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5 / 6)
其实这就是一道钦点薛庭儴入阁的手谕,大抵真如谭首辅所言,是嘉成帝兴起所致,其上甚至说了堪为内阁之首辅大任。
也因此即使没有明确指出就让薛庭儴当首辅什么的,谭首辅也将之当真了,才会弄了这么一出。
手谕念完,殿中安静至极,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伫立在那处不卑不亢的年轻官员身上。
其实若是按照功劳来算,薛庭儴堪当首辅。
其入朝为官这些年来,表现出的沉稳从容与老谋深算,不下一些入朝几十年的老臣。
可要知道他才年不过三十些许,甚至还没入阁,怎能就一跃成为首辅大臣。那杨崇华、冯成宝一干入阁多年的老臣,又该如何自处?
可这是先皇手谕!
因为有这‘先皇’两字所代表的寓意,甚至凌驾在新帝之上。
要知道天地君亲师,而大昌是以孝治天下,新帝可敢驳了先皇手谕?
自打新帝即位以来,先皇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俨然与一般大臣不同。按理说新帝已成年,弄个顾命大臣出来,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可细究先皇未立太子,而众皇子也未曾接受过储君的培养和教导,似乎也能理解这个做法。
但至始至终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薛庭儴、叶莒等人。
朝中无人不知,此几人乃是先皇心腹,设立顾命大臣,几人竟无一人位列其中。难道说几人资历不够,还是不如杨崇华等人熟悉朝政之运转,似乎这样也不是不能解释。
可恰恰这道手谕的出现,与先皇的遗诏有些相驳了。
先皇明显有意让薛庭儴来做这个首辅的位置,就算不是现在,也是将来。
前有徐首辅,后有谭首辅,两人皆是老迈不退,明显是先皇为了平衡刻意留人。
因为这样的现象久了,首辅一词对于百官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名词,甚至不只有一人猜测过,在嘉成帝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堪当首辅之位。
如今结果出来了,先皇不拘一格降人才。可问题是这般看重的大臣,为何遗诏上竟是只字未提?
那,所谓的遗诏,真是先皇亲口所述的遗诏?还是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刻意遗漏了?
若是大家没记错,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正是杨崇华,而当日在场的数位大臣,也正是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
朝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重臣,却偏偏只召了四人,这其中实在太耐人寻味了。
站在后面的茅文浩突然蹦出来了,大声道:“当日遗诏颁布天下,微臣就有些疑惑。虽然微臣有些瞧不上这薛侍郎,和他那阁臣老师林邈的人品,但以其之功,遗诏上不可能不提上一句。
“杨大人,此遗诏乃你起草,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遗诏所书内容和陛下早先留下的手谕相驳,难道说是你打压末学新进,刻意遗漏了薛大人?”
茅文浩这番话,当即让殿中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素来稳重低调的杨崇华,第一次老脸涨红成猪肝色,拂袖斥道:“你真是不知所谓!当日不光老夫一人在场,还有其他三位大人,更有司礼监的郑公公在,你的意思是老夫作假不成?”
茅文浩眼睛斜着,拿出滚刀肉的架势,说得慷慨激昂:“那谁知道啊,所以才让诸位大人与我等解释一二。我等位卑言小,先皇留下遗诏时,我等并不在场,可世人皆知遗诏之重,重如泰山,关系着我大昌江山之社稷安稳,不容有失。
“别人不管,我茅文浩深受先皇圣恩,若是此遗诏非先皇本意,我茅文浩是绝对不认的!”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新帝突然扶着额头,面露痛苦之色。
一旁的太监忙凑到近处,大呼:“陛下,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新帝虚弱无力地靠在龙椅上,道:“朕,头疼。”
“陛下这是累着了啊。自打先皇去世后,陛下连在灵前守了几日,又忙于朝政,奴婢这便扶陛下去休息,并传太医。” ↑返回顶部↑
也因此即使没有明确指出就让薛庭儴当首辅什么的,谭首辅也将之当真了,才会弄了这么一出。
手谕念完,殿中安静至极,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伫立在那处不卑不亢的年轻官员身上。
其实若是按照功劳来算,薛庭儴堪当首辅。
其入朝为官这些年来,表现出的沉稳从容与老谋深算,不下一些入朝几十年的老臣。
可要知道他才年不过三十些许,甚至还没入阁,怎能就一跃成为首辅大臣。那杨崇华、冯成宝一干入阁多年的老臣,又该如何自处?
可这是先皇手谕!
因为有这‘先皇’两字所代表的寓意,甚至凌驾在新帝之上。
要知道天地君亲师,而大昌是以孝治天下,新帝可敢驳了先皇手谕?
自打新帝即位以来,先皇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俨然与一般大臣不同。按理说新帝已成年,弄个顾命大臣出来,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可细究先皇未立太子,而众皇子也未曾接受过储君的培养和教导,似乎也能理解这个做法。
但至始至终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薛庭儴、叶莒等人。
朝中无人不知,此几人乃是先皇心腹,设立顾命大臣,几人竟无一人位列其中。难道说几人资历不够,还是不如杨崇华等人熟悉朝政之运转,似乎这样也不是不能解释。
可恰恰这道手谕的出现,与先皇的遗诏有些相驳了。
先皇明显有意让薛庭儴来做这个首辅的位置,就算不是现在,也是将来。
前有徐首辅,后有谭首辅,两人皆是老迈不退,明显是先皇为了平衡刻意留人。
因为这样的现象久了,首辅一词对于百官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名词,甚至不只有一人猜测过,在嘉成帝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堪当首辅之位。
如今结果出来了,先皇不拘一格降人才。可问题是这般看重的大臣,为何遗诏上竟是只字未提?
那,所谓的遗诏,真是先皇亲口所述的遗诏?还是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刻意遗漏了?
若是大家没记错,负责起草遗诏的大臣正是杨崇华,而当日在场的数位大臣,也正是遗诏上的四位顾命大臣。
朝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重臣,却偏偏只召了四人,这其中实在太耐人寻味了。
站在后面的茅文浩突然蹦出来了,大声道:“当日遗诏颁布天下,微臣就有些疑惑。虽然微臣有些瞧不上这薛侍郎,和他那阁臣老师林邈的人品,但以其之功,遗诏上不可能不提上一句。
“杨大人,此遗诏乃你起草,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遗诏所书内容和陛下早先留下的手谕相驳,难道说是你打压末学新进,刻意遗漏了薛大人?”
茅文浩这番话,当即让殿中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素来稳重低调的杨崇华,第一次老脸涨红成猪肝色,拂袖斥道:“你真是不知所谓!当日不光老夫一人在场,还有其他三位大人,更有司礼监的郑公公在,你的意思是老夫作假不成?”
茅文浩眼睛斜着,拿出滚刀肉的架势,说得慷慨激昂:“那谁知道啊,所以才让诸位大人与我等解释一二。我等位卑言小,先皇留下遗诏时,我等并不在场,可世人皆知遗诏之重,重如泰山,关系着我大昌江山之社稷安稳,不容有失。
“别人不管,我茅文浩深受先皇圣恩,若是此遗诏非先皇本意,我茅文浩是绝对不认的!”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新帝突然扶着额头,面露痛苦之色。
一旁的太监忙凑到近处,大呼:“陛下,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新帝虚弱无力地靠在龙椅上,道:“朕,头疼。”
“陛下这是累着了啊。自打先皇去世后,陛下连在灵前守了几日,又忙于朝政,奴婢这便扶陛下去休息,并传太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