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1 / 2)
这样的人,当年竟然屈尊在藕院做小丫鬟,这其中没缘故才怪。
道痴真是庆幸自己出继出来,要不然让自己看着嫡母的脸色吃饭也太难为了些。
三郎虽有些不适的模样,可热情不减,拉着道痴的袖子到了上房,直接去了西次间。
西次间放了书桌几案,上面笔墨纸砚俱全,书桌后还有书柜,里面放着经史子集等书,是个极雅致的书房。
转过隔断的百宝格,里面是卧室,帐子寝具都是簇新的。
三郎道:“屋子早就布置好的,只是我粗心,有什么不到的二郎千万要说话。”
道痴道:“又不常住,只在客房歇几日便好了,如此太麻烦三哥。”
三郎摇头道:“麻烦什么?反正这边也是我一个人,二郎常过来也能做个伴。”
说话的功夫,兄弟两个从西次间出来,到东屋说话。
东次间是三郎的屋子,布局与西面相同。
三郎不收拾客房,而专门收拾个屋子给他,倒是真心实意将他当手足兄弟看。
虽说两家关系,道痴是避之不及的。
道痴却是个不爱欠人情的,只凭三郎对他这份真诚,他就不能看着三郎被陷入杨家的泥潭……
※※※
西跨院里,安伯皱着眉,似有不解。
安嬷嬷见状,道:“听说少爷带了那孽庶回来,可是有什么不对头?少爷性情纯善,别被人欺了去!”
安伯皱眉道:“少爷被那个哄的费心巴力地折腾,我也只当那个是奸的,今天瞅着却是不像。不仅不使人生厌,反而只觉得可亲可敬。”
安嬷嬷撇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若不是面上好的,怎么哄了少爷与姑奶奶去。少爷实在,姑奶奶却是个精明的。这样的人,要是黑心肝,才更防不住。”
安伯摇头道:“还是不像,明儿你见了,就晓得了。真是奇怪,还是头一回,怎么就觉得心里亲近……”
第一百七十一章 端倪(二)
安嬷嬷本是王杨氏出阁前的贴身丫头,后来嫁给给王杨氏的乳兄,是王杨氏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对于道痴这个庶子,她虽没见过,可心里却是厌恶的。要知道,当年崔姨娘可是贵妾,而这个孽庶没落地前,是王老太太千盼万盼的。又同三少爷前后脚落地,若不是生而克母,且又痴傻,说不定就要压了嫡子风头。
安嬷嬷如何能不替王杨氏委屈?
当年晓得道痴是个痴傻的,连王家老太太都弃了,安嬷嬷背后没少念“老天开眼”。
十二房从南昌回乡前,老安嬷嬷病故,王杨氏便打发乳兄一家进京送葬。而后,念他们夫妇两个上了年岁,就安排他们在京荣养。
直到去岁十二房进京,京城繁华,王杨氏怕儿子被人诱拐坏了,信不住王家那些下人,才安排了安伯、安嬷嬷来照看三郎生活起居。
安嬷嬷夫妇虽没有随十二房回安陆,可也得了消息,晓得十二房早年弃养的庶子“病愈”且出继的消息,不得不提着心。
这“出继”是省心,可也有为人诟病的地方。幸好离的远,要不然不说别人,就是杨家这些亲眷背后就要说出花来。
待晓得这出继的孽庶,与嫡姐、嫡兄都交好时,老两口心中虽多了提防,可也并不着急,毕竟容娘与三郎都在京城,离的远了,两下犯不着干系。
而后安陆来信,三郎开始帮着打听房宅,竟是两下撕巴不开。 ↑返回顶部↑
道痴真是庆幸自己出继出来,要不然让自己看着嫡母的脸色吃饭也太难为了些。
三郎虽有些不适的模样,可热情不减,拉着道痴的袖子到了上房,直接去了西次间。
西次间放了书桌几案,上面笔墨纸砚俱全,书桌后还有书柜,里面放着经史子集等书,是个极雅致的书房。
转过隔断的百宝格,里面是卧室,帐子寝具都是簇新的。
三郎道:“屋子早就布置好的,只是我粗心,有什么不到的二郎千万要说话。”
道痴道:“又不常住,只在客房歇几日便好了,如此太麻烦三哥。”
三郎摇头道:“麻烦什么?反正这边也是我一个人,二郎常过来也能做个伴。”
说话的功夫,兄弟两个从西次间出来,到东屋说话。
东次间是三郎的屋子,布局与西面相同。
三郎不收拾客房,而专门收拾个屋子给他,倒是真心实意将他当手足兄弟看。
虽说两家关系,道痴是避之不及的。
道痴却是个不爱欠人情的,只凭三郎对他这份真诚,他就不能看着三郎被陷入杨家的泥潭……
※※※
西跨院里,安伯皱着眉,似有不解。
安嬷嬷见状,道:“听说少爷带了那孽庶回来,可是有什么不对头?少爷性情纯善,别被人欺了去!”
安伯皱眉道:“少爷被那个哄的费心巴力地折腾,我也只当那个是奸的,今天瞅着却是不像。不仅不使人生厌,反而只觉得可亲可敬。”
安嬷嬷撇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若不是面上好的,怎么哄了少爷与姑奶奶去。少爷实在,姑奶奶却是个精明的。这样的人,要是黑心肝,才更防不住。”
安伯摇头道:“还是不像,明儿你见了,就晓得了。真是奇怪,还是头一回,怎么就觉得心里亲近……”
第一百七十一章 端倪(二)
安嬷嬷本是王杨氏出阁前的贴身丫头,后来嫁给给王杨氏的乳兄,是王杨氏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对于道痴这个庶子,她虽没见过,可心里却是厌恶的。要知道,当年崔姨娘可是贵妾,而这个孽庶没落地前,是王老太太千盼万盼的。又同三少爷前后脚落地,若不是生而克母,且又痴傻,说不定就要压了嫡子风头。
安嬷嬷如何能不替王杨氏委屈?
当年晓得道痴是个痴傻的,连王家老太太都弃了,安嬷嬷背后没少念“老天开眼”。
十二房从南昌回乡前,老安嬷嬷病故,王杨氏便打发乳兄一家进京送葬。而后,念他们夫妇两个上了年岁,就安排他们在京荣养。
直到去岁十二房进京,京城繁华,王杨氏怕儿子被人诱拐坏了,信不住王家那些下人,才安排了安伯、安嬷嬷来照看三郎生活起居。
安嬷嬷夫妇虽没有随十二房回安陆,可也得了消息,晓得十二房早年弃养的庶子“病愈”且出继的消息,不得不提着心。
这“出继”是省心,可也有为人诟病的地方。幸好离的远,要不然不说别人,就是杨家这些亲眷背后就要说出花来。
待晓得这出继的孽庶,与嫡姐、嫡兄都交好时,老两口心中虽多了提防,可也并不着急,毕竟容娘与三郎都在京城,离的远了,两下犯不着干系。
而后安陆来信,三郎开始帮着打听房宅,竟是两下撕巴不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