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大战之前(4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了命令之后,沙西就下了船,搭乘小舟,前往自己的本部战船。
  和沙东不同,沙西大部分时候,都是负责侦查任务,临时充当治安部队的教官。
  李解让他负责灭掉州国,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如果是攻坚,就会选择沙哼、沙哈这样的猛将。
  长期从事侦查任务、地方治安任务的沙西,在灭掉州国之后,完全可以用日常的办公方法来梳理战果。
  这样李解如果在渚宫作战大获成功,需要用到人力的时候,沙西就能立刻组织州国战俘,运送到前线进行消耗。
  打仗这种事情,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万一后勤船团跟不上,万一楚国大部队没有顶到三关、大别山,万一突降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暴雨……
  只要出现这种奇葩状况,前线用人就比较吃紧,中间有个缓冲,显然也要更加有偶底气一些。
  尤其是州国跟楚国并不融洽,作为偃姓国家,州国就是在破产边缘,最近一年,也就是吃到了李解的扩张红利,这才续了命。
  否则按照正常的国家兴衰,州国就应该被楚国彻底消化干净。
  实际上也是如此,州国周围,已经有了大量的楚国力量在投放。
  城寨、兵站、桑田、野人聚落,蚕食鲸吞,不断地压缩着州国的生存空间,整个州国剩下的核心土地,其实已经养不活多少人,不得不转而往长江南岸讨生活。
  可以说是个半农耕半渔猎的国家,而且还非常依赖天气变化进行采集活动。
  整个国家体制相较一百年前,是严重退化。
  伐楚的明暗两路大军,北线大张旗鼓、声势浩大,那气势汹汹的威慑力,不仅仅是逼迫得楚国在大别山西北一线到处建设防御工事,所有山口关卡,都是营寨连绵,土墙不绝。
  楚地本就多湖泊、溪流,地理优势自然也会利用起来,淮水伯府的北线大军,先头部队刚过黄城,楚国已经将地盘上的桥梁津渡全部关闭。
  又借着夏秋交际天气炎热,一把火将大别山南面的密林全部烧了。
  郢都的精英是见识过李解在逼阳之战时候的土工作业,留给吴人太多的林木,楚人拆多少桥梁,吴人就能建多少出来。
  今时不同往日,淮水伯府麾下的工兵,其搭建临时性建筑的能力,甩天下诸侯不知道多少条街。
  一夜之间就城寨林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怎么各自独立,此时楚国的地方势力咬牙也要为楚国而战。
  有投降派,自然也有战个痛快的武斗派。
  被楚国太后杀全家的“负箭国士”之柏举斗氏,在这个当口,还是选择了跟楚国同呼吸共命运。
  原因无他,纯粹就是柏举斗氏跟李解之间的仇恨,也没少到哪里去。
  只要挡住了李解的猖狂进攻,战后论功行赏,柏举斗氏再串联各家反赵太后,机会就更大。
  此时的隐忍,此时的咬牙坚持,都是为了将来更加猛烈的报复。
  “蛮酋行军当真迅疾,昨日还在黄城,今日已近大隧关!”
  斥候的回报,让大隧关守将斗尊很是震惊,他心知肚明,整个楚国,能有这样行动力执行力的部队,少之又少。
  陵师因为郢都内乱,很多老卒都被打散,现在集结起来的陵师,乱七八糟的新人多得是。
  老将虽有,可都是赵太后的舔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