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3 / 4)
两份战报,以海路军的战报先一步送到了西平堡。
在这份战报中,郑芝龙向刘衍禀报,海路军各部将士已经以海州卫、盖州卫为据点,构筑了一道完整的防线,海路军各部将士目前进驻各处、严阵以待,已经部署还了一道口袋阵,就等着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一头撞进来。
“下官不敢保证能够歼灭清军主力于辽河沿岸,但定然可以将清军数十万主力阻击于辽河一带,不让奴酋率部向沈阳方向推进一步!”
有了郑芝龙在战报中做出的保证,刘衍的心中踏实了不少,如果能够在辽河一带歼灭多尔衮所部清军主力,那辽东之战就可以提前画上句号了。
而刘衍早就拟定的各种后续计划,也可以提前一步展开施行,毕竟大明的国势、华夏的未来,总不能让满清一直拖延着。
随后刘衍按照郑芝龙在军报中的奏报,在舆图上一一标记出海路军各部的具体布防情况。
目前,海路军编制下的国防军第十五军、第十六军,以及国防军第十军一字摆开,从北向南,三支国防军分别以海州卫城和盖州卫城为核心进行部署。
总兵官郑成功率领国防军第十五军军部和右营驻守在海州卫城,左营驻守海州卫城西北方向的东昌堡、牛压驿。
总兵官陈晖率领国防军第十六军军部、左营驻守盖州卫城一带,右营驻守盖州卫北面的梁房口关和耀州驿一带。
郑芝龙与总兵官郑义率领国防军第十军驻守在海州卫、盖州卫防线东面的析木城,这里位于整条防线中间的后方,便于对清军的进攻展开反击,以及随时支援防线各处。
虽然海路军将士并没有用庞大的防线直接对清军后路进行物理切断,但是各部将士以各处据点为核心,分兵部署,已经封锁了清军的退路,多尔衮想要平安渡过辽河,顺利退回沈阳城,就一定要先将海路军的各处防线扫清。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注,对于郑芝龙的部署很满意,能够横行南洋多年的枭雄,果然不是白给的。刘衍不敢说多尔衮一定无法突破海路军的防线,可是即便突破了,也要迁延时日,至少也要掉几层皮!
接着,刘衍便看了西路军的战报。
目前李定国率领西路军二十万将士已经渡过了北面的烂蒲河,再有两天时间就能抵达沈阳城以西,大约相距百余里的长勇堡。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记,估算了一下距离,从长勇堡到沈阳城,李定国率领的西路军大概只需要四、五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东路军与海路军将多尔衮部合围在辽河一带了!”
刘衍心中盘算了一下,随后目光便聚焦在沈阳城,而后又扫到了辽河一带,思索了片刻,便亲笔给郑芝龙、李定国写命令。
“现东路军已经抵达西平堡,正在逐步向辽河方向推进,海路军各部将士做好大战准备,不惜代价将清军主力阻击在辽河一带,等候东路军前来参与围歼作战。”
“西路军将士在抵达长勇堡后,不必再隐藏踪迹,应以全速推进到沈阳城下,不给清军留守兵力足够的反应时间,尽快破城,不惜代价攻占沈阳城。对于城中满人、蒙古人部众,则以杀伤为主,不惜代价消耗满人、蒙古人的人口基数……”
刘衍给海路军、西路军下达最新的命令之后,依旧命人通过海路和大黑山的路径送了出去。
与此同时,在辽河西岸的西宁堡内,多尔衮正面色凝重的看着舆图,身边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也是眉头紧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非常的阴沉,让外面把守的满州两黄旗巴牙喇兵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片刻之后,多尔衮沉声说道:“各部斥候传回的消息不会有错,明军这一路兵马,已经将辽河东岸全面封锁住。在辽河东面的东昌堡、牛压驿、耀州驿、梁房口关等处,都有大量的明军精锐布防,各处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几处据点之间,还有大量的明军骑兵游走,构筑了一整条防御体系。”
一旁的代善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按照各方情报的显示,辽河东面的明军也有十几万人马,那我军冲破这道防线至少也需要十天半月,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伤亡。”
“这么长的时间,刘衍率领的几十万主力大军就算是爬,也能爬到战场参战了!”
代善的话就像一记重锤,重重的敲打在多尔衮等人的心头,让众人有些窒息。
这时赖慕布说道:“陛下,如果我军直接向北,从平山台的方向直接进山,穿插到辽阳城,然后再回到沈阳城,如何?”
这条线路多尔衮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样一来,大军就要重演当初在北直隶龙门关的故事,不但要放弃大军的辎重,而且军中的战马也要放弃许多,这样重大的损失,无异于一场惨败!
费扬果说道:“陛下,强渡辽河、突破明军的封锁,我军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火炮助阵,甚至连足够的船只都没有。根据斥候送回的消息,辽河东岸的那股明军,几乎将沿岸的船只全部搜罗走了,我军就算现造浮桥和船只,也是来不及的!”
随后代善看着纠结的多尔衮,说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最紧要的还是保存兵力,我军急需返回沈阳城驻守,否则一旦沈阳城丢失,大清的根基就完了!”
现在沈阳城一带聚集了满人和蒙古人几乎绝大多数的部众,一旦沈阳城被明军另一路大军攻占,那多尔衮就算全歼了刘衍部几十万大军,也是无济于事了。 ↑返回顶部↑
在这份战报中,郑芝龙向刘衍禀报,海路军各部将士已经以海州卫、盖州卫为据点,构筑了一道完整的防线,海路军各部将士目前进驻各处、严阵以待,已经部署还了一道口袋阵,就等着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一头撞进来。
“下官不敢保证能够歼灭清军主力于辽河沿岸,但定然可以将清军数十万主力阻击于辽河一带,不让奴酋率部向沈阳方向推进一步!”
有了郑芝龙在战报中做出的保证,刘衍的心中踏实了不少,如果能够在辽河一带歼灭多尔衮所部清军主力,那辽东之战就可以提前画上句号了。
而刘衍早就拟定的各种后续计划,也可以提前一步展开施行,毕竟大明的国势、华夏的未来,总不能让满清一直拖延着。
随后刘衍按照郑芝龙在军报中的奏报,在舆图上一一标记出海路军各部的具体布防情况。
目前,海路军编制下的国防军第十五军、第十六军,以及国防军第十军一字摆开,从北向南,三支国防军分别以海州卫城和盖州卫城为核心进行部署。
总兵官郑成功率领国防军第十五军军部和右营驻守在海州卫城,左营驻守海州卫城西北方向的东昌堡、牛压驿。
总兵官陈晖率领国防军第十六军军部、左营驻守盖州卫城一带,右营驻守盖州卫北面的梁房口关和耀州驿一带。
郑芝龙与总兵官郑义率领国防军第十军驻守在海州卫、盖州卫防线东面的析木城,这里位于整条防线中间的后方,便于对清军的进攻展开反击,以及随时支援防线各处。
虽然海路军将士并没有用庞大的防线直接对清军后路进行物理切断,但是各部将士以各处据点为核心,分兵部署,已经封锁了清军的退路,多尔衮想要平安渡过辽河,顺利退回沈阳城,就一定要先将海路军的各处防线扫清。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注,对于郑芝龙的部署很满意,能够横行南洋多年的枭雄,果然不是白给的。刘衍不敢说多尔衮一定无法突破海路军的防线,可是即便突破了,也要迁延时日,至少也要掉几层皮!
接着,刘衍便看了西路军的战报。
目前李定国率领西路军二十万将士已经渡过了北面的烂蒲河,再有两天时间就能抵达沈阳城以西,大约相距百余里的长勇堡。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记,估算了一下距离,从长勇堡到沈阳城,李定国率领的西路军大概只需要四、五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东路军与海路军将多尔衮部合围在辽河一带了!”
刘衍心中盘算了一下,随后目光便聚焦在沈阳城,而后又扫到了辽河一带,思索了片刻,便亲笔给郑芝龙、李定国写命令。
“现东路军已经抵达西平堡,正在逐步向辽河方向推进,海路军各部将士做好大战准备,不惜代价将清军主力阻击在辽河一带,等候东路军前来参与围歼作战。”
“西路军将士在抵达长勇堡后,不必再隐藏踪迹,应以全速推进到沈阳城下,不给清军留守兵力足够的反应时间,尽快破城,不惜代价攻占沈阳城。对于城中满人、蒙古人部众,则以杀伤为主,不惜代价消耗满人、蒙古人的人口基数……”
刘衍给海路军、西路军下达最新的命令之后,依旧命人通过海路和大黑山的路径送了出去。
与此同时,在辽河西岸的西宁堡内,多尔衮正面色凝重的看着舆图,身边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也是眉头紧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非常的阴沉,让外面把守的满州两黄旗巴牙喇兵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片刻之后,多尔衮沉声说道:“各部斥候传回的消息不会有错,明军这一路兵马,已经将辽河东岸全面封锁住。在辽河东面的东昌堡、牛压驿、耀州驿、梁房口关等处,都有大量的明军精锐布防,各处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几处据点之间,还有大量的明军骑兵游走,构筑了一整条防御体系。”
一旁的代善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按照各方情报的显示,辽河东面的明军也有十几万人马,那我军冲破这道防线至少也需要十天半月,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伤亡。”
“这么长的时间,刘衍率领的几十万主力大军就算是爬,也能爬到战场参战了!”
代善的话就像一记重锤,重重的敲打在多尔衮等人的心头,让众人有些窒息。
这时赖慕布说道:“陛下,如果我军直接向北,从平山台的方向直接进山,穿插到辽阳城,然后再回到沈阳城,如何?”
这条线路多尔衮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样一来,大军就要重演当初在北直隶龙门关的故事,不但要放弃大军的辎重,而且军中的战马也要放弃许多,这样重大的损失,无异于一场惨败!
费扬果说道:“陛下,强渡辽河、突破明军的封锁,我军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火炮助阵,甚至连足够的船只都没有。根据斥候送回的消息,辽河东岸的那股明军,几乎将沿岸的船只全部搜罗走了,我军就算现造浮桥和船只,也是来不及的!”
随后代善看着纠结的多尔衮,说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最紧要的还是保存兵力,我军急需返回沈阳城驻守,否则一旦沈阳城丢失,大清的根基就完了!”
现在沈阳城一带聚集了满人和蒙古人几乎绝大多数的部众,一旦沈阳城被明军另一路大军攻占,那多尔衮就算全歼了刘衍部几十万大军,也是无济于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