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后蜀)称帝(2 / 3)
此时的董璋十分的嚣张,他击败了孟知祥的三千骑兵,觉得孟知祥也不过还是如此,之前他在出兵前就召集大军,说他想要进攻成都,看看大臣们的意思,这些大将和谋士对于董璋的这个提议全部都是十分的赞同。
当然这里面之所以他们都觉得能成功,其实也不一定他们心里真的就这么想的,但是他们知道要是成功了,他们就能得到巨大的好处,但是失败了,大不了再换一个主子就行了,这基本上就是董璋的这些部下们的心思,而历朝历代被这样的臣子毁掉的皇帝和统帅数不胜数。
除了这些人同意之外,只有一个人不同意出兵,他的理由是这样的,“西川这么大的地盘,这里面最大的就是成都,而且这里长期以来都是首府镇所,城墙高大坚固,而且现在还是夏天,气候湿热不太适合进军,再说了咱们进军师出无名,不能够凝聚军心啊,所以不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这一生反对在**大海般的同意声中变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董璋自然也不会听,还是执意出兵,而此时他取得了一场开门红,击败了西川的先头部队。
就在董璋沉浸在击败了孟知祥先锋时候,成都城内的军队也出发了,带兵的自然是击败了石敬瑭的赵廷隐,赵廷隐带着三万大军先行出发,而后孟知祥率领主力在后面跟上。
但是就在这时董璋自作聪明搞了几封信交给孟知祥,说是他之所以来西川,不是他想打西川,而是孟知祥的大将赵廷隐和第一军事也是西川节度副使赵季良让他来的,他们里应外合想要拿下西川。
可是孟知祥拿下了这封信之后,哈哈大笑,然后交给了赵廷隐,赵廷隐看了之后,把这封信摔在了地上对孟知祥说道:“这董璋是想让大帅杀了我和节度副使大人。”
孟知祥也不管那封信,而是继续勉励他好好打仗,随后赵廷隐辞别孟知祥找董璋闹事去了。
这一招董璋的计谋没有发挥作用,不过也怨董璋的这一招实在是太低级了,只要是有点脑瓜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离间之计,先说这个赵廷隐,这家伙跟着孟知祥这么久。多少次带着军队独立执行任务,对于孟知祥都是忠心耿耿,反叛的可能性很小。
要是会所赵廷隐还有点反叛的可能,那么董璋把赵季良加上,那就真的是画蛇添足,想要拉低孟知祥的智商了,赵季良和孟知祥两个人多少年的老朋友的,现在在西川两个老伙计闹得热热闹闹的,事业越来越大,赵季良反叛孟知祥?很怀疑董璋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构造?
赵廷隐带着大军在汉州地界上和董璋的军队相持,眼瞅着战斗就要打响了,孟知祥听说之后,急忙带着八千精锐赶赴汉州,至于成都就交给了赵季良。
等到孟知祥到了汉州,双方排开阵仗正式开始作战了,但是在这边就是大眼瞪小眼,董璋不出兵,孟知祥也不出兵,孟知祥就等着董璋。
过了半天,董璋站在高处往外面看,看到孟知祥的军队军容整齐,阵势很浩大,心里稍微有点胆怯,于是就下令他的军队后撤一点,但是还是不打,就在这看着。
最后还是董璋的一个部下受不了了,找到了董璋就说到:“大帅,你这啥意思,这天这么人,咱们在大太阳底下都快晒成人干了,你这到底还打不打啊,不打咱们回汉州城去啊。”
董璋这时候闻言,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下令进攻。
但是孟知祥军队不仅仅吓住了董璋,一些大将也觉得西川要胜利了,而董璋迟迟不敢交战,肯定是心虚了,所以战斗还没开始,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向孟知祥投降。
张守进投降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情报:“董璋就这些人了,后面没有援兵和后续部队啥的了,要是能够灭掉这一支军队,董璋就完了,大帅你赶紧进攻吧。”
随后双方展开厮杀,孟知祥找了一个高地总览全局进行指挥作战,但是局势此时对于孟知祥并不是很有利,虽然一开始它占据了上风,甚至东川还有临阵投降的,但是此时西川军却节节败退,很快就失去了不少阵地。
孟知祥急忙通知赵廷隐亲自出战,希望能够挽回败局,但是赵廷隐出动了三次,却都是失败,此时董璋董传军的士气越来越旺,孟知祥心里有点害怕了,他只要要是这一战失败了,他的成都就危险了。
随后孟知祥冲下山坡,指挥一直在后方的军队冲了上去,这一支军队早看着前面溃败心里不满了,而且他们还是在孟知祥的带领下冲上起的,看着自己的大帅在前面一个个自然是更加的卖力。
孟知祥的出场瞬间改变了局势,董璋军队大败。
董璋起的要死,捶打着胸膛大吼:“我的亲军全没了,以后还能依靠谁啊。”
无奈之下董璋带着几个侍卫仓皇逃离在战场上打仗的东川兵看他们的主将都跑了,他都跑了,跑不掉的就投降了,反正这年头给谁卖命都是为了一口饭吃。
孟知祥不准备放过董璋,又派人去追杀董璋,一直追到了汉州城,但是董璋根本不敢在城里停驻,至于追杀董璋的那些将士则在城里抢东西去了,也不追杀董璋了。
因此董璋才能保住一条小命跑到了梓州城里,之前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见到了董璋就问道:“大帅带着大军出征,为啥现在就十多个人回来啦。”
董璋这时候只能是泪流满面,就像是小媳妇一样,哭的说不出来话。等过了一会董璋安定下来正在好好吃饭,结果就听见外面乱哄哄的,知道不好了,于是就拉着媳妇就跑。
原来当初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和董璋的侄子联合起来要造反了,他们抓住了董璋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死了,封闭府库,开城门迎接西川军接管梓州。
在这不要说那个部下不忠诚,本来他就不赞同进攻西川,现在失败了,梓州城没多少兵,防不住,早晚还是失败,要是败了他这个不主战的人还要为董璋赔上性命,不值得,所以他造反我觉得还是情有可原的。
本来按照规矩,战场上谁的功劳最大,谁就能成为打下来的地盘的节度使,所以拿下了东川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赵廷隐这是要做东川节度使了,但是驻守在遂州的大将李仁罕不满意,他也想到东川混个节度使当当,结果他和赵廷隐互不相让,闹了起来。
最终无奈之下,孟知祥只好自己兼任东川节度使,让他们两个都不做,这样谁也都不会不满意了。随后又割出来了几个州重新设了一个镇所交给赵廷隐。 ↑返回顶部↑
当然这里面之所以他们都觉得能成功,其实也不一定他们心里真的就这么想的,但是他们知道要是成功了,他们就能得到巨大的好处,但是失败了,大不了再换一个主子就行了,这基本上就是董璋的这些部下们的心思,而历朝历代被这样的臣子毁掉的皇帝和统帅数不胜数。
除了这些人同意之外,只有一个人不同意出兵,他的理由是这样的,“西川这么大的地盘,这里面最大的就是成都,而且这里长期以来都是首府镇所,城墙高大坚固,而且现在还是夏天,气候湿热不太适合进军,再说了咱们进军师出无名,不能够凝聚军心啊,所以不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这一生反对在**大海般的同意声中变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董璋自然也不会听,还是执意出兵,而此时他取得了一场开门红,击败了西川的先头部队。
就在董璋沉浸在击败了孟知祥先锋时候,成都城内的军队也出发了,带兵的自然是击败了石敬瑭的赵廷隐,赵廷隐带着三万大军先行出发,而后孟知祥率领主力在后面跟上。
但是就在这时董璋自作聪明搞了几封信交给孟知祥,说是他之所以来西川,不是他想打西川,而是孟知祥的大将赵廷隐和第一军事也是西川节度副使赵季良让他来的,他们里应外合想要拿下西川。
可是孟知祥拿下了这封信之后,哈哈大笑,然后交给了赵廷隐,赵廷隐看了之后,把这封信摔在了地上对孟知祥说道:“这董璋是想让大帅杀了我和节度副使大人。”
孟知祥也不管那封信,而是继续勉励他好好打仗,随后赵廷隐辞别孟知祥找董璋闹事去了。
这一招董璋的计谋没有发挥作用,不过也怨董璋的这一招实在是太低级了,只要是有点脑瓜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离间之计,先说这个赵廷隐,这家伙跟着孟知祥这么久。多少次带着军队独立执行任务,对于孟知祥都是忠心耿耿,反叛的可能性很小。
要是会所赵廷隐还有点反叛的可能,那么董璋把赵季良加上,那就真的是画蛇添足,想要拉低孟知祥的智商了,赵季良和孟知祥两个人多少年的老朋友的,现在在西川两个老伙计闹得热热闹闹的,事业越来越大,赵季良反叛孟知祥?很怀疑董璋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构造?
赵廷隐带着大军在汉州地界上和董璋的军队相持,眼瞅着战斗就要打响了,孟知祥听说之后,急忙带着八千精锐赶赴汉州,至于成都就交给了赵季良。
等到孟知祥到了汉州,双方排开阵仗正式开始作战了,但是在这边就是大眼瞪小眼,董璋不出兵,孟知祥也不出兵,孟知祥就等着董璋。
过了半天,董璋站在高处往外面看,看到孟知祥的军队军容整齐,阵势很浩大,心里稍微有点胆怯,于是就下令他的军队后撤一点,但是还是不打,就在这看着。
最后还是董璋的一个部下受不了了,找到了董璋就说到:“大帅,你这啥意思,这天这么人,咱们在大太阳底下都快晒成人干了,你这到底还打不打啊,不打咱们回汉州城去啊。”
董璋这时候闻言,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下令进攻。
但是孟知祥军队不仅仅吓住了董璋,一些大将也觉得西川要胜利了,而董璋迟迟不敢交战,肯定是心虚了,所以战斗还没开始,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向孟知祥投降。
张守进投降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情报:“董璋就这些人了,后面没有援兵和后续部队啥的了,要是能够灭掉这一支军队,董璋就完了,大帅你赶紧进攻吧。”
随后双方展开厮杀,孟知祥找了一个高地总览全局进行指挥作战,但是局势此时对于孟知祥并不是很有利,虽然一开始它占据了上风,甚至东川还有临阵投降的,但是此时西川军却节节败退,很快就失去了不少阵地。
孟知祥急忙通知赵廷隐亲自出战,希望能够挽回败局,但是赵廷隐出动了三次,却都是失败,此时董璋董传军的士气越来越旺,孟知祥心里有点害怕了,他只要要是这一战失败了,他的成都就危险了。
随后孟知祥冲下山坡,指挥一直在后方的军队冲了上去,这一支军队早看着前面溃败心里不满了,而且他们还是在孟知祥的带领下冲上起的,看着自己的大帅在前面一个个自然是更加的卖力。
孟知祥的出场瞬间改变了局势,董璋军队大败。
董璋起的要死,捶打着胸膛大吼:“我的亲军全没了,以后还能依靠谁啊。”
无奈之下董璋带着几个侍卫仓皇逃离在战场上打仗的东川兵看他们的主将都跑了,他都跑了,跑不掉的就投降了,反正这年头给谁卖命都是为了一口饭吃。
孟知祥不准备放过董璋,又派人去追杀董璋,一直追到了汉州城,但是董璋根本不敢在城里停驻,至于追杀董璋的那些将士则在城里抢东西去了,也不追杀董璋了。
因此董璋才能保住一条小命跑到了梓州城里,之前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见到了董璋就问道:“大帅带着大军出征,为啥现在就十多个人回来啦。”
董璋这时候只能是泪流满面,就像是小媳妇一样,哭的说不出来话。等过了一会董璋安定下来正在好好吃饭,结果就听见外面乱哄哄的,知道不好了,于是就拉着媳妇就跑。
原来当初劝他不要出征的那个部下和董璋的侄子联合起来要造反了,他们抓住了董璋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死了,封闭府库,开城门迎接西川军接管梓州。
在这不要说那个部下不忠诚,本来他就不赞同进攻西川,现在失败了,梓州城没多少兵,防不住,早晚还是失败,要是败了他这个不主战的人还要为董璋赔上性命,不值得,所以他造反我觉得还是情有可原的。
本来按照规矩,战场上谁的功劳最大,谁就能成为打下来的地盘的节度使,所以拿下了东川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赵廷隐这是要做东川节度使了,但是驻守在遂州的大将李仁罕不满意,他也想到东川混个节度使当当,结果他和赵廷隐互不相让,闹了起来。
最终无奈之下,孟知祥只好自己兼任东川节度使,让他们两个都不做,这样谁也都不会不满意了。随后又割出来了几个州重新设了一个镇所交给赵廷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