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节(4 / 4)
“殿下,臣以为孟将兄所言无差,此番突厥兵变虽于社稷有碍,却于殿下大利也,经此一出,娘娘便是欲调整河西,亦不可得也,至于突厥各部,草寇耳,其势虽大,败之并不难,所虑者,唯何人挂帅出征罢了。”
狄仁杰的看法与张柬之显然相一致,只是在剖析上要谨慎得多,尽管认为局势对太子一方有利,却又隐晦地指出接下来的朝局可能会起争端之处,那便是由谁来主掌出兵之帅印。
“嗯,本宫倒是想挂这个帅印,可惜却是不能,非止本宫无望,怕是亲近本宫之人,都难有机会,唔,刘相倒是个可用之人选,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李显其实记得前世那会儿,蒙古大草原上同样发生了规模浩大的暴/乱,也差不多就在这段时间,大体上的起因也相同,都是因着阿史那道真死后,大草原上没了统一的首领,人心涣散之下,给了各路野心之辈以可趁之机,这才有这战场边疆之患,是时,唐军同样是初战不利,最后由裴行俭亲自挂帅出征,雷霆扫穴,前后不过数月时间,便将这场席卷了整个蒙古大草原的动乱平息了下去,只不过今世的时局却已是大异前世,高宗卧病不起已有多日,看那样子,剩下的日子怕都得在病榻上度过了的,值此微妙时刻,李显自是不免起了揽兵权的心思,尽管明知道自己一方的将领们都不太可能争到帅位,可不甘之下,还是想着推出刘仁轨这个潜在暗处的嫡系去争取上一番。
“刘公固然大才,惜乎年事已高,恐难过得朝议一关,若是因之兵权旁落越王手中,反倒不美,老臣以为当慎之。”
李显的心思实在是太明显了些,张、狄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又怎会看不出来,所不同的是狄仁杰没急着进谏,而张柬之则是毫无顾忌地指出了此议的不可行。
“唔,李伯瑶如何?其所部正在幽州,恰是出征大漠之要津,职分也已是都督,挂帅当名正言顺罢。”
刘仁轨都已是八十岁的人了,李显自也知晓由其挂帅出征有些勉强,这一听张柬之如此坚决地否决了自个儿的提议,自也不好再多坚持,这便另换了个人选,摆明了就是想将军权揽于手中。
“李都督虽是军略大才,奈何与殿下却有师徒之名分,纵使朝议能通过,陛下与娘娘处也断不会准的,而今殿下须以稳为上,实不宜旁生枝节,一切以防止兵权落入越王手中为要。” ↑返回顶部↑
狄仁杰的看法与张柬之显然相一致,只是在剖析上要谨慎得多,尽管认为局势对太子一方有利,却又隐晦地指出接下来的朝局可能会起争端之处,那便是由谁来主掌出兵之帅印。
“嗯,本宫倒是想挂这个帅印,可惜却是不能,非止本宫无望,怕是亲近本宫之人,都难有机会,唔,刘相倒是个可用之人选,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李显其实记得前世那会儿,蒙古大草原上同样发生了规模浩大的暴/乱,也差不多就在这段时间,大体上的起因也相同,都是因着阿史那道真死后,大草原上没了统一的首领,人心涣散之下,给了各路野心之辈以可趁之机,这才有这战场边疆之患,是时,唐军同样是初战不利,最后由裴行俭亲自挂帅出征,雷霆扫穴,前后不过数月时间,便将这场席卷了整个蒙古大草原的动乱平息了下去,只不过今世的时局却已是大异前世,高宗卧病不起已有多日,看那样子,剩下的日子怕都得在病榻上度过了的,值此微妙时刻,李显自是不免起了揽兵权的心思,尽管明知道自己一方的将领们都不太可能争到帅位,可不甘之下,还是想着推出刘仁轨这个潜在暗处的嫡系去争取上一番。
“刘公固然大才,惜乎年事已高,恐难过得朝议一关,若是因之兵权旁落越王手中,反倒不美,老臣以为当慎之。”
李显的心思实在是太明显了些,张、狄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又怎会看不出来,所不同的是狄仁杰没急着进谏,而张柬之则是毫无顾忌地指出了此议的不可行。
“唔,李伯瑶如何?其所部正在幽州,恰是出征大漠之要津,职分也已是都督,挂帅当名正言顺罢。”
刘仁轨都已是八十岁的人了,李显自也知晓由其挂帅出征有些勉强,这一听张柬之如此坚决地否决了自个儿的提议,自也不好再多坚持,这便另换了个人选,摆明了就是想将军权揽于手中。
“李都督虽是军略大才,奈何与殿下却有师徒之名分,纵使朝议能通过,陛下与娘娘处也断不会准的,而今殿下须以稳为上,实不宜旁生枝节,一切以防止兵权落入越王手中为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