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管她对武媚娘客气还是不客气,在能陷害她的时候武媚娘都不会手软,既然如此,她还浪费那个力气做什么?
  武媚娘站在原地目送着长孙颖离开,等看不见她之后,才在心里头叹了口气,转身往屋内走去。
  李治没有离开,的确是超出了她的预料之外。
  她知道自己对李治的吸引力,所以才会那么孤注一掷的拦在门口,想要挡住长孙颖。但她怎么也没想到,长孙颖竟然会以那么粗暴的姿态打她的脸,强行闯了进来。
  但今天似乎每一件事情都飞离了平常的轨迹,不仅长孙颖反常,李治也反常,他竟然没有迫不得己的离开。
  这两个人在做什么?武媚娘站在院中,然后下意识的就思索着,这其中又有什么是可供自己利用的?
  **长孙颖走了之后,李治在书房里想了一会儿,然后写了两张便条。
  一张,废掉皇后王氏。
  一张,立昭仪长孙氏为贤妃。
  ☆、第203章 殿试
  废掉皇后是对长孙等人逼迫的让步,而立长孙颖为贵妃,则是提前堵住那些人的嘴。
  毕竟,已经给长孙颖升了品级,短期间内,长孙无忌应该再脸皮厚也不会逼着他立长孙颖为后吧。
  这种防备的手段,他不知道她看不看的出来,不过他自己却感觉到一股深深的羞愧。
  长孙颖名声很好,这些年的贡献也很大,但是她在农业上的各种发明和点子,都足以配得上一个皇后的头衔了。
  但是他不能。
  所以,就这样吧。李治看了好久的纸条,然后叹了声气,让刘问道把这个送去拟诏。
  长孙颖在宫里头收到诏书的时候,并不十分惊讶。
  李治又不是个笨蛋,要退当然不会真的认怂,更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不得不说,他的防患于未然是个好法子,至少比后面毫无防备的塞个人,大家撕破脸的好。
  其实如果这今年有什么国家大事出来,牵扯下群臣的视线就更好了,只可惜今年国泰民安,连着对外战事都一番风顺,于是闲着的人都将目光瞅到了李治的后宫中,所以李治能折腾出最好的局面就是眼前了。
  李治的怀疑,长孙颖伤心是肯定的,但伤心又不能当饭吃。之前就做过心理建设,等真看到时便不会伤的那么厉害。况且以我也别有打算为由安慰自己,多少也能自欺欺人些。
  转移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另外一件事,所以长孙颖现在就在做“别的打算”。
  长孙颖封妃的诏书颁下时,重臣都不敢看长孙无忌的脸。这消息等着上书省拟诏时他就知道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李治用的就是他替长孙颖造的势,列了长孙颖一串功绩,然后以此封妃。有理有据有节,就算是长孙无忌也不能反驳半分。因为长孙颖封妃是合法的,他本来就要李治依法加封长孙颖,自然不能厚颜无耻的说不行。至于觉得李治封小了这句话,他不管心里头多么恼怒,嘴上也不能张口。
  李治封了长孙颖为贵妃,在这后宫中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了。这可谓是“皇恩浩荡”,他身为长孙颖的父亲,不但不能表露出半点不悦,还得“谢恩”。
  废后,一声本来让李治很郁闷的,但是看着长孙无忌那吃瘪的样子,他顿时觉得舒服了许多,想着长孙无忌表示感谢时,也更加“情真意切”。
  不过他很快就得意不起来了,因为长孙无忌显然被此所刺激,直接就上书称赞皇帝的皇恩浩荡,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后宫乱象都是储君未稳的原因,所以要求皇帝立太子。
  李治对此倒吸了口凉气,长孙无忌的报复来的真快,他跟着长孙颖想的一样,自己刚让他们如意,他们怎么也得让自己缓口气来逼迫自己才对。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长孙无忌如今的怒火竟然变得这么大,反击也这么丧心病狂,简直是逼着他撕破脸了。
  “此事容后再议。”李治考虑着跟长孙无忌撕破脸的代价以及立太子的代价,将着此事暂且押后之后,认真的觉得陪葬在父亲身边的舅舅才是好舅舅。
  但是如今,他真的不认为自己还能继续大度的,让着长孙无忌陪葬在昭陵。
  就在李治烦恼该如何办的时候,李忠出奇不易的上书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