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宋英宗与高滔滔(2 / 3)
然而,虽然曹皇后理论上是赵曙的母亲,也是爱妻的姨母兼养母,他登基后还是和曹皇后有了芥蒂。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加。一些宦官便不断在曹太后面前说赵曙的坏话,曹太后不由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
曹太后委屈地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意为:我无儿无女,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能请你们帮我做主压制那小子。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他一般见识吧。难道您希望别人象议论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
一日韩琦独入内廷,赵曙气愤地说:“太后待我无恩。”意为:以前他们夫妻就欺负我,现在还想欺负我,没那种好事儿!”
韩琦道:“陛下是仁宗的侄子,仁宗的侄子有很多,为什么你能当皇帝?还不是因为你谦虚谨慎不想当皇帝,越是不想当皇帝越能当皇帝,这就是你当皇帝的原因。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作的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不清楚吗?您只管尽您作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您。”
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遂进问太后起居,自陈病时昏乱得罪慈躬,伏望矜宥等语。太后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母致违和,我已喜慰无穷,还有甚么计较?况皇儿四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难道反有异心么?”英宗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怎能治国?”太后亦不禁下泪,亲扶帝起,且道:“国事有大臣辅弼,我一妇人,不得已暂时听政,所有目前要务,仍凭宰相取决,我始终未敢臆断,待皇儿身体复原,我即归政,莫谓我喜欢称制呢。”英宗道:“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不要撤帘!”自是母子欢好如初。
高滔滔也总算是松了口气。赵曙和曹太后闹起来,最为难的就是她,好在两边终于消停了。
越年改元治平。韩琦想太后撤帘还政,入朝奏事时请英宗裁决十余件。裁决既毕,琦琦叩首道:“皇上亲断万几,又兼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画无不完善,臣年老力衰恐不胜任,就此乞休幸祈赐准!”太后道:“朝廷大事全仗相公,相公如何可去!我却不妨退居深宫呢。”韩琦复道:“太后归政诚属盛德,但不知于何日撤帘?”太后道:“要撤帘现在就撤,何必另定日子呢?”言罢匆匆趋入后宫。銮仪司把帘除下,御屏后尚见后衣。曹后贤明,内外都惊为异事。
宋英宗与高滔滔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帝后情深,英宗的四子四女皆为高滔滔所生。宋英宗身为一个帝王,对后宫佳丽完全没有想法,他眼里只有高皇后,而在高滔滔的眼里,赵曙就是赵曙,是自己的爱人,不是什么九五之尊。
很多人说宋英宗惧内,真是笑话,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要是真的想娶妃,还怕她皇后吗?所以他不是惧内,而是一个男人深爱他的女人,愿意给她尊重和幸福。
曹太后见宋英宗迟迟不肯纳妃,让人带话给儿媳兼外甥女的高皇后说:“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左右岂无一两个侍御者耶?”高皇后听了婆婆兼姨妈的话很不高兴,直接顶回去说,“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耳,即不曾嫁他官家。“(意思我嫁的人是十三团练赵宗实,不是当今皇帝)。
曹太后亲自将她抚养长大,而且以半副公主的仪仗把她嫁给赵宗实,却还是管不了她。
不过治平三年底赵曙生病,大概是为了冲喜,曹太后还是给英宗选了三位嫔妃,赵曙也只能笑纳。
其实这三个嫔妃才是最可怜的:皇上不喜欢,但是又不好改嫁。
很显然,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真正的举世无双。如果你把才华和能力甚至身份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值不值得你爱的标准,那可能你永远找不到你满意的爱情。
一个人的人生路上,也不可能做到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难免有遇到挫折和失落的时候。那些只看到当下繁花似锦,不愿意承受将来落叶纷飞的人,也是得不到美满的爱情的。
爱情当如涓涓细流,任世间花开花落,任周围花鸟虫鱼,我自只沿着和你约定的方向静静流淌。 ↑返回顶部↑
宋仁宗对赵曙挺不厚道的,没儿子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不情不愿地将赵曙接到宫中,一生下儿子就急急忙忙的把人送回家去,过上几年儿子夭折了,韩琦、包拯等大臣强烈建议他立赵曙为继承人,他百般推辞,说自己还年轻,还能生儿子,让大家再等等。
等来等去,等了位公主。大臣们旧事重提,宋仁宗硬是扛住了,继续在后宫努力,同时对赵曙有了意见,认为他串连朝臣,赵曙为证清白,以守孝为名不接受朝廷让他当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的任命。
其实自打被选为皇嗣之后,赵曙的处境就比较艰难。宋仁宗心心念念要生自己的儿子,对赵曙没有父子之情,大臣们越欣赏赵曙,他就越觉得赵曙居心叵测,对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赵曙也是个有气性的小伙子。你不想认我当儿子?我还不想认你当爹呢!也不稀罕那皇子之位。
庆历七年三月,高滔滔嫁给赵宗实,当时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这对小夫妻婚后生活美满,他们在濮王府一起生活了15年。
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生了重病,确定自己不行了,才依群臣所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心里是憋着股火的,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什么呢?爷不伺候了,不想当备胎!连上十多遍奏疏推辞。
后来在大臣们的劝告下才入了宫,临行前还对家人说:“你们好好的守着家,官家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他这是有经验了,知道皇帝一有儿子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不过这次宋仁宗没生儿子,自己反而驾崩了。
赵曙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但他对宋仁宗还是有怨,便迁怒于家卷。
把宋仁宗的女儿们全都赶出宫去,腾出来的宫殿给自己的女儿住,宋仁宗的妃嫔们安置到偏远的居所,待遇也不怎么样。
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自是不能像普通妃嫔那样处置,但在赵曙心里,她和宋仁宗是一伙的,都造成了自己的痛苦。
从上一位太后刘娥开始,北宋有了太后临朝听政的习惯,赵曙继位后也不得不请曹太后和自己一起处理军政事务。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赵曙当然不乐意。
赵曙即位之初举措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至杖挞相加。一些宦官便不断在曹太后面前说赵曙的坏话,曹太后不由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
曹太后委屈地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意为:我无儿无女,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能请你们帮我做主压制那小子。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他一般见识吧。难道您希望别人象议论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
一日韩琦独入内廷,赵曙气愤地说:“太后待我无恩。”意为:以前他们夫妻就欺负我,现在还想欺负我,没那种好事儿!”
韩琦道:“陛下是仁宗的侄子,仁宗的侄子有很多,为什么你能当皇帝?还不是因为你谦虚谨慎不想当皇帝,越是不想当皇帝越能当皇帝,这就是你当皇帝的原因。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作的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不清楚吗?您只管尽您作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您。”
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遂进问太后起居,自陈病时昏乱得罪慈躬,伏望矜宥等语。太后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母致违和,我已喜慰无穷,还有甚么计较?况皇儿四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难道反有异心么?”英宗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怎能治国?”太后亦不禁下泪,亲扶帝起,且道:“国事有大臣辅弼,我一妇人,不得已暂时听政,所有目前要务,仍凭宰相取决,我始终未敢臆断,待皇儿身体复原,我即归政,莫谓我喜欢称制呢。”英宗道:“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不要撤帘!”自是母子欢好如初。
高滔滔也总算是松了口气。赵曙和曹太后闹起来,最为难的就是她,好在两边终于消停了。
越年改元治平。韩琦想太后撤帘还政,入朝奏事时请英宗裁决十余件。裁决既毕,琦琦叩首道:“皇上亲断万几,又兼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画无不完善,臣年老力衰恐不胜任,就此乞休幸祈赐准!”太后道:“朝廷大事全仗相公,相公如何可去!我却不妨退居深宫呢。”韩琦复道:“太后归政诚属盛德,但不知于何日撤帘?”太后道:“要撤帘现在就撤,何必另定日子呢?”言罢匆匆趋入后宫。銮仪司把帘除下,御屏后尚见后衣。曹后贤明,内外都惊为异事。
宋英宗与高滔滔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帝后情深,英宗的四子四女皆为高滔滔所生。宋英宗身为一个帝王,对后宫佳丽完全没有想法,他眼里只有高皇后,而在高滔滔的眼里,赵曙就是赵曙,是自己的爱人,不是什么九五之尊。
很多人说宋英宗惧内,真是笑话,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要是真的想娶妃,还怕她皇后吗?所以他不是惧内,而是一个男人深爱他的女人,愿意给她尊重和幸福。
曹太后见宋英宗迟迟不肯纳妃,让人带话给儿媳兼外甥女的高皇后说:“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左右岂无一两个侍御者耶?”高皇后听了婆婆兼姨妈的话很不高兴,直接顶回去说,“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耳,即不曾嫁他官家。“(意思我嫁的人是十三团练赵宗实,不是当今皇帝)。
曹太后亲自将她抚养长大,而且以半副公主的仪仗把她嫁给赵宗实,却还是管不了她。
不过治平三年底赵曙生病,大概是为了冲喜,曹太后还是给英宗选了三位嫔妃,赵曙也只能笑纳。
其实这三个嫔妃才是最可怜的:皇上不喜欢,但是又不好改嫁。
很显然,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真正的举世无双。如果你把才华和能力甚至身份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值不值得你爱的标准,那可能你永远找不到你满意的爱情。
一个人的人生路上,也不可能做到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难免有遇到挫折和失落的时候。那些只看到当下繁花似锦,不愿意承受将来落叶纷飞的人,也是得不到美满的爱情的。
爱情当如涓涓细流,任世间花开花落,任周围花鸟虫鱼,我自只沿着和你约定的方向静静流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