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 / 3)
刘明舒低头只是不语,刘琏见她这样,到底心疼她年纪轻轻便遭此大变,也不忍心再斥责她,便道:“你在这里住着终究不妥,我回去以后另置一庄子,便遣你大哥来接你回去,你再好好想想,莫要一时糊涂误了终身。”
刘明舒心中不舍朱允炆,却也不敢违逆父亲,只轻轻点了点头,刘琏便起身出去和朱允炆商谈,却是让刘廌好生劝说刘明舒一番,他们自幼感情亲厚,无话不谈,想是能慢慢说通于她。
刘廌实不擅长言辞,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想了一会儿只好说:“那朱允炆的妻子徐氏,极为贤惠,军院的同学们都是赞不绝口,又是出身高门,阿纤还是慎重考虑,听爹爹的话为好,和我们回去,你大哥一辈子定不会亏待了你。”
刘明舒面色沉了沉,没说话,忽然又想到玉带的事情,便问道:“大哥,我之前在宫里让你交给朱大哥的玉带,你转交了?”
刘廌听到此言,面上倒是红了一红,道:“本来是要转交的,孰料那日从你宫中出来,便遇到了两个刺客,打了一架,好不激烈……竟是遗失了,后来我重新买了一条和你的那条差不多的转交了……心意到了就成了吧。”
刘明舒面色瞬间变得苍白,道:“丢了?”
刘廌点头:“嗯,第二日我特意去找了一次,因一路纠缠激斗,第二日又被宫人清扫过,遍寻不着——那两个刺客着实武功高强,后来我护驾去南京,却是又在路上遇到了那个领头的刺客,可不正是那瓦剌王子阿古王子!我这次可没手下留情,狠狠地劈死了他——那夜他偷偷摸摸摸进宫内,必干的不是好事,我现在想起来,永安王妃必是他杀害的,好狠毒,毒害亲妹,逼反了永平王,中原大乱,可怜永平王最后没捞着个好下梢,到底同学一场,我还是偷偷去给他烧了点纸,允炆还买通了人,悄悄将永平王妃和老太妃的骨灰都偷了出来,悄悄和他的骨灰合葬了……诶,真是世事难料,他们刚到京城的时候,我们还喝了酒……转眼间……”
刘明舒却已是无心听他的回忆,她已经完全明白了鞑虏们是如何获取了密道图纸,这一切只缘于她的那条玉带!她全身忍不住的微微颤抖起来,京城城破如山倒!守城将士们全数死于非命,京城家破人亡,生灵涂炭!紫禁城内所有宫妃殉节,圣驾匆忙南巡,昭平帝驾崩……这些全是她一个人造的孽!她忽然忍不住捂着脸,嚎啕大哭起来。
茫然住了嘴的刘廌面上惊愕,完全不知道妹妹为什么忽然如此伤心,却还是抱着她,让她痛哭了许久,泪水直浸湿了刘廌的几重衣服。
午后,刘琏与刘廌在朱允炆的陪同下回京。临走前叮嘱刘明舒好好将养身体,家里尽快收拾好了便来接她。
刘明舒却是辗转反侧,想到自己做下的罪孽,只觉得无颜再面对亲人,更做不到无视自己犯过的错,腆着脸和允炆双宿双飞。心潮澎湃,最终只起来,简单穿了衣服,想赶回京城和朱允炆商议一下,最近朱允炆做了摄政王,忙了许多,问他几时能处理好朝中和家里的事情,和她去共游江湖,他只是道千头万绪,还有许多事情需处理好,只教自己耐心等待,又是来去匆匆,今日想是不会再来,而她却心中似有火烧,无法宁静下来,自己便乔装一番,戴了幂离,悄悄离了庄,偷了匹马一个人入了城,入城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摄政王府,朱允炆正在书房翻阅一些大臣送来的奏章,却听到门口有动静,隔了一会儿门口小厮一脸为难的进来通报道:“王妃说想见您。”
朱允炆愣了下,想起已是很久没有回过内院,便点点头道:“请她进来吧。”
徐若璠手里端着一个托盘,里头端着一小盅瓦罐,放在桌上,揭开盖子,热气腾腾,鸡汤的香味在这冬夜里分外吸引人,便是朱允炆看到这热腾腾的鸡汤,面上也缓和了下来。
徐若璠微笑道:“足足炖了一日,骨头都几乎炖化了,我仔细撇掉了油,汤清得很,王爷日日操劳,冬夜寒冷还在操心公务,喝点热汤暖暖身子也好。”
朱允炆点点头道:“且放着吧,我会喝的,还有什么事么?”
徐若璠道:“妾身前来,却是替王爷分忧来的。”
朱允炆面上有惊讶之色。
徐若璠继续说道:“妾今天听说了诚意伯与其长子一同来拜访了王爷,然后一同出了城。”
朱允炆面色微变,只沉默着。
“宫里那日兵戈肆扰,皇后带着嫔妃们自尽殉节,妾却听说,那日王爷进了宫,出来以后便频频往城外走,又曾让管家找了京城内有名的妇科圣手……妾之前有听闻,刘贵妃失踪时,已怀有身孕。”
朱允炆抬起头瞪向徐若璠,徐若璠却微微一笑,目光直视朱允炆道:“王爷一定在忧心如何安置美人,既不肯让她受一点委屈,又不能放弃了如今的大好局面。”
“而妾,却是有一两全其美之法。”
朱允炆脱口而出:“何法?”
徐若璠面上露出了成足在胸的笑容:“如今我们还在孝中,王爷不便纳妾,对外只说是妾的表妹,接来府中,您与她双宿双飞,我绝不干预,她只要足不出户,只说是身体不好,又不见外客,自然可以瞒住所有人,待日子长了,出了孝期,再抬为妾室,命妇们已是忘记了刘贵妃的样子,再在相貌上稍微遮掩,自然可以露面于人前。高祖仁慈,废了孝期不可生子的禁令(注),王爷和她生下的孩儿,记在我名下,按嫡子嫡女抚养,妾绝不会亏待于他们。”
朱允炆面色一变再变,沉思了许久,鸡汤在案上,已经渐渐变凉,他才道:“你难道真的完全不在乎这些?”
徐若璠面上掠过一丝讽刺,却仍笑得端庄和蔼:“妾幼承庭训,得窥懿范,但得奉君子箕帚之末,立祭祀之列,奉侍翁姑,和睦亲族,成两姓之好,无七出之玷,此便为妾之素心也,夫君为天,如今夫君心有所忧,妾既能分忧,如何能不助夫君一臂之力,他日夫君有功于社稷,妾作为王妃,岂不是与有荣焉?”
朱允炆面上有感动之色,正要开口,却听到梁上有清脆的声音道:“好一个以夫为天的贤妇!”眼前一花,却看到刘明舒梳着乌蛮髻,攒金凤钗,穿着紫绣短袍,系着青丝轻履,从梁上跳了下来,面上带着冷笑,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却是不理朱允炆惊讶的上前招呼,只从头到脚打量了徐若璠,见她穿着素服,风貌闲丽,心下微酸,道:“摄政王爷胸怀大志,我却未能体谅,却是小女子目光狭隘了,倒是王妃贤良大度,果然有后妃之德!”
朱允炆听她负气之言,知道她刚才尽听到了,赶紧解释道:“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刘明舒微微一笑,道:“是啊,待到妾人老色衰,灵气全无的时候,摄政王自又有不断好颜色的良家女来,一王妃二侧妃,自是不断有重臣之女前来联姻,反正都免不了有女人来,何不行个方便让一个永远不能见光的女子入府,既讨好了王爷,又施恩于我,生了孩儿还能放自己名下养。这样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也愿意做呢——可惜,朱允炆你却看错我了。” ↑返回顶部↑
刘明舒心中不舍朱允炆,却也不敢违逆父亲,只轻轻点了点头,刘琏便起身出去和朱允炆商谈,却是让刘廌好生劝说刘明舒一番,他们自幼感情亲厚,无话不谈,想是能慢慢说通于她。
刘廌实不擅长言辞,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想了一会儿只好说:“那朱允炆的妻子徐氏,极为贤惠,军院的同学们都是赞不绝口,又是出身高门,阿纤还是慎重考虑,听爹爹的话为好,和我们回去,你大哥一辈子定不会亏待了你。”
刘明舒面色沉了沉,没说话,忽然又想到玉带的事情,便问道:“大哥,我之前在宫里让你交给朱大哥的玉带,你转交了?”
刘廌听到此言,面上倒是红了一红,道:“本来是要转交的,孰料那日从你宫中出来,便遇到了两个刺客,打了一架,好不激烈……竟是遗失了,后来我重新买了一条和你的那条差不多的转交了……心意到了就成了吧。”
刘明舒面色瞬间变得苍白,道:“丢了?”
刘廌点头:“嗯,第二日我特意去找了一次,因一路纠缠激斗,第二日又被宫人清扫过,遍寻不着——那两个刺客着实武功高强,后来我护驾去南京,却是又在路上遇到了那个领头的刺客,可不正是那瓦剌王子阿古王子!我这次可没手下留情,狠狠地劈死了他——那夜他偷偷摸摸摸进宫内,必干的不是好事,我现在想起来,永安王妃必是他杀害的,好狠毒,毒害亲妹,逼反了永平王,中原大乱,可怜永平王最后没捞着个好下梢,到底同学一场,我还是偷偷去给他烧了点纸,允炆还买通了人,悄悄将永平王妃和老太妃的骨灰都偷了出来,悄悄和他的骨灰合葬了……诶,真是世事难料,他们刚到京城的时候,我们还喝了酒……转眼间……”
刘明舒却已是无心听他的回忆,她已经完全明白了鞑虏们是如何获取了密道图纸,这一切只缘于她的那条玉带!她全身忍不住的微微颤抖起来,京城城破如山倒!守城将士们全数死于非命,京城家破人亡,生灵涂炭!紫禁城内所有宫妃殉节,圣驾匆忙南巡,昭平帝驾崩……这些全是她一个人造的孽!她忽然忍不住捂着脸,嚎啕大哭起来。
茫然住了嘴的刘廌面上惊愕,完全不知道妹妹为什么忽然如此伤心,却还是抱着她,让她痛哭了许久,泪水直浸湿了刘廌的几重衣服。
午后,刘琏与刘廌在朱允炆的陪同下回京。临走前叮嘱刘明舒好好将养身体,家里尽快收拾好了便来接她。
刘明舒却是辗转反侧,想到自己做下的罪孽,只觉得无颜再面对亲人,更做不到无视自己犯过的错,腆着脸和允炆双宿双飞。心潮澎湃,最终只起来,简单穿了衣服,想赶回京城和朱允炆商议一下,最近朱允炆做了摄政王,忙了许多,问他几时能处理好朝中和家里的事情,和她去共游江湖,他只是道千头万绪,还有许多事情需处理好,只教自己耐心等待,又是来去匆匆,今日想是不会再来,而她却心中似有火烧,无法宁静下来,自己便乔装一番,戴了幂离,悄悄离了庄,偷了匹马一个人入了城,入城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摄政王府,朱允炆正在书房翻阅一些大臣送来的奏章,却听到门口有动静,隔了一会儿门口小厮一脸为难的进来通报道:“王妃说想见您。”
朱允炆愣了下,想起已是很久没有回过内院,便点点头道:“请她进来吧。”
徐若璠手里端着一个托盘,里头端着一小盅瓦罐,放在桌上,揭开盖子,热气腾腾,鸡汤的香味在这冬夜里分外吸引人,便是朱允炆看到这热腾腾的鸡汤,面上也缓和了下来。
徐若璠微笑道:“足足炖了一日,骨头都几乎炖化了,我仔细撇掉了油,汤清得很,王爷日日操劳,冬夜寒冷还在操心公务,喝点热汤暖暖身子也好。”
朱允炆点点头道:“且放着吧,我会喝的,还有什么事么?”
徐若璠道:“妾身前来,却是替王爷分忧来的。”
朱允炆面上有惊讶之色。
徐若璠继续说道:“妾今天听说了诚意伯与其长子一同来拜访了王爷,然后一同出了城。”
朱允炆面色微变,只沉默着。
“宫里那日兵戈肆扰,皇后带着嫔妃们自尽殉节,妾却听说,那日王爷进了宫,出来以后便频频往城外走,又曾让管家找了京城内有名的妇科圣手……妾之前有听闻,刘贵妃失踪时,已怀有身孕。”
朱允炆抬起头瞪向徐若璠,徐若璠却微微一笑,目光直视朱允炆道:“王爷一定在忧心如何安置美人,既不肯让她受一点委屈,又不能放弃了如今的大好局面。”
“而妾,却是有一两全其美之法。”
朱允炆脱口而出:“何法?”
徐若璠面上露出了成足在胸的笑容:“如今我们还在孝中,王爷不便纳妾,对外只说是妾的表妹,接来府中,您与她双宿双飞,我绝不干预,她只要足不出户,只说是身体不好,又不见外客,自然可以瞒住所有人,待日子长了,出了孝期,再抬为妾室,命妇们已是忘记了刘贵妃的样子,再在相貌上稍微遮掩,自然可以露面于人前。高祖仁慈,废了孝期不可生子的禁令(注),王爷和她生下的孩儿,记在我名下,按嫡子嫡女抚养,妾绝不会亏待于他们。”
朱允炆面色一变再变,沉思了许久,鸡汤在案上,已经渐渐变凉,他才道:“你难道真的完全不在乎这些?”
徐若璠面上掠过一丝讽刺,却仍笑得端庄和蔼:“妾幼承庭训,得窥懿范,但得奉君子箕帚之末,立祭祀之列,奉侍翁姑,和睦亲族,成两姓之好,无七出之玷,此便为妾之素心也,夫君为天,如今夫君心有所忧,妾既能分忧,如何能不助夫君一臂之力,他日夫君有功于社稷,妾作为王妃,岂不是与有荣焉?”
朱允炆面上有感动之色,正要开口,却听到梁上有清脆的声音道:“好一个以夫为天的贤妇!”眼前一花,却看到刘明舒梳着乌蛮髻,攒金凤钗,穿着紫绣短袍,系着青丝轻履,从梁上跳了下来,面上带着冷笑,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却是不理朱允炆惊讶的上前招呼,只从头到脚打量了徐若璠,见她穿着素服,风貌闲丽,心下微酸,道:“摄政王爷胸怀大志,我却未能体谅,却是小女子目光狭隘了,倒是王妃贤良大度,果然有后妃之德!”
朱允炆听她负气之言,知道她刚才尽听到了,赶紧解释道:“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刘明舒微微一笑,道:“是啊,待到妾人老色衰,灵气全无的时候,摄政王自又有不断好颜色的良家女来,一王妃二侧妃,自是不断有重臣之女前来联姻,反正都免不了有女人来,何不行个方便让一个永远不能见光的女子入府,既讨好了王爷,又施恩于我,生了孩儿还能放自己名下养。这样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也愿意做呢——可惜,朱允炆你却看错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