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102节(2 / 4)
转眼间到了四月底,会试如期开考。
此番会试的主监考官乃是当朝左丞,三名副监考中便有一位在姜父给的名单上,姓王,现任翰林侍讲,已连续监考了两届会试,又是阅卷的主笔之一,倦华而不实,好务实文风。
陆尚在得知此次会试的几位监考后,只专程打听了一番他们的喜好,至于说提前与那位王侍讲结识什么的,会试在即,为了避免徒增事端,他倒没想多此一举。
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只考试时间从原本的三日改为六日,在这六天里,考生除如厕外不得离开号房,也不许携带除纸笔之外的任何东西,至于吃食被褥等,自新皇登基后也不许自己携带了,改成到了相应时间会有官兵分发。
对于这一改变,陆尚倒是乐见其成,这样既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也省去许多他为琐事操心的时间。
入考场前他与互保的其余四人碰了个面,又互相检查了携带的东西,很快便去了检查的队伍后面排着,等官兵检查后,直至入了考场才分开,各自去寻自己的号房。
锣鼓声响,考场门关,考试正式开始。
大昭的会试分诗赋、经义、策问三场,其中诗赋一天,经义两天,策问三天,不得交头接耳,亦不可提前交卷。
陆尚拿到试卷后,先是将所有题目先看了一遍,待看见了占比最重的策问后,却是不禁眉心一挑。
他很快沉下心,从头开始作答。
他于诗赋并无什么天赋,全靠姜婉宁给了他能应付大多数题目的范文,临时套用,没有一分真情实感,全是技术。
因着他对诗赋没什么追求,只要能按着题目写出就好,自然也不会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会试开考不过半天,他就将四道诗赋题全在草稿上写好了。
在他落笔时,正好赶上分发午饭的时间,陆尚索性停了笔,先等用过午膳,到了下午再做誊抄。
晌午饭是最简单的白面馒头就冷水,有些家庭富裕的学子吃不惯,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勉强塞下去半个馒头,等胃里不翻腾了,就赶紧继续下午的答题。
大昭的会试不许考生自行携带蜡烛,考场也是不给分发的,以至到了晚上,考场内一片漆黑,自然也没有连夜作答一说。
陆尚在姜婉宁和姜父的特训下,这两年的字已好看了不少,不说比得上大家,至少也算端正整齐了。
他看时间尚且富裕,下午誊抄时就多用了几分心,速度虽有减慢,但整张答卷上没有一点更改的痕迹,打眼看过去,也算一份整洁漂亮的答卷了。
伴着夜幕降临,考场内彻底安静下来。
陆尚的号房位置在考场正中心那片,本来没什么不好的,谁知到了夜里,他前后所有都传来震耳的打呼声,此起彼伏,每当他将要入睡时就要猛一下子抬高,气得他差点骂脏话。
毫无疑问,这一晚他并没能睡好。
第二日他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浑身散发着低气压,便是翻开经义题,看见熟悉的题目也没能叫他面上好看多少。
今年的经义总共十二道题,除了最后一道稍微有一点新花样,其余的题目都是中规中矩,全是姜婉宁早前讲过数遍的。
陆尚早将这些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又有姜父的点睛之语,这些题目在他眼中实在算不上难,甚至都不需要打草稿,直接就能往考卷上作答。
当第二日考试结束后,他的经义答卷已完成了大半,他粗略估摸着,明日再有一上午,也就能把所有题目解答完了,届时正好能留出一下午的时间来补觉。
前三日顺利过去,陆尚有了半个下午的补眠后,不知是心里愉快的缘故,还是大脑适应了环境,到了晚上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打呼声,竟也能睡个囫囵了。
第四日正式答题前,监考官会先将前两场的答卷收上去,又留出一个时辰的舒展时间,叫考生在号房范围内活动一二。
等到了策问作答时间,考场又是安静下来,只余下纸张翻页的哗啦声。
策问共十道题目,前两道乃是算数题,一道常规一道复杂,常规题是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来的,毕竟入朝为官又不是叫人来算账的,只要熟识简单的算数技巧,也就满足做官的要求了。
但是第二道复杂题就不一样了,第二道的分值占比较小,有些不擅长算数的会直接略过去,而像陆尚这样在诗赋上不比旁人的,当然要抓住这一点拉分的机会。
他先是用现代的算数方法把题目演算一遍,待得出正确答案后,再把大昭的算法往里面套,东拼字凑也算完整回答了出来。 ↑返回顶部↑
此番会试的主监考官乃是当朝左丞,三名副监考中便有一位在姜父给的名单上,姓王,现任翰林侍讲,已连续监考了两届会试,又是阅卷的主笔之一,倦华而不实,好务实文风。
陆尚在得知此次会试的几位监考后,只专程打听了一番他们的喜好,至于说提前与那位王侍讲结识什么的,会试在即,为了避免徒增事端,他倒没想多此一举。
会试的流程与乡试差不多,只考试时间从原本的三日改为六日,在这六天里,考生除如厕外不得离开号房,也不许携带除纸笔之外的任何东西,至于吃食被褥等,自新皇登基后也不许自己携带了,改成到了相应时间会有官兵分发。
对于这一改变,陆尚倒是乐见其成,这样既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也省去许多他为琐事操心的时间。
入考场前他与互保的其余四人碰了个面,又互相检查了携带的东西,很快便去了检查的队伍后面排着,等官兵检查后,直至入了考场才分开,各自去寻自己的号房。
锣鼓声响,考场门关,考试正式开始。
大昭的会试分诗赋、经义、策问三场,其中诗赋一天,经义两天,策问三天,不得交头接耳,亦不可提前交卷。
陆尚拿到试卷后,先是将所有题目先看了一遍,待看见了占比最重的策问后,却是不禁眉心一挑。
他很快沉下心,从头开始作答。
他于诗赋并无什么天赋,全靠姜婉宁给了他能应付大多数题目的范文,临时套用,没有一分真情实感,全是技术。
因着他对诗赋没什么追求,只要能按着题目写出就好,自然也不会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会试开考不过半天,他就将四道诗赋题全在草稿上写好了。
在他落笔时,正好赶上分发午饭的时间,陆尚索性停了笔,先等用过午膳,到了下午再做誊抄。
晌午饭是最简单的白面馒头就冷水,有些家庭富裕的学子吃不惯,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勉强塞下去半个馒头,等胃里不翻腾了,就赶紧继续下午的答题。
大昭的会试不许考生自行携带蜡烛,考场也是不给分发的,以至到了晚上,考场内一片漆黑,自然也没有连夜作答一说。
陆尚在姜婉宁和姜父的特训下,这两年的字已好看了不少,不说比得上大家,至少也算端正整齐了。
他看时间尚且富裕,下午誊抄时就多用了几分心,速度虽有减慢,但整张答卷上没有一点更改的痕迹,打眼看过去,也算一份整洁漂亮的答卷了。
伴着夜幕降临,考场内彻底安静下来。
陆尚的号房位置在考场正中心那片,本来没什么不好的,谁知到了夜里,他前后所有都传来震耳的打呼声,此起彼伏,每当他将要入睡时就要猛一下子抬高,气得他差点骂脏话。
毫无疑问,这一晚他并没能睡好。
第二日他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浑身散发着低气压,便是翻开经义题,看见熟悉的题目也没能叫他面上好看多少。
今年的经义总共十二道题,除了最后一道稍微有一点新花样,其余的题目都是中规中矩,全是姜婉宁早前讲过数遍的。
陆尚早将这些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又有姜父的点睛之语,这些题目在他眼中实在算不上难,甚至都不需要打草稿,直接就能往考卷上作答。
当第二日考试结束后,他的经义答卷已完成了大半,他粗略估摸着,明日再有一上午,也就能把所有题目解答完了,届时正好能留出一下午的时间来补觉。
前三日顺利过去,陆尚有了半个下午的补眠后,不知是心里愉快的缘故,还是大脑适应了环境,到了晚上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打呼声,竟也能睡个囫囵了。
第四日正式答题前,监考官会先将前两场的答卷收上去,又留出一个时辰的舒展时间,叫考生在号房范围内活动一二。
等到了策问作答时间,考场又是安静下来,只余下纸张翻页的哗啦声。
策问共十道题目,前两道乃是算数题,一道常规一道复杂,常规题是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来的,毕竟入朝为官又不是叫人来算账的,只要熟识简单的算数技巧,也就满足做官的要求了。
但是第二道复杂题就不一样了,第二道的分值占比较小,有些不擅长算数的会直接略过去,而像陆尚这样在诗赋上不比旁人的,当然要抓住这一点拉分的机会。
他先是用现代的算数方法把题目演算一遍,待得出正确答案后,再把大昭的算法往里面套,东拼字凑也算完整回答了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