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节(3 / 4)
“回父皇的话,蔡州的奏本上说高相乃是在赴州司马李纯的宴请之际,遭人投毒致死的,据查乃是栖霞山余孽张二率群匪所为,蔡州刘刺史已率州军剿灭了这股悍匪,当场格杀叛匪十八人,其中便有投毒之主厨,具体情形是否如此,儿臣不敢断言,或许别有隐情也说不定。”
李显此来便是要先发制人的,告告刁状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的,自不会帮着蔡州人等多方掩饰,径直将奏报上的内容一一道了出来,末了也没忘了留下个尾巴。
“怎么又是栖霞山的人,朕不是下过明诏,全天下通缉栖霞山人等了么?怎地这群混帐行子又冒了出来,当真杀不绝还是怎地!”
当初李显在河西遇刺时,便已是上奏要求剿灭栖霞山人等,高宗气恼于李显的几番遇刺,已是发过了明诏,要求各地官府严缉栖霞山人等,这会儿一听高智周之死又与栖霞山扯上了关系,自不免有些子气急败坏了起来。
真要是杀得绝那才是怪事了的,没见栖霞山一帮老少改头换面之后,就在您老的宫里滋润地活着呢!
对于栖霞山诸般人等,李显是打心眼里厌恶的,自是恨不得即刻将这伙不法之徒尽皆扫荡个干净,可惜想归想,做却是不能如此去做,理由很简单,时机尚不成熟,哪怕此际在高宗面前揭破了清虚一伙的真面目也没用,有着武后的照应,这群假牛鼻子早就都有了新的出身来历,压根儿无法从官面上作出甚大文章来,与其白费力气,还不如假作不知情,先行隐忍着,到时候再跟这伙贼子算个总账也不迟,有鉴于此,这会儿面对着高宗的一连串质疑,李显很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显儿怎么看此事?”
高宗发了通怒火,心底里的烦躁之意稍减了些,再一看李显在一旁保持着沉默,心中不禁为之一动,这便将问题抛给了李显。
“父皇明鉴,此事朝议未定,孩儿却是不好妄议之,一切还得以父皇圣裁为准。”
高宗这话里的试探意味未免太浓了些,以李显的心智,又怎可能会猜不透,自不肯在此事上妄加评议。
“嗯。”
这起谋刺案子来得太过蹊跷了些,加之联想到高智周的立场问题,以及李显前番提议高智周出巡河南之事,高宗自不免疑心到李显的身上,先前那一问,自也就含着试探李显的用意在,倘若李显真就此事发出一大堆的建议的话,高宗可就要犯叨咕了,可眼下李显并未如此,高宗心中的疑虑自是稍淡了些,也没再就此事多言,只是焦躁地起了身,在寝宫里来回踱着步,良久之后,突然顿住了脚,瞥了李显一眼道:“显儿以为此案是否别有内情?”
“回父皇的话,孩儿以为应该是有,蔡州刘刺史本章中自言全案已破,贼众已尽歼,却无一言提到张二其人谋刺高相的缘由何在,此一条实难解也。”
高宗此问依旧还是在试探,李显一听便知根底,应付起来也自轻松得很,这便不紧不慢地剖析了下案情,指出了最大的疑团之所在。
“嗯,朕也是作如此想,这栖霞山人等究竟是何来路,为何总要与我大唐过不去?哼,朕看刑部该好生整顿一下了,连些草莽贼寇都拿不住,朕要这群蠢货何用?”
高宗到底不是英主,几番试探无功之后,已是不再怀疑李显,转头又恼起了刑部的无能,话说得其重无比。
“父皇圣明。”
刑部自打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入主以后,便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哪怕后头武承嗣调离了刑部,这等状况也不曾改变,事到如今,刑部基本上已算是被武后把持住了,在这等情形下,高宗要拿刑部是问,李显虽不致火上浇油,却也绝不会去为刑部诸官缓颊的,索性便来了个称颂了事。
“罢了,说甚圣明,朕,唉……,朕实在是疲矣,你母后处对此可有甚交待么?”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辈,说说气话可以,真要他去整顿诸武子弟,却是下不了那个手,长叹了一声之后,又不放心地问起了武后的看法。
“回父皇的话,母后对此倒是别无交待,儿臣只听闻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实不敢妄言之。”
李显来此为的就是等高宗挑起这么个话题的,这一见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顿时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状地含糊应对了一句道。
“流言?甚的流言,说清楚了!”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乱上一阵,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愿见之局面,此际一听“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喝问道。
“是,孩儿遵旨。”李显作出一派惶恐状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语气道:“儿臣听闻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联,欲推刘祎之接高智周的缺,说是母后对其甚是期许,有意抬举于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
“刘祎之?唔……”
高宗近年来久不理政,对朝中的中、低级官员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对于刘祎之这个当年的“北门学士”之首,却还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晓其人颇具才干,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此人乃是后党中坚,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彻底毁了,显然不是高宗乐意见到之结果,只是说到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将此人否决掉,高宗却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时间沉吟着不知该做何决断方好了。
“父皇明鉴,孩儿曾与此人共事过,对其确是有些了解,此子颇具才略,做事也有股冲劲,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国之支柱所在,须得有老成持重之人为任,方可确保无虞,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断。”
李显太了解高宗求稳的心理了,这一见其沉吟不语,立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这便从旁建议了一把。
“嗯,显儿此言真谋国之道也,朕也以为当是如此,只是……” ↑返回顶部↑
李显此来便是要先发制人的,告告刁状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的,自不会帮着蔡州人等多方掩饰,径直将奏报上的内容一一道了出来,末了也没忘了留下个尾巴。
“怎么又是栖霞山的人,朕不是下过明诏,全天下通缉栖霞山人等了么?怎地这群混帐行子又冒了出来,当真杀不绝还是怎地!”
当初李显在河西遇刺时,便已是上奏要求剿灭栖霞山人等,高宗气恼于李显的几番遇刺,已是发过了明诏,要求各地官府严缉栖霞山人等,这会儿一听高智周之死又与栖霞山扯上了关系,自不免有些子气急败坏了起来。
真要是杀得绝那才是怪事了的,没见栖霞山一帮老少改头换面之后,就在您老的宫里滋润地活着呢!
对于栖霞山诸般人等,李显是打心眼里厌恶的,自是恨不得即刻将这伙不法之徒尽皆扫荡个干净,可惜想归想,做却是不能如此去做,理由很简单,时机尚不成熟,哪怕此际在高宗面前揭破了清虚一伙的真面目也没用,有着武后的照应,这群假牛鼻子早就都有了新的出身来历,压根儿无法从官面上作出甚大文章来,与其白费力气,还不如假作不知情,先行隐忍着,到时候再跟这伙贼子算个总账也不迟,有鉴于此,这会儿面对着高宗的一连串质疑,李显很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显儿怎么看此事?”
高宗发了通怒火,心底里的烦躁之意稍减了些,再一看李显在一旁保持着沉默,心中不禁为之一动,这便将问题抛给了李显。
“父皇明鉴,此事朝议未定,孩儿却是不好妄议之,一切还得以父皇圣裁为准。”
高宗这话里的试探意味未免太浓了些,以李显的心智,又怎可能会猜不透,自不肯在此事上妄加评议。
“嗯。”
这起谋刺案子来得太过蹊跷了些,加之联想到高智周的立场问题,以及李显前番提议高智周出巡河南之事,高宗自不免疑心到李显的身上,先前那一问,自也就含着试探李显的用意在,倘若李显真就此事发出一大堆的建议的话,高宗可就要犯叨咕了,可眼下李显并未如此,高宗心中的疑虑自是稍淡了些,也没再就此事多言,只是焦躁地起了身,在寝宫里来回踱着步,良久之后,突然顿住了脚,瞥了李显一眼道:“显儿以为此案是否别有内情?”
“回父皇的话,孩儿以为应该是有,蔡州刘刺史本章中自言全案已破,贼众已尽歼,却无一言提到张二其人谋刺高相的缘由何在,此一条实难解也。”
高宗此问依旧还是在试探,李显一听便知根底,应付起来也自轻松得很,这便不紧不慢地剖析了下案情,指出了最大的疑团之所在。
“嗯,朕也是作如此想,这栖霞山人等究竟是何来路,为何总要与我大唐过不去?哼,朕看刑部该好生整顿一下了,连些草莽贼寇都拿不住,朕要这群蠢货何用?”
高宗到底不是英主,几番试探无功之后,已是不再怀疑李显,转头又恼起了刑部的无能,话说得其重无比。
“父皇圣明。”
刑部自打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入主以后,便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哪怕后头武承嗣调离了刑部,这等状况也不曾改变,事到如今,刑部基本上已算是被武后把持住了,在这等情形下,高宗要拿刑部是问,李显虽不致火上浇油,却也绝不会去为刑部诸官缓颊的,索性便来了个称颂了事。
“罢了,说甚圣明,朕,唉……,朕实在是疲矣,你母后处对此可有甚交待么?”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辈,说说气话可以,真要他去整顿诸武子弟,却是下不了那个手,长叹了一声之后,又不放心地问起了武后的看法。
“回父皇的话,母后对此倒是别无交待,儿臣只听闻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实不敢妄言之。”
李显来此为的就是等高宗挑起这么个话题的,这一见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顿时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状地含糊应对了一句道。
“流言?甚的流言,说清楚了!”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乱上一阵,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愿见之局面,此际一听“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喝问道。
“是,孩儿遵旨。”李显作出一派惶恐状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语气道:“儿臣听闻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联,欲推刘祎之接高智周的缺,说是母后对其甚是期许,有意抬举于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
“刘祎之?唔……”
高宗近年来久不理政,对朝中的中、低级官员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对于刘祎之这个当年的“北门学士”之首,却还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晓其人颇具才干,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此人乃是后党中坚,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彻底毁了,显然不是高宗乐意见到之结果,只是说到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将此人否决掉,高宗却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时间沉吟着不知该做何决断方好了。
“父皇明鉴,孩儿曾与此人共事过,对其确是有些了解,此子颇具才略,做事也有股冲劲,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国之支柱所在,须得有老成持重之人为任,方可确保无虞,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断。”
李显太了解高宗求稳的心理了,这一见其沉吟不语,立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这便从旁建议了一把。
“嗯,显儿此言真谋国之道也,朕也以为当是如此,只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