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47节(2 / 4)
唐墨吃惊道:“他咋这样?你都买二十几年了吧?”
“二十四年啦。”刘大路恨恨地捶了下桌子,“国强那个狗东西,不知道从啥旮旯翻出来土地证了,非说他没卖,房子是租给我的,呸!”
姜冬月:“^&*%¥#?”
好家伙,这是千方百计要推磨啊……
第192章 要迁坟 “昨儿晚上大路和国强干仗, 听说都惊公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陈国强平常看起来人模人样,谁知道心那么脏。”
“乡里乡亲的, 他说翻脸就翻脸,咱村谁能干出这种事?”
“光盯着拆迁眼红,也不想想以后儿孙在街面上咋混呀……”
石桥村地方小,有点新鲜事传得飞快,转眼乡亲们全知道了陈刘两家的恩怨,在背后议论纷纷。
然而不管别人说什么,陈国强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非要把房子收回来,甚至放话“一千块钱租二十多年,够让别人占便宜了, 今年必须物归原主”。
刘大路气得倒仰, 打一架无果后, 连夜将自己爹妈挪回去住。老两口七十多岁了, 走路腰都直不起来,看谁敢动他们!
陈国强确实不敢。
他年富力壮, 对方颤颤巍巍, 万一走近了故意躺地上讹他咋整?
但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僵持两星期后,陈国强上法院把刘大路告了!
这年月走起诉流程非常麻烦,对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人来说尤其困难,什么写材料、开证明、复印打印……光听着就头疼。
所以有句俗话叫“冤死不告状, 屈死不见官”,除非走投无路, 绝不会去法院打官司,一来耗费时间,二来活受罪。
没想到陈国强居然首告了!
这一招可把村里人震得不轻,有的笑话陈国强钻钱眼了,有的怀疑他在法院找通了关系,还有的问大队干部为啥不调解,这点事儿闹到市里。
赵成功:“……”
难道他不想调解吗?他调解失败了啊。
陈国强把土地证藏了二十多年,现在拿出来,明摆着要趁拆迁的机会捞一笔,能捞多少算多少。
他居中调和,想的是先找两边探探底,有一定章程了再把人集中起来吃顿饭,重新写契书按手印,由刘大路掏钱把土地证买回来。
陈国强张嘴要十万,他给砍成了七万,等吃饭时捎上爱党和其他几个管事人,喝两瓶好酒,估计三五万就能把事办妥。
这钱听着不少,但和拆迁的好处相比不算什么,隔壁东牛庄同样有类似纠纷,起步都十万块了。
赵成功自觉办事周到,奈何刘大路一分不出,“全村都知道房子是我买的,我凭啥出钱?”
他半步不肯退,这事就成了死疙瘩,根本解不开。在法院裁决下来之前,老房子当然不能翻盖,更别提装修贴瓷砖了。 姜冬月痛失唯一的大客户,和姜秋红作伴去城里买年货时,忍不住埋怨道:“这人啊,平日里看不出啥,一到钱的事儿上,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还有脸状告别人,哕~”
“你哕也没用,”姜秋红一边翻捡粉条,一边给妹妹灌输人生经验,“法院干啥都讲究个证据,没证据不算数。”
“高明他妈有个堂表叔,投机倒把弄地挺肥,往外借了几万块钱没写借条,觉得乡里乡亲早晚能还。后来折腾着打官司,照样输,人都气病了。”
姜冬月:“那我们村这个还有点儿希望,他买房时有两个证人呢。”
“证人也不好使,”姜秋红买好粉条,又到旁边柜台挑腐竹,“现代人不如以前心眼好,鬼知道法院认不认。” ↑返回顶部↑
“二十四年啦。”刘大路恨恨地捶了下桌子,“国强那个狗东西,不知道从啥旮旯翻出来土地证了,非说他没卖,房子是租给我的,呸!”
姜冬月:“^&*%¥#?”
好家伙,这是千方百计要推磨啊……
第192章 要迁坟 “昨儿晚上大路和国强干仗, 听说都惊公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陈国强平常看起来人模人样,谁知道心那么脏。”
“乡里乡亲的, 他说翻脸就翻脸,咱村谁能干出这种事?”
“光盯着拆迁眼红,也不想想以后儿孙在街面上咋混呀……”
石桥村地方小,有点新鲜事传得飞快,转眼乡亲们全知道了陈刘两家的恩怨,在背后议论纷纷。
然而不管别人说什么,陈国强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非要把房子收回来,甚至放话“一千块钱租二十多年,够让别人占便宜了, 今年必须物归原主”。
刘大路气得倒仰, 打一架无果后, 连夜将自己爹妈挪回去住。老两口七十多岁了, 走路腰都直不起来,看谁敢动他们!
陈国强确实不敢。
他年富力壮, 对方颤颤巍巍, 万一走近了故意躺地上讹他咋整?
但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僵持两星期后,陈国强上法院把刘大路告了!
这年月走起诉流程非常麻烦,对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人来说尤其困难,什么写材料、开证明、复印打印……光听着就头疼。
所以有句俗话叫“冤死不告状, 屈死不见官”,除非走投无路, 绝不会去法院打官司,一来耗费时间,二来活受罪。
没想到陈国强居然首告了!
这一招可把村里人震得不轻,有的笑话陈国强钻钱眼了,有的怀疑他在法院找通了关系,还有的问大队干部为啥不调解,这点事儿闹到市里。
赵成功:“……”
难道他不想调解吗?他调解失败了啊。
陈国强把土地证藏了二十多年,现在拿出来,明摆着要趁拆迁的机会捞一笔,能捞多少算多少。
他居中调和,想的是先找两边探探底,有一定章程了再把人集中起来吃顿饭,重新写契书按手印,由刘大路掏钱把土地证买回来。
陈国强张嘴要十万,他给砍成了七万,等吃饭时捎上爱党和其他几个管事人,喝两瓶好酒,估计三五万就能把事办妥。
这钱听着不少,但和拆迁的好处相比不算什么,隔壁东牛庄同样有类似纠纷,起步都十万块了。
赵成功自觉办事周到,奈何刘大路一分不出,“全村都知道房子是我买的,我凭啥出钱?”
他半步不肯退,这事就成了死疙瘩,根本解不开。在法院裁决下来之前,老房子当然不能翻盖,更别提装修贴瓷砖了。 姜冬月痛失唯一的大客户,和姜秋红作伴去城里买年货时,忍不住埋怨道:“这人啊,平日里看不出啥,一到钱的事儿上,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还有脸状告别人,哕~”
“你哕也没用,”姜秋红一边翻捡粉条,一边给妹妹灌输人生经验,“法院干啥都讲究个证据,没证据不算数。”
“高明他妈有个堂表叔,投机倒把弄地挺肥,往外借了几万块钱没写借条,觉得乡里乡亲早晚能还。后来折腾着打官司,照样输,人都气病了。”
姜冬月:“那我们村这个还有点儿希望,他买房时有两个证人呢。”
“证人也不好使,”姜秋红买好粉条,又到旁边柜台挑腐竹,“现代人不如以前心眼好,鬼知道法院认不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