,京城朱雀长街。有不少行人看见了一个古怪的年轻人。他站在大街上又哭又笑,状若疯癫。
来来往往的路人没有一个能理解苏徽此刻的心态,于他们而言,近三十年的端和盛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苏徽明白不是这样的,眼前的盛景是成千上万砂砾之中唯一的明珠。
他曾经听另一个自己说过,嘉禾没有善终,在几乎所有的时间线里,她最终都逃不过青年早亡的命运。可是如果现在真的是端和三十六年,那么她应当已是年近半百,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可是个老太太了——想到这里苏徽就忍不住笑了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他急着想要见她,却又在眺望紫禁宫阙之时迟疑,最终他选择了漫步在热闹的长街,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谈话,一边朝着宫禁的方向靠近。
这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人与新奇的事,比方说他看见了女人也能抛头露面行走在朗朗乾坤之下;比如说他看见几个士子在茶摊或是市集空旷处口若悬河的指点古今,宣扬自己的观念主张却无人会予以阻止或嘲弄;比如说他看见士农工商和睦,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都衣着整洁,精神奕奕。
这的确是个盛世,她不仅仅坐稳了皇位,还将这个世道一手打造成了她自己曾经所期许的样子。这很了不起。
通过这一路上的耳闻,苏徽可以确信,这个端和女帝,应当就是个他所认识的那个周嘉禾。
但同时他也听说了,她至今没有婚配,身边就连个走得近的男人都没有。
所以说,他原来并没有陪在她身旁么?是他对这个时代感到畏惧,所以最终还是逃回了二十三世纪?还是因为他的身体在这个时代无法长期停留,所以不得不回去?还是说,在这个时空里他早就不幸死去了?
苏徽悄悄将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支储存了血清的试管。他还没来得及将血清注入,但他现在就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去见嘉禾才是最要紧的。
在前往紫禁城的路上,他顺手又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报纸这个概念还是很多年前苏徽告诉嘉禾的,没想到她居然真的把这一理念给实践了。
街边卖报的小少年在收到苏徽递来的夏朝铜板时露出了为难之色,苏徽这才知道这样的货币早就已经过时。不过好在那少年也是个厚道人,直接送了苏徽一份被泥土弄脏了的报纸,这才让苏徽如愿知道了近日的新闻。
报纸的头版说的是内阁对立储的争论。嘉禾未婚无子,并且在十多年前长姊助她铲除逆贼李世安之时就许诺了百年之后会将皇位传给荣靖。不过荣靖比她年长许多,这年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怕是等不到这个妹妹老死,自己就要先去见前些年病逝的敬武太后杜银钗了。
不过荣靖还有一子一女。早些年她与自己的驸马聚少离多,端和八年后战事平息,她总算与杜榛过上了寻常夫妇的生活。 ↑返回顶部↑
他所在不惹人注目的小巷子里,观察了一下周围,从远处几座地标性建筑判断出他应该是在北京。可问题是,这个北京,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一个。
从建筑的风格来看,这里很像是夏朝。然而既不像是长业年间,也不是端和年间,城内道路比起过去拓宽了不少,人潮与车马来来往往的间隙,苏徽观察到地面看起来还挺新,相当平整,应当是新修的路。
此外更古怪的是路旁的建筑。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夏朝,不少民居都是土墙、茅草顶,北京城里的情况或许稍微好一点,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房顶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瓦、围墙都是平整的砖块。甚至还有不少二层、三层的阁楼。
来往行人的衣着水平也能反映出来这个时代的物质水平不算差,而且偶尔还能从清一色的黄种人面孔中看见高鼻深目的欧罗巴人、肤色略黑的东南亚土著。有路人看见了苏徽,却只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这非常不应当。因为苏徽在进穿梭器时没有更换夏朝的服饰,现在身上穿着的是他在二十三世纪的日常衣服。
在历经了几次古典文化复兴运动之后的二十三世纪,不少人都会以在房间内拜访一些古董、古字画为荣,学生也会学习不少古诗词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节庆的时候会换上传统的服饰,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带着古典元素的衣装——苏徽现在的衣服,就是在二十三世纪被称为复古风的时装,存在交领的设计的衬衫、相对宽松的长裤、外罩一件仿照古代褙子式样的风衣。
也许,这身衣服在古人眼里看起来并不奇怪?
不对,还是很奇怪啊。可为什么没有人对他投以看怪物的眼神?
苏徽一边急匆匆的把披散着的头发束好,一边从巷子里走出,然后发现——整条街的人,衣着都很奇怪。
有些是他所熟悉的传统夏朝服饰,有些人则穿着西洋人的衣裳招摇过市,还有些人的服装……怎么说呢,挺中西结合的,既是夏朝的款式,又采用了西式的剪裁方法,还糅合了奇奇怪怪的元素。
这,到底是哪?
有一张薄纸晃晃悠悠的被风吹到了苏徽的脚边,他捡起来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一张报纸。纸上印着皇帝陛下的最新政策、科考的相关事宜、以及官员的八卦。报纸的角落里苏徽看到了一个日期——端和三十六年。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成功逆天改命的阿禾
让小苏先去见见她,抄个作业,再带着攻略回来见正在艰苦奋斗的青年阿禾
第255章 、(六十七)
端和三十六年,京城朱雀长街。有不少行人看见了一个古怪的年轻人。他站在大街上又哭又笑,状若疯癫。
来来往往的路人没有一个能理解苏徽此刻的心态,于他们而言,近三十年的端和盛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苏徽明白不是这样的,眼前的盛景是成千上万砂砾之中唯一的明珠。
他曾经听另一个自己说过,嘉禾没有善终,在几乎所有的时间线里,她最终都逃不过青年早亡的命运。可是如果现在真的是端和三十六年,那么她应当已是年近半百,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可是个老太太了——想到这里苏徽就忍不住笑了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他急着想要见她,却又在眺望紫禁宫阙之时迟疑,最终他选择了漫步在热闹的长街,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谈话,一边朝着宫禁的方向靠近。
这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人与新奇的事,比方说他看见了女人也能抛头露面行走在朗朗乾坤之下;比如说他看见几个士子在茶摊或是市集空旷处口若悬河的指点古今,宣扬自己的观念主张却无人会予以阻止或嘲弄;比如说他看见士农工商和睦,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都衣着整洁,精神奕奕。
这的确是个盛世,她不仅仅坐稳了皇位,还将这个世道一手打造成了她自己曾经所期许的样子。这很了不起。
通过这一路上的耳闻,苏徽可以确信,这个端和女帝,应当就是个他所认识的那个周嘉禾。
但同时他也听说了,她至今没有婚配,身边就连个走得近的男人都没有。
所以说,他原来并没有陪在她身旁么?是他对这个时代感到畏惧,所以最终还是逃回了二十三世纪?还是因为他的身体在这个时代无法长期停留,所以不得不回去?还是说,在这个时空里他早就不幸死去了?
苏徽悄悄将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支储存了血清的试管。他还没来得及将血清注入,但他现在就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去见嘉禾才是最要紧的。
在前往紫禁城的路上,他顺手又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报纸这个概念还是很多年前苏徽告诉嘉禾的,没想到她居然真的把这一理念给实践了。
街边卖报的小少年在收到苏徽递来的夏朝铜板时露出了为难之色,苏徽这才知道这样的货币早就已经过时。不过好在那少年也是个厚道人,直接送了苏徽一份被泥土弄脏了的报纸,这才让苏徽如愿知道了近日的新闻。
报纸的头版说的是内阁对立储的争论。嘉禾未婚无子,并且在十多年前长姊助她铲除逆贼李世安之时就许诺了百年之后会将皇位传给荣靖。不过荣靖比她年长许多,这年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怕是等不到这个妹妹老死,自己就要先去见前些年病逝的敬武太后杜银钗了。
不过荣靖还有一子一女。早些年她与自己的驸马聚少离多,端和八年后战事平息,她总算与杜榛过上了寻常夫妇的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