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8章(1 / 2)
因为幼年的遭遇,弘治皇帝的身体一直都非常的不好,身体很虚弱,但也是正因为幼年的这些遭遇,让弘治皇帝的性格宽厚而仁慈。
因为他置身于黑暗和阴影之中的时候,总是有一个个人站出来帮助他,让他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了世间的爱。
故而即便是他登基之后,对于曾经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都能够以宽仁之心放过他们。
当上皇帝之后,弘治皇帝所面对的局势又是内忧外患,内部来说,其父亲宪宗皇帝因为长期不上朝,不见大臣,所有的事情都借助宫中的皇宫,再加上宠信万贵妃,万贵妃则是在朝野之中遍布自己的党羽。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明上下乌烟瘴气,奸佞横行,大明内部矛盾重重,宫中和朝野都需要弘治皇帝去好好的整顿。
同时外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时常骚扰,北方鞑靼那更是年年南下扣关劫掠,西南土司反复无常,辽东女真也时常劫掠辽东边镇。
面对这样的局面,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一直都非常的勤勉,事必躬亲,不仅仅上早朝,上完早朝还会开小会,有时候还会开晚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国之上。
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贤能之臣,肃清朝野的乌烟瘴气,同时又励精图治,试图扭转大明对外的局势。
然而大明朝到了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中期,很多的问题都已经逐渐的暴露出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矛盾日渐凸出。
国库这边的税收又经常收不上来,导致国库空虚,连边关将士的物资都要供应不上了,其中甚至于连粮食都运不过去了。
以前盐商要盐都要运粮去边关才能够拿到盐引去盐场提盐,但是因为天子大肆的赏赐大量的盐引给大臣、王公贵族等等,导致盐商空有盐引却是提不到盐,故而都不愿意运粮去边关地区。
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够该开粮纳中为开银纳中,这更是进一步导致了边关将士的军需严重不足,粮食都没有,时常饿肚子。
同时国库这边又很快收不上盐税的银子来,整个局势一下子就彻底的糜烂,国库空虚,边防空虚,军备松弛,又导致鞑子进一步的不断的南下,形成恶性循环。
弘治皇帝对此也是忧心忡忡,然而却又始终想不出办法来解决这个时期。
文官集团在不断的坐大,官商勾结,任何人一旦试图征收商税,或者是重新丈量土地都会遭到他们的集体反对,大明国库能够征收到的银子越来越少。
一旦天灾人祸的时候,整个大明朝就风雨飘摇。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是不行的,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勉无比的去治理这个国家,然而大明朝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一直到刘晋的出现,在刘晋的辅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的改变了大明朝的局势。
税务改革、吏治改革、军制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下来,大明朝逐渐的强盛起来,再加上海外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硬生生的将只有100多年寿命的大明朝给变得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起来。
同时连弘治皇帝本身,原本因为肠痈而死的弘治皇帝,及时的得到了治疗,通过手术切割了阑尾炎而活到了现在。
“刘晋呢,刘晋呢!”
“他怎么还没有来?”
想到了刘晋,弘治皇帝又大声的喊了起来。
此时此刻,他非常迫切的想要见一见刘晋,和刘晋聊聊以前的事情,谈一谈大明的未来。
“太上皇,刘公他已经在往京城赶来了,想来这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身边的小太监也是连忙恭敬的回道。
这已经不是弘治皇帝第一次喊刘晋了,他时常都会喊刘晋的名字,也会喊李东阳、刘健、谢迁、张懋他们的名字,但喊刘晋是喊的最多的。
同时刘晋也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还让弘治皇帝念叨着的人了,为此朱厚照也是直接给刘晋这边下了圣旨,让刘晋尽快赶回来见一见弘治皇帝。
当然,其实不用朱厚照下圣旨,刘晋也是在赶回来的路上,因为刘晋要见的人还很多,弘治皇帝快不行了,王守仁也是快不行了,他们两个年纪相差不大,王守仁只比弘治皇帝小两岁。
刘晋急匆匆的回大明就是为了见一见他们,见一见这些老友。 ↑返回顶部↑
因为他置身于黑暗和阴影之中的时候,总是有一个个人站出来帮助他,让他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了世间的爱。
故而即便是他登基之后,对于曾经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都能够以宽仁之心放过他们。
当上皇帝之后,弘治皇帝所面对的局势又是内忧外患,内部来说,其父亲宪宗皇帝因为长期不上朝,不见大臣,所有的事情都借助宫中的皇宫,再加上宠信万贵妃,万贵妃则是在朝野之中遍布自己的党羽。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明上下乌烟瘴气,奸佞横行,大明内部矛盾重重,宫中和朝野都需要弘治皇帝去好好的整顿。
同时外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时常骚扰,北方鞑靼那更是年年南下扣关劫掠,西南土司反复无常,辽东女真也时常劫掠辽东边镇。
面对这样的局面,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一直都非常的勤勉,事必躬亲,不仅仅上早朝,上完早朝还会开小会,有时候还会开晚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国之上。
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贤能之臣,肃清朝野的乌烟瘴气,同时又励精图治,试图扭转大明对外的局势。
然而大明朝到了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中期,很多的问题都已经逐渐的暴露出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矛盾日渐凸出。
国库这边的税收又经常收不上来,导致国库空虚,连边关将士的物资都要供应不上了,其中甚至于连粮食都运不过去了。
以前盐商要盐都要运粮去边关才能够拿到盐引去盐场提盐,但是因为天子大肆的赏赐大量的盐引给大臣、王公贵族等等,导致盐商空有盐引却是提不到盐,故而都不愿意运粮去边关地区。
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够该开粮纳中为开银纳中,这更是进一步导致了边关将士的军需严重不足,粮食都没有,时常饿肚子。
同时国库这边又很快收不上盐税的银子来,整个局势一下子就彻底的糜烂,国库空虚,边防空虚,军备松弛,又导致鞑子进一步的不断的南下,形成恶性循环。
弘治皇帝对此也是忧心忡忡,然而却又始终想不出办法来解决这个时期。
文官集团在不断的坐大,官商勾结,任何人一旦试图征收商税,或者是重新丈量土地都会遭到他们的集体反对,大明国库能够征收到的银子越来越少。
一旦天灾人祸的时候,整个大明朝就风雨飘摇。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是不行的,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勉无比的去治理这个国家,然而大明朝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一直到刘晋的出现,在刘晋的辅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的改变了大明朝的局势。
税务改革、吏治改革、军制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下来,大明朝逐渐的强盛起来,再加上海外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硬生生的将只有100多年寿命的大明朝给变得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起来。
同时连弘治皇帝本身,原本因为肠痈而死的弘治皇帝,及时的得到了治疗,通过手术切割了阑尾炎而活到了现在。
“刘晋呢,刘晋呢!”
“他怎么还没有来?”
想到了刘晋,弘治皇帝又大声的喊了起来。
此时此刻,他非常迫切的想要见一见刘晋,和刘晋聊聊以前的事情,谈一谈大明的未来。
“太上皇,刘公他已经在往京城赶来了,想来这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身边的小太监也是连忙恭敬的回道。
这已经不是弘治皇帝第一次喊刘晋了,他时常都会喊刘晋的名字,也会喊李东阳、刘健、谢迁、张懋他们的名字,但喊刘晋是喊的最多的。
同时刘晋也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还让弘治皇帝念叨着的人了,为此朱厚照也是直接给刘晋这边下了圣旨,让刘晋尽快赶回来见一见弘治皇帝。
当然,其实不用朱厚照下圣旨,刘晋也是在赶回来的路上,因为刘晋要见的人还很多,弘治皇帝快不行了,王守仁也是快不行了,他们两个年纪相差不大,王守仁只比弘治皇帝小两岁。
刘晋急匆匆的回大明就是为了见一见他们,见一见这些老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