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1 / 2)
‘或许李天王的指引是对的。’
‘那就去一趟泰山拜见府君,不管怎么说,阴府那边,总是要念我一段香火情的,嗯……钟馗、黑白几位,也都是熟识,不至于将我赶出来。’
拿定注意,陈鸢心头盘算青虚那边,与自己这边的规划,旋即叫回老牛抓紧时间赶路。
“哈哈,老夫又回来了。”一进到车厢里,疯老头朝两边格子的木雕,哈哈大笑,不顾木雕惊愕的表情,一把抓过手中当做玩具摆弄起来,随手还将躺在中间的小道童给掀了开去,自个儿喜滋滋的坐到那里,急的胖道人差点拿手去挠他。
“师父坐稳了。”
陈鸢抽了一记鞭子,老牛叫声里,水中白影也飞出,落到一旁,双脚缩去裙底,抱着双膝撑着下巴,安静的看着驾车的陈鸢,眼里满是星星。
车轮滚滚,牛车扬着烟尘,沐着这片明媚的阳光,伴随蝉鸣一路向北而去。
第四百六十八章 命运总挑苦命人
济阴东南。
进入五月的阳光比往年来的灼热一些,逶迤的山势下,人群呈长龙走在崎岖泥路,一道道身影蹒跚,面容带着菜色,粗布的衣裳补了许多补丁,望去山中时,颓然的眼神露出了些许希冀。
看得出队伍里的男女老少都是附近山村百姓,也有从远方赶来的,众人目光交织去的山里,泥路延伸的尽头是一间道观,处处露着破旧,斑驳青苔的院墙裂着缝隙,黑瓦积满了落叶,仿佛与这座大山存在了一样久远。
当~~
钟声悠远回响,一道摇摇晃晃的身影从里面走出时,等候的人紧跟跨过门槛走进观里。刚才出来的身影摇晃着下了几阶石梯,这是全身没有一处完好衣裳的老妪,皮皱的如同枯树,眼眶深陷,脚下的草鞋都在进观时踏破了。
她坐到队伍一侧的石头上,手脚麻利的将断了的草绳编上,打上绳结后,套在脚上踏了两下,挎着竹篮继续摇摇晃晃的下去山脚。
路上不时与相熟的人打声招呼,又悄悄掩了一下竹篮盖着的麻布,里面是两张符,是今日从道长那里求来的,一张贴在堂屋门上,一张烧成灰兑上水给家里的病人服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效果自然是有的。
只是每次好了以后,没几个月又会再次病倒,道长说再用上这两张符,就会彻底治愈。
她信了,也不得不信,镇上看病光问诊、抓药的钱,就把家里掏空了,什么也没治好,如今只能抱着这处道观求神拜佛了。
老妪是山野妇人,没有大名,年轻的时候只记得自己姓刘,嫁人后从了夫姓,再后来年老了,原来姓什么也都记不住了,家里生病的是她孙子,儿子被抓去充军,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来过了,村里人嚼舌根,说她儿子已经死在了外面,儿媳妇不久后在一天夜里偷偷的跑了。
老妇人也没有去儿媳妇的娘家讨说法,日子就那么过吧,又过了一年,最疼爱的孙子病了,这一病差点要了她这条老命。
四处求医,哪里的大夫医术高明,她就背着孙子赶去,最后将棺材本都用完了,连病都没瞧明白,眼看越来越虚弱的孙子,心里想着反正儿子也没了,如果孙子再没了,她就用家里那根麻绳套颈上一挂。
一了百了,跟着一起去了也好。
这是她最后的想法了,后来村里有人从外面回来,告诉老妇人距离这边四十里外的山里,有座道观,很是玄妙,一张符就能让得病的人第二日痊愈。
老妇人起先是不信的,可架不住孙子的病情越发严重,只得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念头,连夜背着孙子去往名叫瓦沟大山。
交了几枚家里仅剩的铜子,终于从那道长手中求来了一张符,依着对方教的方法,一路念念叨叨回到家里,将兑成符水给孙子灌下。
当天夜里,久病在床的孙子浑身发烫,第一次迷迷糊糊的醒过来,叫了她一声大母,老妇人心肝都化了,高兴的一夜都没睡下,就守着孙子一直到天亮。
之后,孩子身子骨恢复过来,能下地,能跑跳,甚至还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起去小沟里捉鱼,抓蛤蟆。
可没多久,好端端的孙子再次病倒,亦如之前的症状,老妪手里也攒了些铜子,再次去往山里,不过这次去,来求符的人更加多了,从山里的道观门口,能一直排到山脚下再到通往附近村子的泥路上。
这一次她等了大半日才求到第二张符,回到家中天色已黑,好在临走时,老妇人将孙子托付邻人帮忙照顾,并没有出什么事,照例服下符水,病怏怏的孙子翌日又活蹦乱跳,四处玩耍起来。
有时候,她就想啊,存点钱,医点钱,磕磕巴巴把孙子拉扯长大,等她到了岁数,两脚一蹬的时候,希望就不再犯病了。
经过第一次,老妇人心里已经有了准备,是否掐算好了时间,孙子还没发病前早早赶往瓦沟观,不过这次去,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衣着打扮不像是普通人。 ↑返回顶部↑
‘那就去一趟泰山拜见府君,不管怎么说,阴府那边,总是要念我一段香火情的,嗯……钟馗、黑白几位,也都是熟识,不至于将我赶出来。’
拿定注意,陈鸢心头盘算青虚那边,与自己这边的规划,旋即叫回老牛抓紧时间赶路。
“哈哈,老夫又回来了。”一进到车厢里,疯老头朝两边格子的木雕,哈哈大笑,不顾木雕惊愕的表情,一把抓过手中当做玩具摆弄起来,随手还将躺在中间的小道童给掀了开去,自个儿喜滋滋的坐到那里,急的胖道人差点拿手去挠他。
“师父坐稳了。”
陈鸢抽了一记鞭子,老牛叫声里,水中白影也飞出,落到一旁,双脚缩去裙底,抱着双膝撑着下巴,安静的看着驾车的陈鸢,眼里满是星星。
车轮滚滚,牛车扬着烟尘,沐着这片明媚的阳光,伴随蝉鸣一路向北而去。
第四百六十八章 命运总挑苦命人
济阴东南。
进入五月的阳光比往年来的灼热一些,逶迤的山势下,人群呈长龙走在崎岖泥路,一道道身影蹒跚,面容带着菜色,粗布的衣裳补了许多补丁,望去山中时,颓然的眼神露出了些许希冀。
看得出队伍里的男女老少都是附近山村百姓,也有从远方赶来的,众人目光交织去的山里,泥路延伸的尽头是一间道观,处处露着破旧,斑驳青苔的院墙裂着缝隙,黑瓦积满了落叶,仿佛与这座大山存在了一样久远。
当~~
钟声悠远回响,一道摇摇晃晃的身影从里面走出时,等候的人紧跟跨过门槛走进观里。刚才出来的身影摇晃着下了几阶石梯,这是全身没有一处完好衣裳的老妪,皮皱的如同枯树,眼眶深陷,脚下的草鞋都在进观时踏破了。
她坐到队伍一侧的石头上,手脚麻利的将断了的草绳编上,打上绳结后,套在脚上踏了两下,挎着竹篮继续摇摇晃晃的下去山脚。
路上不时与相熟的人打声招呼,又悄悄掩了一下竹篮盖着的麻布,里面是两张符,是今日从道长那里求来的,一张贴在堂屋门上,一张烧成灰兑上水给家里的病人服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效果自然是有的。
只是每次好了以后,没几个月又会再次病倒,道长说再用上这两张符,就会彻底治愈。
她信了,也不得不信,镇上看病光问诊、抓药的钱,就把家里掏空了,什么也没治好,如今只能抱着这处道观求神拜佛了。
老妪是山野妇人,没有大名,年轻的时候只记得自己姓刘,嫁人后从了夫姓,再后来年老了,原来姓什么也都记不住了,家里生病的是她孙子,儿子被抓去充军,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来过了,村里人嚼舌根,说她儿子已经死在了外面,儿媳妇不久后在一天夜里偷偷的跑了。
老妇人也没有去儿媳妇的娘家讨说法,日子就那么过吧,又过了一年,最疼爱的孙子病了,这一病差点要了她这条老命。
四处求医,哪里的大夫医术高明,她就背着孙子赶去,最后将棺材本都用完了,连病都没瞧明白,眼看越来越虚弱的孙子,心里想着反正儿子也没了,如果孙子再没了,她就用家里那根麻绳套颈上一挂。
一了百了,跟着一起去了也好。
这是她最后的想法了,后来村里有人从外面回来,告诉老妇人距离这边四十里外的山里,有座道观,很是玄妙,一张符就能让得病的人第二日痊愈。
老妇人起先是不信的,可架不住孙子的病情越发严重,只得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念头,连夜背着孙子去往名叫瓦沟大山。
交了几枚家里仅剩的铜子,终于从那道长手中求来了一张符,依着对方教的方法,一路念念叨叨回到家里,将兑成符水给孙子灌下。
当天夜里,久病在床的孙子浑身发烫,第一次迷迷糊糊的醒过来,叫了她一声大母,老妇人心肝都化了,高兴的一夜都没睡下,就守着孙子一直到天亮。
之后,孩子身子骨恢复过来,能下地,能跑跳,甚至还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起去小沟里捉鱼,抓蛤蟆。
可没多久,好端端的孙子再次病倒,亦如之前的症状,老妪手里也攒了些铜子,再次去往山里,不过这次去,来求符的人更加多了,从山里的道观门口,能一直排到山脚下再到通往附近村子的泥路上。
这一次她等了大半日才求到第二张符,回到家中天色已黑,好在临走时,老妇人将孙子托付邻人帮忙照顾,并没有出什么事,照例服下符水,病怏怏的孙子翌日又活蹦乱跳,四处玩耍起来。
有时候,她就想啊,存点钱,医点钱,磕磕巴巴把孙子拉扯长大,等她到了岁数,两脚一蹬的时候,希望就不再犯病了。
经过第一次,老妇人心里已经有了准备,是否掐算好了时间,孙子还没发病前早早赶往瓦沟观,不过这次去,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衣着打扮不像是普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