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生产力决定了一个王国能否走得更远,正是汉武帝晚年这一番悔过,才让这辆稍有偏航的马车,被冥冥中的力量重新拉回了赛道。
  人到晚年,总是变得固执己见,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也会有这样的毛病,甚至当我们老去,也许也会变成一样的人。
  这是因为时光将尽,如果在这个时候承认错误,会让人有一种否定自己一生,进而整个人被否定的感觉。
  在这样的考量下,汉武帝的改变显得尤为珍贵,他甚至用这样谦卑的话语给自己降罪: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总观历史上下,只此一人有此壮举。
  从此,汉武帝不仅是那个开疆拓土、南征北战的霸王,更是一个内愿自省的明主,是历朝历代帝王中一颗不一样的明珠。
  况且,正如君子论迹不论心,重整农业,不复出军,赐丞相封富民侯,不再相信方士的不老传说,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改变。
  我想,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算是他为了政治目的有什么私心,应该也没有那个能耐,能穿越千年,去西汉把史官的笔抢过来,改写《盐铁论》,篡改《汉书》。
  更何况人家司马光大概也没有安这样的心,只需要打开历史年鉴,翻一翻便能得知,《资治通鉴》的前半本书写完的时候,还没有王安石变法这回事呢。再怎么样,也不能改了之前的稿子,来宣扬“不复出军”的思想。
  所以,这种司马光阴谋论,也是不对的。
  所谓的制造汉武帝,其中真真假假,一目了然。】
  汉武帝听完,才对自己晚年的“轮台罪己”有所了解。
  “不复出军……”他低低地将这个四个字在唇齿间转了个来回。
  这与他现在的一腔热血抱负是完全相反的,对于时年方三十七的汉武帝来说,正值壮年的他并不能理解晚年自己的一系列举动。
  他不禁在闪过一丝疑虑——难道朕的南征北战,竟是个错误的决定吗,还有李广利带兵出征匈奴,为何会投降而败?
  这个蠢蛋,竟然投降给匈奴当孙子,朕怎么会把军队交给这么个玩意儿?其他将军呢,卫青、霍去病,都去哪里了。
  他的思绪在这里被自己打断——是啊,这两位不世出的将军,那时只怕是都已不在了。
  “李广利何在!”
  先把这个叛徒给揪出来!
  无人应答,半晌,只有卫青回道:“回陛下,军中……军中并无此人。”
  汉武帝哼了一声:“罢了,既尚未入军,便不治他的罪。”
  毕竟此时方才是公元前119年,距离李广利受汉武帝重用可还早着呢,要知道李夫人的受宠,都还在七年后,更不用说这个李家外戚了。
  不过这些内容天幕不曾提到,汉武帝便也不知晓,只能把这个叛徒的名字先记在心中,等着日后此人出现,再作定夺。
  “陛下,臣有一议。”
  人群中,东方朔放下手中的毛笔,立正行礼。
  得到汉武帝的应允后,他继续道:“陛下不必为天幕之言所困扰。”
  他是个机智敏锐的臣子,言辞敏捷,在所有人没意识到的时候,便读出了汉武帝心中的徘徊。
  “请陛下宽恕臣言语中的失敬,但天幕虽方才言论中,对陛下日后的罪己诏多有赞叹,仿佛陛下真的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一般。但这一切均不是陛下与臣等需要在意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