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菲律宾(7 / 9)
借着沙滩景致,多家度假村陆续建起,提供食宿之外,还为游客安排了高尔夫、网球、钓鱼等节目,将观海的乐趣放大到极致。最具特色的要属芭滇岛度假村了。村内有民族风味浓厚的竹制房屋,高大摇曳的椰子树,游客流连其中,往往不知今夕何夕。
宿务朱玛隆蝴蝶保护区内的蝴蝶
◎蝴蝶保护区
在宿务市市区西边,坐落着著名的朱玛隆蝴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由菲律宾艺术家朱利安·朱玛隆建成。朱玛隆不是正规科班出身的生物学家,却在生物领域荣获无数表彰。他的生物知识得益于菲律宾群岛中广袤的森林。比如他一手创立的蝴蝶保护区,关于蝴蝶种类、繁殖、习性等点滴知识,都是他长期亲自观察所得。
在蝴蝶保护区,种植着多种植物,不同种类的蝴蝶在这里安了家。游客来到保护区,可以自由观察蝴蝶每个生命阶段的不同变化。由此得来的印象直观生动,远胜于教科书上的平面图片。
主展厅内,陈列着朱玛隆收集的蝴蝶类、蛾类标本,还有每类蝴蝶适合什么环境及生长习性等。标本栩栩如生,说明文字细致入微,每样物品都凝结着朱玛隆的心血,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震撼的是小型艺术展览馆中的内容。这里展出了朱玛隆的“鳞翅目一马赛克”作品。它们都是由残缺的蝴蝶翅膀拼成,旁边配以朱玛隆的原创水彩画。据说,这些残缺的翅膀,是朱玛隆遍访各国昆虫学家得来。他经过细心加工,使薄如蝉翼的残翅重新焕发出艺术的风采。
◎麦哲伦的十字架
曾经,在宿务岛海滩上,立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木头表面已经斑驳,却受到宿务人的极大尊重。
宿务岛麦哲伦十字架
这个十字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6世纪20年代。航海家麦哲伦周游世界途中,发现了美丽宁谧的宿务岛。麦哲伦登岛后发现,岛上居民多为土著居民,尚且崇拜着原始图腾信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麦哲伦获得土著族长的信任。于是,麦哲伦请船上的神父为土著族长和他的妻儿族人举行了洗礼仪式。岛上居民正式皈依了天主教。为纪念这场仪式,麦哲伦在举行仪式的地方竖立了这个大十字架。
后来,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宿务人把这个大十字架运到如今的宿务市政厅对面,建造起一座圆形石头房屋专门存放它。石头房屋的顶端,绘制着当年麦哲伦宣教并立十字架的情景。每到周日早晨,总有一批虔诚的天主教徒来到十字架所在地,虔诚地膜拜祷祝,祈求好运降临。
宿务的中国道观
◎金碧辉煌的中国道观
早在几百年前,米沙鄢岛就已有了华人的踪影。华人多为广东沿海城市迁居而来,在此经商、联姻,逐渐落地生根融入菲律宾社会。随华人而来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它们是海外华侨的精神食粮,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当地居民。宿务道观即是一例。
在宿务市郊区贝弗里山山坡上,一座金碧辉煌的道观巍峨耸立。道观外的屋檐描龙画凤,立柱漆成红色,完全是中国古建筑风格。道观内供奉道家鼻祖老子,殿内还设有一尊姜太公钓鱼的雕像。供桌顶端,“德尊三界”四个红字古朴庄严,配上两侧墙壁绘制的游龙,很有几分肃穆气象。宝殿前共有台阶81级,代表了《道德经》的81章。据说,这座道观是50多年前,一位菲籍华人的手笔。
几十年来,多有本地或外国游客来道观祈祷拜祭。虽然比不上圣婴大教堂的盛况,也算香火不绝了。在宿务,华人居民占的比例较大,还组建了宿务华人社团。有趣的是,社团人员大多姓吴,连带着宿务也被称为“吴天吴地”。随着中菲两国的建交,华人社团对促进中菲两国人民友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仙奴诺节
仙奴诺节是宿务的年度盛典。在米沙鄢语中,“仙奴诺”指的是模仿河水起伏节奏的舞蹈。起初,这个节日是土著居民的仪式,但随着天主教深入人心,仙奴诺逐渐演变成膜拜圣婴肖像的舞蹈。
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宿务市必是一片欢腾。宿务人在这一天换上五色斑斓的民族服饰,抬着圣婴塑像走遍全城的每条街道,唱着,跳着,用狂欢表达对圣婴诞生的喜悦之情。
“南海乐园”达沃
达沃是棉兰老岛的中心城市,名字在土著语言中有“喷火之神”的意思。据推测,它应是因为附近的阿波火山而得名。棉兰老岛是菲律宾共和国的“垦荒边疆”,达沃正是其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达沃种植园里的柚子树
◎菲律宾缩影
就陆地面积而言,达沃可以算菲律宾群岛的第二大城市。因它一面依海港,一面靠山林的特殊地理环境,达沃市的面积仍在无计划地向山林方向扩展中,很有可能在未来变成菲律宾群岛占地面积最广的城市。
达沃的地理位置很巧妙,它恰好避开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又借着高山庇佑,躲去台风影响,呈现出四季如春的舒适气候。达沃常年“日晴夜雨”。白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夜晚则小雨淅淅润泽大地。这种气候特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香蕉林、椰林、红毛丹、榴梿、菠萝、玉米、稻米等粮食水果都长势喜人,几乎年年高产。宜居的气候,丰硕的果实,使达沃获得“南海乐园”的称号。
1939年,达沃恢复为菲律宾城市后,吕宋岛和米沙鄢岛的居民在政府鼓励下陆续迁居于此,加上之前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穆斯林、部落土著、他加禄人、西班牙人等居民,达沃市俨然囊括了菲律宾所有种族。故此,达沃又被人们称为“菲律宾缩影”。
◎达沃丰收节
每年八月份的第三周,达沃市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丰收节,庆祝作物大丰收。除了水果花卉大展览外,达沃居民们还会各显神通,换上各自的民族服饰,在街头载歌载舞,同时向大家推销带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每到丰收节,政府官员也会换上传统服饰,与市民们一起欢庆丰收。
除了五色斑斓的服饰和优美舞姿外,大街上到处都有榴梿的身影,刺猬般圆滚滚地摞在一起。貌不惊人的榴梿是达沃市名特产,榴梿雪糕、榴梿咖啡、榴梿蛋糕……各种榴梿制品应有尽有,挑战着游客的嗅觉和味蕾。
◎鳄鱼、蝙蝠和鹰 ↑返回顶部↑
宿务朱玛隆蝴蝶保护区内的蝴蝶
◎蝴蝶保护区
在宿务市市区西边,坐落着著名的朱玛隆蝴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由菲律宾艺术家朱利安·朱玛隆建成。朱玛隆不是正规科班出身的生物学家,却在生物领域荣获无数表彰。他的生物知识得益于菲律宾群岛中广袤的森林。比如他一手创立的蝴蝶保护区,关于蝴蝶种类、繁殖、习性等点滴知识,都是他长期亲自观察所得。
在蝴蝶保护区,种植着多种植物,不同种类的蝴蝶在这里安了家。游客来到保护区,可以自由观察蝴蝶每个生命阶段的不同变化。由此得来的印象直观生动,远胜于教科书上的平面图片。
主展厅内,陈列着朱玛隆收集的蝴蝶类、蛾类标本,还有每类蝴蝶适合什么环境及生长习性等。标本栩栩如生,说明文字细致入微,每样物品都凝结着朱玛隆的心血,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震撼的是小型艺术展览馆中的内容。这里展出了朱玛隆的“鳞翅目一马赛克”作品。它们都是由残缺的蝴蝶翅膀拼成,旁边配以朱玛隆的原创水彩画。据说,这些残缺的翅膀,是朱玛隆遍访各国昆虫学家得来。他经过细心加工,使薄如蝉翼的残翅重新焕发出艺术的风采。
◎麦哲伦的十字架
曾经,在宿务岛海滩上,立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十字架的木头表面已经斑驳,却受到宿务人的极大尊重。
宿务岛麦哲伦十字架
这个十字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6世纪20年代。航海家麦哲伦周游世界途中,发现了美丽宁谧的宿务岛。麦哲伦登岛后发现,岛上居民多为土著居民,尚且崇拜着原始图腾信仰。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麦哲伦获得土著族长的信任。于是,麦哲伦请船上的神父为土著族长和他的妻儿族人举行了洗礼仪式。岛上居民正式皈依了天主教。为纪念这场仪式,麦哲伦在举行仪式的地方竖立了这个大十字架。
后来,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宿务人把这个大十字架运到如今的宿务市政厅对面,建造起一座圆形石头房屋专门存放它。石头房屋的顶端,绘制着当年麦哲伦宣教并立十字架的情景。每到周日早晨,总有一批虔诚的天主教徒来到十字架所在地,虔诚地膜拜祷祝,祈求好运降临。
宿务的中国道观
◎金碧辉煌的中国道观
早在几百年前,米沙鄢岛就已有了华人的踪影。华人多为广东沿海城市迁居而来,在此经商、联姻,逐渐落地生根融入菲律宾社会。随华人而来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它们是海外华侨的精神食粮,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当地居民。宿务道观即是一例。
在宿务市郊区贝弗里山山坡上,一座金碧辉煌的道观巍峨耸立。道观外的屋檐描龙画凤,立柱漆成红色,完全是中国古建筑风格。道观内供奉道家鼻祖老子,殿内还设有一尊姜太公钓鱼的雕像。供桌顶端,“德尊三界”四个红字古朴庄严,配上两侧墙壁绘制的游龙,很有几分肃穆气象。宝殿前共有台阶81级,代表了《道德经》的81章。据说,这座道观是50多年前,一位菲籍华人的手笔。
几十年来,多有本地或外国游客来道观祈祷拜祭。虽然比不上圣婴大教堂的盛况,也算香火不绝了。在宿务,华人居民占的比例较大,还组建了宿务华人社团。有趣的是,社团人员大多姓吴,连带着宿务也被称为“吴天吴地”。随着中菲两国的建交,华人社团对促进中菲两国人民友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仙奴诺节
仙奴诺节是宿务的年度盛典。在米沙鄢语中,“仙奴诺”指的是模仿河水起伏节奏的舞蹈。起初,这个节日是土著居民的仪式,但随着天主教深入人心,仙奴诺逐渐演变成膜拜圣婴肖像的舞蹈。
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宿务市必是一片欢腾。宿务人在这一天换上五色斑斓的民族服饰,抬着圣婴塑像走遍全城的每条街道,唱着,跳着,用狂欢表达对圣婴诞生的喜悦之情。
“南海乐园”达沃
达沃是棉兰老岛的中心城市,名字在土著语言中有“喷火之神”的意思。据推测,它应是因为附近的阿波火山而得名。棉兰老岛是菲律宾共和国的“垦荒边疆”,达沃正是其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达沃种植园里的柚子树
◎菲律宾缩影
就陆地面积而言,达沃可以算菲律宾群岛的第二大城市。因它一面依海港,一面靠山林的特殊地理环境,达沃市的面积仍在无计划地向山林方向扩展中,很有可能在未来变成菲律宾群岛占地面积最广的城市。
达沃的地理位置很巧妙,它恰好避开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又借着高山庇佑,躲去台风影响,呈现出四季如春的舒适气候。达沃常年“日晴夜雨”。白天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夜晚则小雨淅淅润泽大地。这种气候特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香蕉林、椰林、红毛丹、榴梿、菠萝、玉米、稻米等粮食水果都长势喜人,几乎年年高产。宜居的气候,丰硕的果实,使达沃获得“南海乐园”的称号。
1939年,达沃恢复为菲律宾城市后,吕宋岛和米沙鄢岛的居民在政府鼓励下陆续迁居于此,加上之前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穆斯林、部落土著、他加禄人、西班牙人等居民,达沃市俨然囊括了菲律宾所有种族。故此,达沃又被人们称为“菲律宾缩影”。
◎达沃丰收节
每年八月份的第三周,达沃市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丰收节,庆祝作物大丰收。除了水果花卉大展览外,达沃居民们还会各显神通,换上各自的民族服饰,在街头载歌载舞,同时向大家推销带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每到丰收节,政府官员也会换上传统服饰,与市民们一起欢庆丰收。
除了五色斑斓的服饰和优美舞姿外,大街上到处都有榴梿的身影,刺猬般圆滚滚地摞在一起。貌不惊人的榴梿是达沃市名特产,榴梿雪糕、榴梿咖啡、榴梿蛋糕……各种榴梿制品应有尽有,挑战着游客的嗅觉和味蕾。
◎鳄鱼、蝙蝠和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