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09节(2 / 4)
只盼沈德符手下留情,别把同服海狗丸之类的传闻记进去,那他真的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柳贺细细看了一番,张甲征、申用懋同为宰相之后,才学还是有的,将他们取为进士,倒也不是沈自邠徇私。
就这般,万历十一年会试榜正式出炉,会元李廷机,贡士中有叶向高、方从哲这样的未来宰辅,也有汤显
祖这般青史留名的才子。
柳贺作为主考,会试结束后,他自然要接受这些士子的拜见。
李廷机、方从哲年岁比柳贺更大些,叶向高只有二十多岁,因而他才能登上魏忠贤的东林点将录。
李、方二人颇有心机,但于朝事也深有想法,柳贺见这些士子,也是想知晓这些人中何人能为自身所用。
李廷机、叶向高是福建人,方从哲是浙江人,这一批士子中还有王宗沐之子王士琦,柳贺便专问他们开海之事,这几人虽未入官场,却也有干才,柳贺所问,他们都能答得头头是道。
张居正过世后的遭遇让柳贺意识到,一项政令想要延续,一要有利,二要有人。
张居正所推的一条鞭法等之所以能够持续,正是因为它为朝廷创造了足够的利润,天子想要改法,除非能想出比一条鞭法更好的政令,若废了一条鞭法改为原来的税法,朝廷得利少了,这种做法只是吃力不讨好。
其二,便是选出能使政策持续的官员,才不至于落得人亡政息的下场。
柳贺轻轻叹了口气。
他倒不必如此忧虑,他能做的,都已经竭尽所能做到了,若历史仍按它原有的方向行进,只是证明大势不可扭转,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罢了。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柳贺只能顾好自己生前之事。
李廷机与叶向高是一同去见柳贺的,自出了衙门,二人都不由深深舒了口气。
明明他二人才中了会试,可与柳贺相谈时,柳贺竟将他们当成官员一般。
“恩师十分和善,我见到他却如见猛兽般。”叶向高道,“当朝次辅之气度,着实非旁人能及。”
李廷机自负有高才,可他与柳贺论起政事文章,柳贺所想之繁复,头脑之灵通,当真是他生平所见第一人。
在二人心目中,柳三元原本只是一个符号,可自此次会试后见过柳贺真容后,他们心中只有一句感慨——
盛名之下无虚士。
第267章 番外三
番外三
早春三月,阳光比往日更明媚,天气暖和起来之后,外出的游人比以往更多,士子们写诗作画,流连于美景之中。
福建泉州府的泉州港边也是一片极热闹的景象。
宋时,泉州是天下第一大港,这里商贸繁荣,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交易,泉州的商人们既踏实肯干又敢想敢拼,将自己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但自洪武七年撤销泉州市舶司以来,泉州港便日益没落了,洪武时,朝廷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泉州本地的渔民们只得将生计转至内陆,即便有渔民偷摸入海,也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可至如今,泉州港又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一艘艘大船自港口发出,开往吕宋等邻国,还有跋涉十分远的,也如《育言报》中所言的航海家那般,将足迹踏遍世界各地。
原先渔民出海并不容易,如今只需到府衙领一封书,将船只形貌、登船的渔民人数及样貌等信息记录下来就足够。 ↑返回顶部↑
柳贺细细看了一番,张甲征、申用懋同为宰相之后,才学还是有的,将他们取为进士,倒也不是沈自邠徇私。
就这般,万历十一年会试榜正式出炉,会元李廷机,贡士中有叶向高、方从哲这样的未来宰辅,也有汤显
祖这般青史留名的才子。
柳贺作为主考,会试结束后,他自然要接受这些士子的拜见。
李廷机、方从哲年岁比柳贺更大些,叶向高只有二十多岁,因而他才能登上魏忠贤的东林点将录。
李、方二人颇有心机,但于朝事也深有想法,柳贺见这些士子,也是想知晓这些人中何人能为自身所用。
李廷机、叶向高是福建人,方从哲是浙江人,这一批士子中还有王宗沐之子王士琦,柳贺便专问他们开海之事,这几人虽未入官场,却也有干才,柳贺所问,他们都能答得头头是道。
张居正过世后的遭遇让柳贺意识到,一项政令想要延续,一要有利,二要有人。
张居正所推的一条鞭法等之所以能够持续,正是因为它为朝廷创造了足够的利润,天子想要改法,除非能想出比一条鞭法更好的政令,若废了一条鞭法改为原来的税法,朝廷得利少了,这种做法只是吃力不讨好。
其二,便是选出能使政策持续的官员,才不至于落得人亡政息的下场。
柳贺轻轻叹了口气。
他倒不必如此忧虑,他能做的,都已经竭尽所能做到了,若历史仍按它原有的方向行进,只是证明大势不可扭转,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罢了。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柳贺只能顾好自己生前之事。
李廷机与叶向高是一同去见柳贺的,自出了衙门,二人都不由深深舒了口气。
明明他二人才中了会试,可与柳贺相谈时,柳贺竟将他们当成官员一般。
“恩师十分和善,我见到他却如见猛兽般。”叶向高道,“当朝次辅之气度,着实非旁人能及。”
李廷机自负有高才,可他与柳贺论起政事文章,柳贺所想之繁复,头脑之灵通,当真是他生平所见第一人。
在二人心目中,柳三元原本只是一个符号,可自此次会试后见过柳贺真容后,他们心中只有一句感慨——
盛名之下无虚士。
第267章 番外三
番外三
早春三月,阳光比往日更明媚,天气暖和起来之后,外出的游人比以往更多,士子们写诗作画,流连于美景之中。
福建泉州府的泉州港边也是一片极热闹的景象。
宋时,泉州是天下第一大港,这里商贸繁荣,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交易,泉州的商人们既踏实肯干又敢想敢拼,将自己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但自洪武七年撤销泉州市舶司以来,泉州港便日益没落了,洪武时,朝廷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泉州本地的渔民们只得将生计转至内陆,即便有渔民偷摸入海,也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可至如今,泉州港又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一艘艘大船自港口发出,开往吕宋等邻国,还有跋涉十分远的,也如《育言报》中所言的航海家那般,将足迹踏遍世界各地。
原先渔民出海并不容易,如今只需到府衙领一封书,将船只形貌、登船的渔民人数及样貌等信息记录下来就足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