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攻击机(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a-10的取胜之道并不是炫目的参数,而是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稳定的性能、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出色的对地进攻能力。
  a-10的尾吊式发动机设计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多种构思。首先,它将机翼下方的位置空了出来,全部用来挂载武器,机翼也对发动机形成了一定保护,使其不易被地面炮火击中。其次,两个发动机间距较大,同时中弹的概率很低,并可以利用垂直尾翼遮蔽排出的火焰与气流,逃避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此外,发动机离地面较远,在简易跑道起降时沙石不会卷入发动机中,降低了对前线机场条件的要求。
  a-10的武器装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其最大起飞重量为22.68吨,载弹量就达到7.25吨,将近总重的1/3,可以用“不相称”来形容。该机共有11个武器挂点可挂载多种炸弹、导弹、汽油弹、火箭吊舱等。机首装有gau-8/a“复仇者”加特林式七管航炮,主要使用专打装甲的强火力燃烧弹、穿甲燃烧弹和能击穿较厚装甲目标的贫铀弹,是战机历史上最为强劲的机炮,使其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a-10对地近距离攻击时,极易遭到敌方火力的毁伤,因此在防御方面也是动足了脑筋。该机机体坚固,飞行员座舱周围装有12.7~38毫米厚的钛合金装甲板,内侧还配有防弹纤维,机腹、风扇机匣、主飞行控制设备等主要部位也设置了保护装甲,全机装甲总重超过0.5吨,可承受穿甲弹或23毫米炮弹的直接攻击。油箱内外覆有化学防火阻燃剂,周围的泡棉中弹后会自动封闭,防止燃油外漏,输油管仅有仪表部分暴露在外部,减小被打击概率;其携带的空空导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防御能力。即便遭到打击,a-10设有两套液压控制系统和一套机械控制系统,足以使飞行员用基本飞行功能完成返航。而且该机在失去一个发动机、一只尾翼的情况下仍能飞行。正是这些细致而有效的元素,使得a-10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率,在作战中经常身负重伤还得以安然归来。
  海湾屠刀
  a-10原本是以华约坦克群为假想敌而专门研制的,但直到苏联解体时,a-10也没派上用场,而且f-15、f-16等先进的高速战机、擅于低空突击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从理论上已经完全可以代替a-10的各种功能,使得美国空军对a-10非常不感兴趣。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a-10才拿起了真刀真枪,上演了完美首秀。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先后派出了148架a-10进驻海湾地区,总计出动约8100架次,共摧毁了超过900辆坦克、2000辆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炮据点,成为整个战争中效率最高的战机,而自身仅被击落4架。为了解决a-10航程短的问题,美军以距离科威特战区更近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作为前线机场。而且由于伊拉克地面防空系统严重瘫痪,a-10的突防安全性大幅提升,每次出击平均可攻击4~5个目标,一个双机a-10编队更是创下了1天摧毁23辆伊拉克坦克的纪录。但伊拉克的高射炮还是对a-10造成了较大威胁,其专为坦克量身打造的gau-8/a航炮因无法接近目标而威力大减,所击毁的坦克中有90%以上都是“小牛”导弹的战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的移动性“飞毛腿”导弹发射平台一度让盟军头痛不已。它们平时藏在地下掩体内,准备发射之前快速探出头来,发射完毕后立刻立刻躲进另一个掩体内,因而无法通过分析发射方向实施追踪打击。在发射之前,机动发射架很难被发现,普通的轰炸机、歼击机都因为飞得快而无法锁定缓慢移动的地面目标。与此相比,a-10是个合格的空中巡逻兵,能以低速飞行保持较长的滞空时间,可在距机场500千米左右的位置连续低速飞行2小时,也可以通过空中加油进一步延长航程,能有效发现导弹平台、进行瞄准并将其摧毁。
  这些战果彻底改变了美国空军对a-10不屑一顾的态度,也打消了用现代歼击机取代这种“经济适用机”的念头,并开始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虽然在当今高科技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很难见到坦克群滚滚而来的景象,但在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a-10都有着上乘表现,用事实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这些战争的特点之一就是美国依靠强大的装备优势几乎拥有全部制空权,但对方的地面武装依旧强势,对美军地面人员的作战行动构成威胁,此时,a-10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作用便凸显出来。2003年4月8日,伊拉克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20天,美军一通空中打击后,装甲部队开始合围巴格达达城。突然,多路伊军使用冲锋枪和火箭弹进攻开往底格里斯河一座桥梁的美第64装甲团,美军被迫呼叫空中支援。很快,两架a-10应声而到,用航炮向街道、汽车、屋顶等地疯狂扫射,伊军在如此猛烈的空中炮火下溃不成军,美地面部队得以顺利推进。
  然而,不对称战争中的近距离对地支援并不是现代战争中的常规现象,因此,a-10并没有发展后继机型。随着美国的战略变化,常态化战争越来越少,军机发展重点满足空军、海军的需求,淘汰a-10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目前仍有26架美军a-10驻扎在韩国。2014年11月17~21日,美国空军一个a-10攻击机中队还被派往中东打击伊斯兰国武装。
  3.8 苏-25“蛙足”:身经百战的空中老兵
  二战以后,苏联也和美军一样更热衷于高速战斗机和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几乎20年没有发展对地攻击机。但得知美军在发展a-10以后,苏联后发制人的思路再度冒出,决定发展一种类似的新型攻击机,即苏-25“蛙足”。
  跟风产品
  在此时的战场环境下,对地攻击机的确有较强的实用性。正如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经历,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在地面战争中的威力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空中支援的效果。以空战为主的歼击机速度过快,很难搜寻和捕捉地面目标,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装甲对抗地面近距防空火力。可以说,美国的a-10使苏联意识到了自身的短板,开始打造现代的伊尔-2。
  密切关注美国航空技术发展动向的苏霍伊设计局最先提出研制对地攻击机,也顺利地战胜了雅可夫列夫和伊留申设计局,赢得了军方竞标。但苏-25于1968年开始研制,1975年试飞,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装备部队,可以说比a-10慢了好几拍。
  苏-25长15.4米,高4.8米,翼展14.4米,外形简单平实,不像a-10那样特立怪异,但也完全实现了亚音速、小尺寸、低空性能好的要求。它既可在低空协同武装直升机,又能在战场上配合地面作战,而且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跑道上起降,起飞滑跑距离仅有600~1200米,着陆距离约600米。飞机配有30毫米航炮和8个武器挂点,可携带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燃烧弹、火箭吊舱、激光制导炸弹等,载弹量约4.4吨。
  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苏-25座舱底部和四周配有24毫米厚钛合金防弹板,可承受50发30毫米炮弹直射而不被击穿。挡风玻璃当然也是防弹设计,发动机有8毫米厚的装甲保护,油箱中有吸震防火的树脂泡沫,即使被击中也不会起火爆炸。战场实践显示,一般的高射机枪对苏-25的重要部分毫无办法,而其他部位即使打得弹孔遍布,飞机也经常能安然返航。值得一提的是,维持该机正常飞行所需的工具可以装在4个吊舱内随机携带,飞机出现问题时可以随时检修,而且该机发动机可以使用各种燃油,甚至是车用柴油,这虽然大大损伤了发动机寿命,却使苏-25具有超强适应性。
  原型机上阵
  在苏-25的发展过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它以原型机身份便开始参加战争。
  那是1979年秋天,苏-25正在进行繁复的试飞,但其良好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军方认可。时任苏联国防部长听说后,极富创意地提出“在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真正的战场环境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这些飞机在伏尔加河上空无谓地飞来飞去?”这个“地方”就是即将爆发的阿富汗战争,第2架苏-25原型机和第1架苏-25预生产型被派往战场。只有2架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当时实在搞不出更多的苏-25了。
  让原型机去打仗,在人类航空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事情。技术人员们紧锣密鼓地将测试设备拆除,换上实战用的武器。由试飞员、设计师、技术人员、地勤人员等组成的近200人大团队陪着2架飞机开赴前线,一向钻研图纸和零件的高端工程师也不得不配备了自卫手枪。
  与平原地形不同,阿富汗的山地环境对近距离对地支援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山区,飞机结束一次对地攻击后不能径直调头飞返,而是得沿着山谷地形继续往前飞,同时山地不断造成的光反射变化不利于航向判断。因此,苏-25抵达阿富汗后便不停进行战场试飞,对着地上的一些大石头模拟射击和轰炸。
  1980年4月下旬开始,苏-25真的披挂上阵,很快便得到了参战人员的认可。5月的一天,苏-25全机挂满了武器,向法拉赫地区一处坚固的山地要塞发起攻击。该要塞利用了复杂的山区地形,轻重火力点都由巨石和混凝土掩体保护,苏军数次空地攻击都没有进展。此前,其他飞机都不能在足够低的位置实施精确打击,地面引导人员甚至担心苏机炸弹落到自己头上,而苏-25的精准度已得到公认,因此,地面观察哨热心地提供了尽可能精确的参照物。随着苏-25隆隆的发动机响由远而近,在数声巨响之中,深埋的要塞被连锅端掉了。
  两架测试机在阿富汗呆了50天,执行了100多次飞行任务,包括40次作战飞行,其良好表现得到了苏联上下一致好评,决定大规模量产。其实,量产的速度并不是苏联高层希望的那么快,但阿富汗的战事比苏联预期得更加漫长。到了1984年,3个苏-25中队已经进驻了阿富汗,前后出动超过6万架次,是出勤率最高的飞机之一,曾创下单机一天出动10次的纪录。苏-25以良好的低空机动性、强大的攻击火力和出色的抗打击能力解决了诸多地面部队一筹莫展的困难僵局,而且一共仅损失了23架,损失率仅为其他飞机的5%。
  小国挚友
  在1985年两伊战争的僵持阶段,伊拉克决定寻找一种能直接加速地面战斗进程的新型攻击机,于是找到了苏-25,在1986年和1987年先后订购了装备2个航空团的飞机。苏-25成为战争中后期伊拉克空军对地进攻的主力。据统计,在大规模战术轰炸期间,伊拉克共实施了1400~1500架次对地攻击任务,苏-25就完成了70%以上。伊拉克飞行员非常喜欢苏-25,称赞说:“法国人的飞机是为阅兵式设计的,而苏联飞机才是为战场设计的。”
  除伊拉克外,苏-25还服役于保加利亚、安哥拉、伊朗、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等20余个国家,其物美价廉、简单实用的特性颇受小国欢迎,并参加了安哥拉内战、海湾战争、厄立特里亚冲突、卡拉巴赫冲突等多个局部战争,可谓身经百战的“空中老兵”。苏-25先后衍生出了出口型、双座教练型、教练战斗型、拖靶型、反坦克型等多种不同改型,产量超过1000架,可谓“人丁兴旺”,家族庞大,直到21世纪还在升级改进中。
  苏-25是近半个世纪唯一一款可以与a-10对抗的王牌对地攻击机。苏联解体后,苏-25与苏-27、米格-29等战机作为主力机型得以保留,但现代局部战争环境决定了专用对地攻击机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的结局,因此苏-25很可能与a-10一起,成为对地攻击机的绝唱。
  3.9 机场克星“狂风”攻击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