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蟾蜍怪咬向了王老跛子的脑袋,死人脸的铁钎刺向了它的眼睛。
  双方比的就是一个快字!
  簌的一声轻响。死人脸积蓄了那么久的一铁钎,没有任何预兆地刺了出去。简简单单,却简单到似乎进入了一种很可怕的境界。然后无视任何阻力,就这么硬生生地刺入了蟾蜍怪灯泡似的眼珠子中。就好像刺进了一块豆腐,半截铁钎都插入了蟾蜍怪的眼眶中,贯穿了它的脑袋!
  这绝对是最致命的一击,死人脸等待这么久,为的便是一击必杀。他右手中的那根铁钎,这一下把蟾蜍怪的脑袋从里到外扎了个透,甚至还未来得及发出垂死的惨叫,这怪物庞大的身躯扭动了两下,便翻着白肚子,彻底地死在了暗河边的岩石上。
  我长出了一口气,只觉得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刚才情势紧张,还没有觉得有什么,现在顿时觉得一阵后怕,手脚发软,趴在了岸边的岩石上半天不能动弹。
  在神秘离奇的长江流域的地底暗河,我们一行人再一次经历了生死一刻,直到事后很久,那巨大的身披甲胄的蟾蜍怪,依旧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我曾经查找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事实上,在中国,关于这种超出人类想象之外的生物的信息并不多见,渐渐地,我也就放弃了。只是后来在辗转四方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朋友,他的一些话对我倒是挺有启发的。
  这个人是川大古生物系的教授,在古代生物的遗传和发展方面很有研究,和我挺聊得来的。他听完我所遭遇的事情后,给了另一番比较科学的解释。
  按照他的话来解释,“蟾蜍怪”应该是生活在地底深处暗河之中的一种两栖类巨蛙,其生存时代是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也就是有恐龙生活的时代,因为长期生存在极深地下的暗河之中,反倒是逃脱了上古恐龙灭绝的大破灭时期。
  至于蟾蜍怪身上的甲胄、牙齿乃至于头上的触角,这种种不符合现在蛙类性状的特征,恰恰便是证明它们来自于远古的证据。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河渊中生存,这种蟾蜍怪几乎没有见光的机会,所以触角更适合同类之间联系。这种史前巨蛙有牙齿,身上有某种骨质“甲胄”,说明在白垩纪时代,这样的巨蛙甚至有可能吞食某些小型恐龙。
  我觉得他的分析似乎有某种道理,不过暂时还有许多疑点没有解释得清楚。只是,任谁也不会想到,在长江流域地下水系这种与世隔绝的特殊环境中,竟然还存在着远古时代就已经灭绝的猛兽。
  ……
  第二十二章 谁画下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壁画?
  又向前走了不知道多久,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条狭长的甬道。‘哧’的一声,火折子点亮了简易的自制煤油灯,向着漆黑的甬道照了照。虽然灯光不是很亮,但还是能够勉强看清楚,这是一条明显经过了人工修筑的古老通道。
  石头台阶,向下延伸,至于更远处,却是漆黑的一片,看不到分毫。
  “二八爷,这里黑咕隆咚,乌漆麻黑的一大片,里面不会又有什么不干净的鬼东西吧?”三胖子探着脑袋向着甬道的更深处望了几眼,嘴里小声地嘀咕道。
  “闭上你的乌鸦嘴。”我没好气地回应道,走了两步,又补了一句,“胖爷啊,你要是害怕就跟在后面吧。”
  “二八,你这样说话,可就实在是太瞧不起哥哥我了!”
  三胖子见我挖苦他,立刻脸色一板,用手使劲地拍了拍胸口,还摆出了一个威武的造型:“从小玩到大,你小子还不知道胖爷我的脾气秉性吗?胖爷我可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毛主席不是说过了吗,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别说是这一条小小的通道,就算是龙潭虎穴,胖爷要闯,也是面不改色,绝不给咱们革命人丢脸。”
  说话间,这小子就要硬撑好汉推开我走到第一位,以显示他革命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这里都是什么地方了,你们不要再争了,小心一点对谁都好!从进洞就很邪乎,这条甬道估摸着也不是什么善地,万一触碰了什么机关,那可就……”王老跛子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语气中有些古怪,初听之下,让人身上的汗毛都不由得竖起来。
  不知是因为王老跛子怪异的笑声,还是因为他刚才的话起了作用,三胖子很知趣地又把手缩了回去,速度之快,让我几乎向后一个趔趄。
  “我操!死胖子,你到底要不要上前,别一惊一乍的。”我没好气地说道。
  这几天遇到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了,几乎是一件连着一件,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任何一点异动,都能让人吓一大跳。
  “嘿嘿,二八爷,开路这种小事还是交给你来完成,胖爷我还是做好接应。伟大的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工作不分先后。”三胖子没脸没皮地说着,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恨得我牙根直痒痒。
  不过被他这么一打岔,我心中的烦躁,不知不觉间也消散了不少。
  “走!”死人脸向前走去,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众人打着火折子赶紧跟上。
  初时,我们还担心暗道之中会不会有古人设置的机关,所以行事格外小心。
  死人脸冷漠地走在最前面,我在他之后,后面紧跟着的是王老跛子,三胖子说到做到,干起了扫尾的工作。
  四个人很有默契地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样如果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有时间来得及反应,不至于弄个全军覆没的结局。不多时,走到了石阶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拐弯处再次出现了一条宽足有四匹马通行,高达三米的巨大甬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